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tourism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朱家角旅游项目陆续上新 “阿婆”粽到底是哪位

新闻

上海名流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 上海名流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

上海名流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     目 录 上海名流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

      4月22日,2025年度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开启投保窗口,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监督,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协...

  • 烟台文成城堡:电影IP撬动经济,打造“一带一路”文...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春节档总票房突破70亿元,观影人次超3.5亿,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电影IP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引擎。烟台文成城堡凭借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群和《西虹市首富...

  • 颂经典,启华章 —— 2025博悦之夜

    3月26日,博思格镀面钢品中国以“颂经典,启华章”为主题,在百年经典建筑外滩三号内隆重举办“2025博悦之夜”活动。博思格中国区管理层和镀面钢品各位同仁与长期支持博思格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欢聚一堂,在黄浦江畔的璀...

  • 参与一场《咖啡的觉醒之旅》,在咖啡冥想中激活自...

    日前,Discovery频道和越南中原传奇合作制作的新影片《咖啡的觉醒之旅》已经热映,影片的主要内容紧扣越南当地的咖啡文化,介绍从坚韧的罗布斯塔咖啡豆到咖啡觉醒之旅的完整体验,引入独特的咖啡冥想,用一杯越南...

  • 臭臭!体味可能让你丧失参赛资格?

    你是否曾想过,扑克桌上的“异味问题”竟然会成为赛事总监的一大困扰? 根据EV官网报导 (evpk1.com),近日锦标赛赛事总监 Matt Savage 分享了一个令全球赛事总监头疼的难题——如何应对选手身上的体味问题。 这...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朱家角旅游项目陆续上新 “阿婆”粽到底是哪位

发布时间:2022/12/07 旅游 浏览:467

朱家角旅游项目陆续上新,解锁江南古镇新玩法

古镇阿婆粽的“阿婆”到底是哪位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围炉煮上一壶好茶;待暮色将至,船宴陆续上桌;茶足饭饱后,轻舟才穿过石拱桥靠岸……泛扁舟、沏好茶、尝佳宴——在朱家角古镇最新推出的珠溪元宝船上,三个愿望可以一次满足。记者了解到,在市民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差异化的背景下,珠溪元宝船等业态升级后的旅游项目在朱家角古镇陆续上新,让游客解锁江南古镇新玩法。

大清邮局咖啡馆将投用

朱家角古镇水网密布,“水”文化与“古”文化交融,“船”则将两者紧密相连。近期,古镇景区内推出的珠溪元宝船项目炙手可热。一改寻常摇橹船的木质平顶,元宝船的顶棚由竹篾编织,呈拱形,宛如漂浮于水面的金元宝。从课植园码头出发,沿水巷行经北大街、放生桥、泰安桥等十余处景点,全程约45分钟,让船上游客饱览古镇各处景点。

元宝船最亮眼之处,在于将传统中式茶歇与特色宴席同设木舟之上,让泛舟更具闲情雅趣。据了解,船上的茶均出自朱家角的“江南第一茶楼”。傍晚,来自有着百年历史的“清代舒宅角里大院”的船宴陆续上桌,油爆虾、银鱼炒蛋、糖藕等菜肴颇具水乡特色。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导游部经理丁慧芬告诉记者,平日里有不少身着汉服、旗袍的年轻姑娘租船游览拍照,节假日更是一船难求,“大家都喜欢船上的国风下午茶!”

“上新”的不仅是游船。沿着西湖街向南,在小巷深处,红砖灰瓦的大清邮局旧址映入眼帘。大清朱家角邮局成立于1903年,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清代邮局旧址。近来,这里进行了全面升级,目前已打造成为综合性的公共文化空间,一楼是咖啡馆,二楼是书信博物馆,将来会不定期举办读书会等活动,邮局本身寄送信件的功能依然保留,并额外提供“寄给未来的信”等服务。据介绍,大清邮局咖啡馆不久后将投入使用。

古镇景区东井街110号,一只头上长角的巨型猪公仔立于街边,这是朱家角文创品牌新地标——朱市大集。文创店将朱家角鱼米之乡的风土特色与潮流元素紧密结合。此外,店内还有与课植园、大清邮局等传统景点跨界合作的产品,把无形的古镇文化注入有形的实物中。比如店里一款“桂课来”桂香精酿,就是用课植园中的桂花酿造而成。

特色美食也生命力十足

旅游项目上新之余,阿婆粽、扎肉等朱家角古镇的传统特色同样生命力十足,他们是古镇旅游IP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多阿婆粽店,到底哪位“阿婆”最正宗?扎肉这种独特的做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朱家角素以阿婆粽闻名,沿着最热闹的北大街走,一路会遇上若干粽子店,经营模式也基本相同:头发花白的阿婆坐在店门口,左手粽叶右手稻草,手脚麻利地包着粽子。放眼望去,一路上竟有七八个长相各异的阿婆,而其店门口杏黄色的旗幡上又各自写着“李阿婆”“王阿婆”,目不暇接,不免让人摸不着头脑:“阿婆粽的‘阿婆’到底是哪位?”

最早在朱家角卖粽子、并让阿婆粽名声大噪的,是位于北大街308号的“葛恒昇粽子店”。今年62岁的店主程静告诉记者,葛恒昇是她已过世的母亲,也就是买家口中的“阿婆”。葛阿婆是朱家角古镇当地人,自幼生活在北大街,古镇景区刚开发时,因不舍搬离旧宅,时年80多岁的她决定开店,就卖最寻常的粽子,没想到一炮而红,巅峰时期买家能沿着北大街排队几十米。头发花白的卖粽子阿婆形象从此深入人心,阿婆粽便在朱家角古镇上传开。

除了“阿婆粽”,朱家角古镇的另一个“都市传说”便是扎肉。扎肉是江南一带的特色美食,一说来自绍兴,是浙江人年夜饭的必备菜。而对于上海人来说,对于扎肉的印象大多来自朱家角。走在古镇小巷里,温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包着粽叶的肉香,破破烂烂的“钢宗镬子”烧出最正宗的味道。人们到底是怎么想到要用粽叶包肉的?丁慧芬道出谜底:早年间,知青来到朱家角务农干活,生活贫苦,难得吃肉。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好客的当地人便会招待他们吃肉,但知青们的日常饮食缺油水,偏爱抢肥肉吃,于是当地人就用肥肉和瘦肉用粽叶包起来烧,“包住就看不出哪块肥肉多,解决了‘抢肉’矛盾”。借此机缘,人们意外发现这样炖出来的肉竟和肉粽里的肉味道一模一样,从此扎肉便与粽子一道成为朱家角的特色传统美食。

漫步在朱家角古镇的小巷中,能感受到景点更新带来的新潮流,也能邂逅很多有意思的古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