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平价头等舱!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
“这个怎么领?”“给我来一杯美式!”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户外一辆硕大的白色汽车引人瞩目,旁边的咖啡档口也是人来人往——这是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所举办的送咖啡活动。 游客在现场参加活动 2022年,曹操出行...
-
上海医大医院眼科「OPT干眼治疗开放日」活动圆满结...
5月21日,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与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OPT干眼治疗开放日在医大眼科举行。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主任陈超丽,科医人激光有限公司代表及部分康复患者参加。 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520特别联动音乐剧《剧院魅影》中...
(5月20日,上海)梦之乐章,华丽启幕,传奇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登陆申城,作为沪上高端生活方式风向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剧院魅影》中文版特别联动,在520将现场化身华丽剧院,为广大消费者和粉丝...
-
深圳:高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先行示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接受采风行媒体团采访 (陈赞亮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深圳市人社部门落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
-
第27届美博会即将开幕 香水霸主颖通带来多元新潮亮点
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将于5月12日-5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美博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贸易展会,吸引众多行内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为美妆产业焕...
财经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9年颁出12项特等奖,中青年成上海创新“顶流”!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增强,协同创新效应凸显
发布时间:2021/12/04 科技 浏览:82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2月1日上午举行,共授奖281项(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获科技功臣奖,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33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181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10项成果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美国籍专家布鲁斯E·瑞特曼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据市科技奖励中心分析,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导向作用,及时开展科技抗疫成果奖励;二是持续加大对源头创新成果的激励,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比上升;三是获奖项目凸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本年度科技进步奖中,产生了两项特等奖。至此,上海市科技奖特等奖自2012年设立以来已经颁出了12项。其中,1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3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8项面向经济主战场,还有2项同时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高等级获奖项目来看,上海科研力量更加聚焦“四个面向”,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增强,协同创新效应凸显。
去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科技成为战胜疫情的关键利器。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奖评选专门设立 “新冠疫情防控”评审组,申报项目涉及快速诊断、系统防治、应急药物、医疗器械、科学普及等,两个特等奖中的一项便出自“抗疫”。
基础研究是实现“从0到1”颠覆性成果的源头。本年度85项高等级获奖项目中,有17项为基础研究,涌现出一批突破性原创成果,其中生命科学和工程与材料学占比最高。据统计,上海科技奖获奖成果中基础研究类占比从2018年度的9.7%上升至2020年度的17.1%,本年度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获奖比例占获奖总数的近1/3。
唯有厚积才能薄发。本年度获奖项目的平均研究周期为8.53年。
其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科学普及奖获奖项目的平均延续时间分别为9.49年、10.36年、8.88年和5.40年。
兼顾经验传承与创新活力,中青年人才正成为上海创新的“顶流”。本年度获奖项目团队普遍呈现出“领军者四五十岁,科研主力三四十岁”的人才结构。项目第一完成人八成处于40-60岁;成果全部完成人中,30-50岁的中青年占比超过70%;有45位项目第一完成人是80后。
从获奖项目完成单位看,企业数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总数相当,占比近50%。更有10家企业成为高等级奖项的第一完成单位。
此外,上海科技奖协同创新和跨区域合作特征明显,本年度平均每个获奖项目有3.1个完成单位,多种类型单位参与的项目有155项,占比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