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做强创新引擎 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1/12/03 财经 浏览:107
昨天上午,浦东新区举行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授牌仪式暨金融赋能活动,为大型邮轮创新中心等第二批14家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授牌,至此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达到34家,对标“3年100家”总体目标,任务完成超1/3。
当天,市科委副主任陆敏、副区长吴强为第二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揭牌,同时有6家信贷赋能合作伙伴获颁证。
记者了解到,与第一批相比,新一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发起主体上,内资企业崛起,外资持续发力。此外,3家为原载体升级,11家为新建申报,彰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强烈的导向作用。
内资企业崛起,外资持续发力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对外正式公布,浦东响应“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要求,推出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以下简称“GOI”),发挥大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短短4个月,首批授牌的20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展现出强劲动力,跑出浦东“加速度”。“第一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在加大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大投资。”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敏栩表示,“他们搭建了公共技术平台,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赋能。”
如西门子医疗创新中心、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加速器、默克上海创新基地等载体陆续投入使用,全方位引领带动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迅速成长。赋能模式也“百花齐放”:微软、强生等创新中心以技术赋能为特色,为合作伙伴提供研发、场景等全方位支持;商飞、百度等营造基于产业链的丰富生态,拉动上下游企业加入等。
计划发布以来,众多大企业踊跃报名加入,第二批授牌的开放创新中心包括大型邮轮创新中心、杜邦上海创新中心、科思创开放创新中心、华为5G数字影视国际创新中心等。在发起主体上,内资企业崛起,外资持续发力。其中,央企5家,本土细分领军企业5家,外资500强2家,外资细分领军企业2家。本土细分领域产业的浦东科创板企业,也加入了浦东GOI。
聚焦硬核产业,发挥大平台效应
船舶动力工程研发中心是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创新平台,当天成为了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一员。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东明表示,“以往高端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中船动力集团希望借助这个平台,集聚上下游伙伴,把国产技术推向全球。”
本批授牌开放创新中心在产业分布上,紧扣硬核产业;区域分布上,张江继续引领,共有9家科学城企业参与,陆家嘴、金桥、保税区、度假区以及部分街镇都布局了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如落户金桥的科思创亚太区创新中心新近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成为跨国化工公司中首批在中国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将服务上海的科研人才发展,帮助培养本土高科技人才。“我们将发挥中国的大平台效应,推进本地数字化项目落地,并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式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平台。”科思创全球创新管理负责人施马可表示。
金融赋能形式多样,谋划专属信贷产品
当天,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6家银行成为新一批信贷赋能合作伙伴,他们积极谋划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专属信贷产品。
自浦东GOI发布以来,在新区科经委等牵线下,形成了融通技术、信贷、投资等赋能合作伙伴网络。作为其中一员,沪农商行张江科技支行行长季蓉透露了最新赋能“动作”,包括向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平台及入孵企业推出了“临床贷”等产品,支持药企进行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
“入驻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生物医药类企业处于临床阶段时,需要大量研发资金投入,我们推出的‘临床贷’可以缓解他们的资金压力,争取到更长的成果转化窗口期。”季蓉说,“我们将最高提供不超过3000万元的支持,目前已有五六十家意向入库企业。”
当天,浦东科经委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上海市牵头,协同苏浙皖三省共建,是经科技部批复同意的三大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也是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首批赋能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将从七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包括推动国创中心专业研究所落地浦东新区、探索推动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创新机制、探索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与运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