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首届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沪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08 科技 浏览:27
12月7日,首届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来自澳门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的专家,围绕“为传播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技术赋能翻译”“突破性的翻译技术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人工智能如何推动翻译朝新文科发展”等主题,共谋翻译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贡献智慧。
适逢我国翻译学科面临改革的关键阶段,本次论坛召开颇具意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在致辞中表示,“翻译+技术”是开辟外语应用导向的“新赛道”,“技术赋能翻译”是推动外语学科发展的新动能,培养造就更多的精通翻译技术、善于理解传播当代中国的“双师”型语言服务人才正当其时,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翻译技术深度融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上海城市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贡献着上应智慧和力量。
上海科技翻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胡开宝从技术变革、研究范式更新以及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更替三个视角,指出外语学科应借助新技术的东风才能创新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
据了解,随着人工智能2.0时代开启,海内外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智造产业基地对语言服务人才的岗位要求已远超内容的语言转换,跃升为懂内容管理技术和精通语言转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不断改革创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从动笔、动嘴跃升为动手、动笔、动嘴,即从跨语言、跨文化技能跃升为培育“翻译+技术”的行业应用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明确以“应用科技翻译”为主攻发展领域,逐步形成了“外语应用导向,翻译技术赋能”的特色定位,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翻译技术类引企入教课程,组建了翻译技术及语料库教师团队,引进了懂技术的翻译人才,落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翻译技术类)项目。同时,选派教师参加翻译技术认证培训约70人次,建设语言技术服务平台、语料库平台等各类技术和内容平台,多措并举将技术赋能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优势,与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匹配,联手业界翘楚英国RWS(全球领先的翻译服务公司)建立SIT-RWS“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学校40位教师通过高级资格认证考试,将通过翻译技术面向行业实践的细分场景、人工智能机译+译后编辑等颠覆性技术,培养学生把翻译技术应用并贯穿于不同行业知识中。此外,学校还开辟多个翻译相关的产学研基地,利用翻译技术承接并完成了机器设备、通讯器材、建筑安全、跨境电商、园林农艺等行业特点鲜明的22项翻译类的产学研横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