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发布联合攻关系列成果

新闻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打造绿色科技新地标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

继主体结构封顶取得突破后,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再传捷报。近日,项目幕墙工...

  • 人民城市的温暖答卷,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签订土...

  • 以党建之力,兴强企之业,构建“浦江潮生4个+”工作...

    东孚上海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两个维护”为统领,牢记“国之大者”,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运用“浦江潮生4个+”党建工作模式,保障了各项重点任务...

  •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

    AI技术的浪潮下,“空间智能化”在家居场景中持续渗透及应用,通过兼容性、技术力、感知力,让设计师借助其力量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情感丰富的空间,从而开辟出新的空间场景设计新思潮。 为推动空间智能化在...

  • 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起幸福人居坐标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

    2025年5月23日,上海——在“5·25”交通安全宣传日与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知名进口烈酒与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倡导“理性欢聚”上又有新动作。今日,保乐力加中国宣布发起以“为了TA,不酒驾”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发布联合攻关系列成果

发布时间:2022/09/01 科技 浏览:263

2022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遴选了20家企业的急迫需求,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两大先导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发出揭榜任务。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于2021年5月正式揭牌。一年多以来,长三角的创新资源正更好地“握指成拳”。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和系列合作成果。

“实施‘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重点企业作用,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协同和流动。”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说。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8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315个,多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建设一年多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区域协同联动机制日趋完善,形成了多项制度协同的新举措。

——“共同出击”,增强科创策源能力。2021年长三角地区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数和金额均超过四地获批总量的75%,还联合多地创新资源,成功研制“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聚焦光电技术、氢能技术、先进激光与精密制造等方向,培育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研发载体。

以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为例,上海科技大学沈定刚团队承担了部分课题,位于上海的高端医疗设备公司联影医疗提供“装备”支持,而联影的大部分供应商都分布在苏浙沪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技术的发展与前沿科学研究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在国家重大前沿科研项目中,我们既要研究解决各种科学问题,也要带动国产设备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双向‘赋能’。”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沈定刚说。

——“二次开发”,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活力。2021年,三省一市间输出技术合同2.1万余项,交易额877亿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设立19个分中心,联动服务机构促成技术交易约22亿元,区域内五家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结成联盟。

截至2022年8月,中安联合煤气化装置第4系列气化炉(SE-东方炉)已连续满负荷运行约400天,这一装置由中国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华东理工大学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海峰说,这一装置是区域联合攻关的成果:专利技术源自上海,工程设计由浙江实施,工业示范和长周期运行分别在江苏和安徽成功验证。

——“合力成拳”,科技资源共享愈发紧密。目前长三角已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315个,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台(套),总价值超450亿元。

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呈现出多主体参与、网格化、空间化等特征,以区域协同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已经成为赢得科技竞争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上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四地还将在共同构筑世界级的创新平台、共同强化高端产业创新引领、共同塑造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共同拓展开放创新合作网络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