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上海GDP四年增长一万亿 靠的是什么?

新闻

商业回应社区新典范,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 商业回应社区新典范,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

有趣、有爱、有方邻, 12月1日,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暨松江跨年购物季启幕!同期开展的系列文娱...

  • 培育文明风尚 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在各社...

      2023年11月至12月,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系列活动来到了成都规划馆、青羊区文翁社区、锦江区枫树社区、武侯区倪家桥社区等点位,配套主题宣讲巡演、廉洁文化主题讲座、正能量基层惠民公演...

  • 自然而燃!京东物流连续7年服务上马赛事

    11月26日上午7点,随着鸣枪声响起,2023上海马拉松(以下简称“上马”)在万众瞩目中开跑。出发!38000个决心已经按耐不住,38000位跑者用跑马的故事拉开序幕,用脚步丈量魔都的魅力,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

  • 云道智造精彩亮相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

    11月5日至6日,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围绕工业软件产业战略布局、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赋能、产业融合等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吸引了国内外工业软件/平台龙头企业代表、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制造业...

  • 大规模加快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三届城市可持...

    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放大品牌效应 凝聚行业力量 “2023新时代江苏旅游发...

    10月13日,在美丽的“鱼米之乡”常州武进,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常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江苏省旅游协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旅游协会、常...

财经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

上海GDP四年增长一万亿 靠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1/22 财经 浏览:151

今天,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解读,分产业、分行业仔细剖析了4万亿GDP的组成。回溯过往,全市GDP自2017年突破3万亿以来,4年再上一个新台阶,首次突破4万亿,并且继续领跑国内城市。这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去年首次突破3万亿,占GDP比重超过73%,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支柱。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局首次公布了浦东的相关数据:

2021年浦东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31.5%,商品销售总额占比达34.7%,外贸进出口占比达58.8%。

以下是统计局对于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2021年,全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影响,积极有效落实落地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经济发展韧性增强,新兴动能加快成长,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了“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214.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同比增速与全国持平,两年平均增长4.8%。全市GDP规模自2017年突破3万亿元以来,4年再上一个新台阶,首次突破4万亿元,继续保持国内城市首位。从经济运行走势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分别实现4.7%、4.8%、4.6%和4.8%,表明经济复苏稳健、韧性增强。

二、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5.3%,占GDP的比重为2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4.7%,占GDP比重为7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6%。三大需求协同发力。年内制定实施“上海REITs20条”等投资支持政策,举办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9.2%。制定并落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举办第二届“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和“全球消费目的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6.8%。推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意见等政策,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5%,时隔3年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14,比上年缩小0.05。

三、“五个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全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511.0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首家外资独资券商等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原油期权、“玉兰债”碳中和债等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相继推出。全年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10.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继续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拓展至24个成员口岸。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增长17.7%和14.6%,增速均创2016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集装箱吞吐量4703.33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增长8.1%,规模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在沪国家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落实。截至2021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

四、重大战略任务有效落实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制定实施上海行动方案,明确100条450项具体任务,278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或标志性成果。2021年浦东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31.5%,商品销售总额占比达34.7%,外贸进出口占比达58.8%。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实现封关验收。全年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72.7%和62.0%。科创板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分别达到1517.7亿元和1.5万亿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290亿元的20个重大工程集中开工。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如期举办,展览面积和参展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

五、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

三大先导产业较快增长。全年全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8.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11.7%,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4.3个和5.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同比增长1.9倍,新能源、生物、数字创意产值分别增长16.1%、12.1%、11.5%,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部分新产品产量同比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6倍、工业机器人增长34.6%、3D打印设备增长33.3%、笔记本计算机增长31.9%、服务器增长27.7%、集成电路增长19.8%。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速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0个百分点。全年网上商店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8%,两年平均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个百分点。

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企业盈利情况良好。2021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7%,35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增长44.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7.2%,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3.4%。2021年1-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5.2%;在32个规上服务业行业中,22个行业实现盈利,盈利面为68.8%。其中,交通运输业利润增长4.2倍,科研服务业利润增长39.0%,软件信息服务业利润增长23.2%。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0.3%。受经济复苏、企业产销较快增长、企业利润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因素拉动,全年全市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3.1%。

七、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6.0%,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5%。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比上年上涨1.2%,涨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创五年来新低。截至12月末,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3.51万个,比上年末增加6.47万个。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5.6%,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提高。全年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6920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9.5%,在各收入来源中增幅最高,成为收入增长的稳健动力。

总的来看,2021年上海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十四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全市经济全面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