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来自月球的“土特产”首次抵沪

新闻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

AI技术的浪潮下,“空间智能化”在家居场景中持续渗透及应用,通过兼容性、技术力、感知力,让设计师借助...

  • 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起幸福人居坐标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

    2025年5月23日,上海——在“5·25”交通安全宣传日与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知名进口烈酒与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倡导“理性欢聚”上又有新动作。今日,保乐力加中国宣布发起以“为了TA,不酒驾”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

  • 沪惠保于5月27日发布“沪惠保-特定疾病保险”,为申...

    2025年度“沪惠保”持续惠泽民生,推出“一增一享”迭代升级,首日参保人数突破400万,目前投保火热进行中。四年多来“沪惠保”已累计为申城百姓支付超23亿元赔款,惠及数十万家庭,切实缓解老百姓的高额自费医疗费用负...

  • 上海糖酒集团启动首届“好选+”惠享季 老字号创新基...

    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璀璨启幕之际,上海糖酒集团以“好选+”惠享季为支点,首度整合旗下全品牌、全渠道资源,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购物体验,助力购物节热度持续攀升。作为一家拥有玉棠、石库门、全兴、第一...

  • Hi 上海,广东早熟荔枝来了!

    5月13日,一场最甜蜜的对接会在上海滩成功举办。来自广东的第一批早熟荔枝,吸引了长三角地区近40家主流采购商带着大单来到现场。近年来,广东荔枝多次在上海举办推介活动,借助上海的味蕾丈量广东荔枝这一世界级...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来自月球的“土特产”首次抵沪

发布时间:2022/02/16 科技 浏览:242

日前,一份月球“土特产”——从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样品被同济大学成功签收,这是上海首次收到月球科研样品。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通过了同济大学关于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的申请。此次,同济大学获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4份,其中细粒月壤粉末样品2份,岩屑样2份。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任务后,于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自月球凯旋,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面,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这份月球“土特产”顺利抵达同济大学后,学校启动月壤相关科学研究。同时,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还将追随航天脚步,向更遥远的深空探测挺进。

让“嫦娥”最后百米看清月面

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测器先后成功软着陆月球,每一次都是同济大学师生的自豪时刻。因为“嫦娥”进入动力落月阶段,最后百米悬停避障段的关键环节由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带头人童小华教授领衔的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参与研究、助力完成。

嫦娥探月工程中,探测器落月的关键是软着陆。所谓“软着陆”,即通过缓冲手段来减小降落时的垂直速度,使之以安全的速度平稳降落月球表面。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降落过程中,采用光学和激光三维测量等技术实现接力避障,让着陆器选择在平坦地形下降,确保“嫦娥”安全落月。“嫦娥五号对于探测器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都有极高的要求:着陆区域内没有太高的凸起,没有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务要求。特别是在落月的最后几分钟,探测器自主降落阶段非常关键,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悬停、激光成像测量、选定着陆点、精确避障等一套连贯动作都要高度精准,一气呵成。”童小华说。

悬停的内涵就是避障,重点要让“嫦娥”在空中看清月面。难点在于,悬停时间十分短,要让“嫦娥”在“比一眨眼还短”的时间内探测出障碍物,避开起伏超过20厘米的凹坑和凸起的石头。在这一瞬间,如果障碍物不能得到精准量测,就会导致“嫦娥”看不清月面。而且机会只有3次,不然着陆器就要进行盲降。

童小华带领团队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和航天部门密切合作,经过多年自主探索,他们建立起测绘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以高可信度保障嫦娥探测器软着陆激光悬停避障探测关键任务的完成。

“嫦娥”落月的自主控制阶段,被业界称为“黑色720秒”。这一刻,“嫦娥”脱离地面控制,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一连串落月动作,“嫦娥”要自主判断、自主避障、自主选址。据介绍,自主降落风险很大,全球航天深空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成功率不到50%。2019年,全球共有3次航天器落月着陆,只有中国成功了,并且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到月球背面着陆。

以高可信度探测出月面障碍

自从2008年参与“嫦娥三号”着陆避障激光三维高精度测量任务开始,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就踏上了为航天重大工程求索创新之路。

测绘遥感空间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的质量决定实际应用成效。目前国际上尚无成熟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经过多年探索,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实现了航天重大工程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突破,解决了航天探测场景静态要素的误差可信度量、航天器实时动态遥感信息的质量可信控制、海量遥感空间数据产品的质量可信评估等一系列共性难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嫦娥”落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特别是激光三维系统实现在极短成像时间条件下的量测级探测精度。如,在使用月球或火星轨道器影像对着陆区选址进行地形分析时,采用团队建立的颤振探测与影响补偿技术方法和软件,弥补颤振对测图精度的影响,才能把颤振引起的伪地形尽可能消除,使地形更精准。

与此同时,针对嫦娥探测器激光三维系统着陆避障的探测任务,同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团队一起,历经十余年合作,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建立了一个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月球与深空探测精密测绘综合实验场,创新性地建立宽视场多法向大平面检校方法,进一步提高激光测量精度和避障准确性,将着陆区全视场激光三维探测精度从分米级提高到了厘米级,以高可信度探测出威胁安全着陆的月面障碍。

据悉,此次成功申请获批的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对于深入开展月壤遥感物化性质分析、模拟月壤研制、器—壤相互作用、月面原位材料利用与智能建造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与航天部门、中国科学院等合作,正在开展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月球南极探测和建立月球科研站、小行星探测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信息数据产品研发,继续为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