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中国石化驻沪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去年上缴税费近300亿元

新闻

京投发展TOD新课题:持续探索无限美好、无界成长、无尽体验的生活方式 京投发展TOD新课题:持续探索无限美好、无界成长、...

9月22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发展大会“无界创新 共同成长”专题会在无锡举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

财经

“五五购物节”圆满收官 交行信用卡助力消费增量 “五五购物节”圆满收官 交行信用卡助力消费增量

自2023年4月底起,历时两个月的2023国际消费季暨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于日前圆满落幕。作为提振消费信...

  • GTC泽汇资本放眼全球 用实力吸引投资者

    迪拜是中东最富裕的城市,这里不止有七星级的帆船酒店、世界第一高楼、全球最大购物中心,还是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拥有非常发达的金融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GTC泽汇资本将办公地点设在迪拜的主要原因。...

  •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

    标杆国货品牌正扎堆上阿里国际站,像人们熟知的上海国货企业白猫,借助阿里国际站的超级星厂牌活动,白猫1周海外需求量环比增长4倍多。马来西亚客户在直播当晚,就下了样品单。 据了解,在近期白猫做的一场跨...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中国石化驻沪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去年上缴税费近300亿元

发布时间:2021/12/23 财经 浏览:153

中国石化旗下14家驻沪企业今天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上海,他们以低碳环保发展添“颜值”,新能源、新材料运用壮“筋骨”,2020年,中国石化驻沪企业上缴税费近300亿元,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奠定扎实基础。

中国石化驻沪企业充分发挥贯穿石油勘探、炼油化工、销售、科研全产业链优势,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服务民生、构建绿色环保产业布局,回报社会。

近年来,中国石化驻沪企业在新能源、新经济、新材料发展上抢占前沿领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样本,积累示范性经验,在行业内创下多个新纪录、实现多个新突破:上海石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2022北京冬奥火炬上实现应用突破;全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获得认证;高桥石化全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建成投用;上海石油累计消纳BD100生物柴油4万余吨 、加氢超200余吨。

中国石化驻沪企业从全产业链出发,全力保障能源供应。上海石化拥有高标准车用、船用汽柴油、燃料油的巨大生产能力,能满足长三角地区的用油增长需求。润滑油华东公司推进天然酯绝缘油的研制开发,年内实现了天然酯绝缘油在国内电气企业变压器上的首次应用。销售华东承担长三角地区供应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产品责任。每年冬季来临前,上海石油部署100余座加油站网点供应-10号柴油,重点保障公共交通、邮政、环卫、特种车辆用油。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紧要关头,上海石化用短短12天,将一条原先生产汽车配件、家电外壳的改性塑料生产线,变成生产防护口罩核心层熔喷布原材料的生产线。上海赛科仅用33天就研发并生产出新牌号S2045产品,满足市场熔喷布基料需求。化销华东第一时间成立熔喷料攻关小组,持续为中国石化口罩生产前线输送“炮弹”,以实际行动畅通整个口罩产业链。

中国石化在沪企业瞄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前沿方向,开拓进取,擦亮“中国制造”品牌。今年1月4日,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炼油销售公司 “东海牌”沥青成功应用于上海F1赛道、上海长江隧桥等建设,产品还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产销量已超千万吨。

中国石化在沪企业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去年9月,高桥石化建成全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解决了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的成本瓶颈,能供3.7万辆氢能汽车以每年1万公里里程行驶1年。上海石油积极布局清洁能源供应市场,为绿色城市生活“加油”。截至10月31日,两座在营油氢合建站累计加氢量达265吨,累计加注5万车次。此外,充换电、分布式光伏项目等也在推进中,正奋力向着“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升级。

在加油站方面,截至11月底,上海石油累计向社会供应B5车用柴油110万余吨,已建设3个生物柴油调和基地及244个销售站点,日均加注量1300余吨,成为服务城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