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上大博士闯关成果转化:专业“合伙人”上线,不少困难迎刃而解

新闻

上海糖酒集团闪耀光明美食嘉年华 共绘产业向“新”力 上海糖酒集团闪耀光明美食嘉年华 共绘产业向“新”力

4月19日至21日,为期三天的2024 FORMULA 1 联想中国大奖赛即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火热开赛,除了中国首位F...

  • 宁波阪急三周年庆圆满落幕,热闹盛况精彩回顾

    2024年4月12日,春意盎然的甬城见证了宁波阪急百货三周年庆典的盛大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宁波阪急以一场融合了艺术与生活的狂欢之旅,与广大顾客共同庆祝这一辉煌时刻。 自开业以来,宁波阪急以其独特的...

  • 近5000家企业携数万款产品“上新”第89届CMEF医博会...

    5000家品牌企业同台竞技,数万款科技新品重磅登场,全球30万业内人士共洽商机......4月11日至14日,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及系列品牌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CM...

  • 共赴深蓝,扬帆启航 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5月舟...

    为贯彻落实“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战略,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将于2024年5月至6月在舟山市嵊泗县举行。3月29日,浙江省体育局召开各设区市及省行业体协第一次联络员会议,全面推进海运会组织筹备工作。 &n...

  • 巨量引擎营销科学第三批行业向「金牌认证服务商」...

    引言 随着营销生意的不断发展,品牌迫切需要以更精细化、更高效、更具确定性的手段撬动生意增量。巨量引擎营销科学多年来持续助力品牌从营销到经营的全链路提效,实现有质量的持续增长,追求长期价值的实现。 ...

  • 马迭尔邂逅抚远蔓越莓,开启绿色龙江新篇章

    2024 年 2 月 5 日9时,佳木斯·抚远携手马迭尔食品战略合作签约暨蔓越莓主题联名雪糕新品发布会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佳木斯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局主办,抚远市商务和口岸局、哈尔滨马迭尔食品股份有...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上大博士闯关成果转化:专业“合伙人”上线,不少困难迎刃而解

发布时间:2023/03/31 科技 浏览:426

在科技成果“从1到10”的转化路上,不少身在大学的教授有技术、有积累、有人脉,尚感十分吃力,相比之下,还在深造阶段的研究生们更缺乏“启动资本”。如果有人碰巧手里有个项目,想试一试转化,有机会吗?上海大学材料专业博士生张佳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眼下,他手握一项纳米新材料改性技术,已取得相关专利,但仅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市场转化。

最初,张佳星并未把创业想法告诉导师,而是孤军奋战。但去年,事情有了转机。项目入驻环上大科技园后,通过平台的概念验证和专业团队评估,他得到了大力支持,最近已和南京钢铁、江苏沙钢集团、宝山钢铁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其实,在高校,像张佳星这样的科创青年不少,虽然明知转化路不好走,但仍跃跃欲试。如何守护更多创新“火种”?帮助更多青年人实现“从1到10”的梦想,需要闯过哪些关?

“第一关”就很难

是专心写毕业论文,还是兼顾一下创业?读博期间的张佳星困惑了。他所在的高分子材料实验室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医药方向的纳米材料研发,在这里,有不少“从0到1”的难题亟待攻克。但在科研外,张佳星还冒出了一个新想法:他想做油污分离环保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推广,以实现更高效、低成本的油污治理。

这两份工作不在同一条赛道,从研究方向看相去甚远。这种情况下,一名博士生要“分心”做转化,导师的态度很重要。

显然,“第一关”就很难。起初,张佳星不敢在实验室里干“私活”,只得先专注手头的研究、抓紧完成博士论文。到寒暑假时,他就挤出时间,自行前往昆山等地做市场调研,寻找环保技术转化、落地的机会。“一个人的精力确实有限,加上创业本身存在很大风险。说实话,我也曾有些担忧,做项目转化会不会影响毕业。”张佳星坦言,要平衡好实验室内外的研究,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要从事转化,他很希望得到导师支持。

培育更多“种子”长出“幼苗”

去年底,张佳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入驻环上大科技园。没想到好几个困扰一下子都解决了。

入驻园区后,经过为期几个月的概念验证,他的项目被专业团队评估为“潜力股”,并先后获得两笔、总计数十万元的真金白银支持。环上大科技园总经理李宇阳告诉记者,借鉴概念验证的国际科创模式,该园区正探索建立相关平台,帮助更多新技术培育“种子”、长出“幼苗”。

同时,通过园区的牵线搭桥,张佳星的项目也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今年春天,通过平台的资源加持,张佳星向七八家国内钢铁龙头企业推介了自己的新材料技术专利,并与其中三四家企业的需求成功对接。更令他高兴的是,导师在该项目的价值得到认可后,也同意他兼顾科研和创业,支持他正大光明地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产业所需的技术攻关。

从一度迷茫到豁然开朗,对张佳星而言,整件事的转机,恰在于一次“牵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接触、并顺利进驻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是近邻,到底该如何助力更多师生走好科研转化路?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求解的问题。”上海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志浩说,在大学,不少年轻的科研人员要投身科技成果转化,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匹配专业的“合伙人”。

以张佳星的项目为例。这项脱胎于实验室、未经市场验证的新技术,究竟有没有市场价值?如何找到应用场景?又能和哪些产业的需求匹配,具体和企业的哪些人对接?最初,仅凭本人一腔热情,所谓的“转化”只能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当环上大科技园成为创业“合伙人”后,在多位项目经理、投资人和产业导师的帮助下,张佳星一路完成了项目的市场评测、概念验证、竞品分析、创办企业等全周期环节。

对教授和学生项目一视同仁

随着张佳星的故事在环上大科技园传开,更多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对青年学生来说,毕业后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投身“从0到1”基础科研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将选择就业市场,进入产业界工作,甚至转向和所学专业不相干的工作。

“通过科创项目,帮助更多青年学子提前起步,接触、了解产业和市场对新科技的需求和痛点,这对他们今后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有积极影响。”在潘志浩看来,比起一般的科创园区,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就在于,既拥有实验室里的前沿科技成果和大量有理想的青年人才,又同时汇聚各大产业资源。

“目前,我们对教授和学生的科创项目一视同仁。”李宇阳告诉记者,环上大科技园对所有入驻项目提供最长半年的全方位支持。在这里,最大的部门是咨询部门,团队成员来自国家实验室、政府机关、基金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为师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建议和全链条服务,补齐他们在商业化方面的短板和欠缺。

在环上大科技园0号基地的地下一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三四十个免费工位几乎座无虚席,园区的办公室也已全部租满。在这里,一批来自大学的科创团队和初创企业已经入驻,其中不少都是由青年科研人员主导或技术入股。

李宇阳也在思考:鼓励更多大学里的青年人才加入“从1到10”的创新,需要更多社会资源加入,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能让更多有实力也有热情的年轻学子发挥专业所长,无疑将是一场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