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上海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启动招生,明年9月首批学生入学
发布时间:2021/10/20 财经 浏览:120
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谁能来“操盘”成果转化?科技独角兽企业融资谁来估值并制定的发展战略?对接国家和行业需要,上海交通大学首开技术转移专业硕士,今年启动招生,将尝试用专业人才和金融手段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少轩介绍,科研成果或者技术创新,本身是非标产品,需要专业人才的服务才能达成交易。因为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研究时很少会考虑到成果是否产生价值,产生效益,而技术转移人才则是连接他们和市场的关键一环。
当下,成果和技术从实验室转化进入产业期间存在诸多瓶颈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技术转移人才的缺乏与中介服务的缺失,这甚至也影响到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中国全球前10名的银行很多,但是全球前10名的VC中却没有一家来自中国,银行的金融贷款中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贷款也只有不到3%的比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转移专业人才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而言,优秀的技术转移人才,应当具备技术识别能力、技术战略的规划能力、政策法规的解读能力、行业企业发展的分析能力、技术转移的实操能力、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商务谈判的沟通能力等。
据悉,新开设的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将采取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方式,搭建起科技成果、技术转移、金融投资三者之间的桥梁,将着重培养技术战略规划、科创融资两大方向的专业人才,主要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行业,填补行业中所存在的专业人才大量缺口。
刘少轩表示,上海交大首届技术转移硕士招生工作已启动,计划招生约100名,于2022年9月入学。培养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度,为每位具有工科背景的学员配备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各一名。目前为2年非全日制的学习,但是未来将变成全日制的专业学位。
整体来看,考生应当拥有理工生农医药等专业背景,或从事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方面工作,可自愿报考或由组织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