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上海科技期刊方阵崛起 | 抢占学术生态位,培育科技期刊“热带雨林”

新闻

商业回应社区新典范,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 商业回应社区新典范,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

有趣、有爱、有方邻, 12月1日,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暨松江跨年购物季启幕!同期开展的系列文娱...

  • 培育文明风尚 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在各社...

      2023年11月至12月,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系列活动来到了成都规划馆、青羊区文翁社区、锦江区枫树社区、武侯区倪家桥社区等点位,配套主题宣讲巡演、廉洁文化主题讲座、正能量基层惠民公演...

  • 自然而燃!京东物流连续7年服务上马赛事

    11月26日上午7点,随着鸣枪声响起,2023上海马拉松(以下简称“上马”)在万众瞩目中开跑。出发!38000个决心已经按耐不住,38000位跑者用跑马的故事拉开序幕,用脚步丈量魔都的魅力,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

  • 云道智造精彩亮相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

    11月5日至6日,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围绕工业软件产业战略布局、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赋能、产业融合等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吸引了国内外工业软件/平台龙头企业代表、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制造业...

  • 大规模加快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三届城市可持...

    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放大品牌效应 凝聚行业力量 “2023新时代江苏旅游发...

    10月13日,在美丽的“鱼米之乡”常州武进,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常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江苏省旅游协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旅游协会、常...

财经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

上海科技期刊方阵崛起 | 抢占学术生态位,培育科技期刊“热带雨林”

发布时间:2021/08/11 科技 浏览:131

编者按:连续两年,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见证了上海科技期刊的强势崛起:继去年《细胞研究》影响因子首破20、领跑国内期刊后,今年以“首发阵容”上榜的《电化学能源评论》以28.905的得分刷新本土期刊得分纪录,两本“上海出品”联袂冲入全球百强。

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立足上海、背靠中国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与展示平台的“硬核”崛起,不仅需要顶尖期刊的示范与领跑,也需要一批瞄准不同“生态位”的优秀期刊夯实底座。近年来,上海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国际期刊界树立起了令人瞩目的“中国标杆”,一批新兴期刊在标杆期刊引领下探索高起点、高质量发展之路,世界一流期刊方阵初步形成。

本报今起推出“上海科技期刊方阵崛起”报道,细述上海原创期刊“破圈”之后的探索与实践,为本土科技期刊“做强之后如何做大”提供借鉴和思考。

继去年上海原创期刊《细胞研究》影响因子首破20、领跑国内期刊后,今年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又冒出了一本影响因子超过10的上海期刊——《细胞发现》。影响因子从最初的4.462一路攀升到10.849,这本年轻刊物仅用了六年时间即跨入一流期刊门槛,与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水平相当。为何进步如此之快?这与它有一位出色的“姐姐”《细胞研究》密不可分。

据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2021期刊引证报告(JCR),《细胞研究》影响因子继去年突破20后,今年又冲高至25.617。“《细胞研究》正处于从一流期刊向顶级期刊的艰难爬升中。”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长、《细胞研究》主编李党生表示,树立起标杆之后,培育“热带雨林”式的科技期刊生态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登顶’不能只靠‘孤胆英雄’,需要坚实的‘基座’支撑”。《细胞发现》就是营造科技期刊生态的一次成功尝试。

姐妹刊联袂而行,“期刊梯队”实现共同提升

《细胞发现》创刊于2015年,2017年获得首个影响因子即达到4.462,2019年“过5”,今年“破10”。在以发表论文为主的细胞生物学期刊中,它的影响因子上升非常迅速。同样这段路,《细胞研究》要走得辛苦得多。

2015年,《细胞研究》影响因子达14.81,编辑部为何会想到要再办一本姐妹刊?在李党生看来,这是科技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当《细胞研究》影响因子破10之后,超过90%的拒稿率在确保期刊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将不少有潜力的实验室和科学家拒之门外,而这正好为新创刊的《细胞发现》提供了优质稿源。与此同时,《细胞研究》也不用纠结是否要对那些相当优秀的论文与科学家“说不”。

近两年,直接投给《细胞发现》的稿件日益增多,影响力逐步显现。该刊编辑部主任程磊博士透露,目前《细胞发现》的国际稿源至少占到四成,“预计影响因子还将稳步上升”。

事实上,由一本期刊率先树立标杆,之后陆续发展起若干本子刊或姐妹刊,由此形成丰富的“期刊生态”和完善的“期刊梯队”,是国际期刊界的通行做法。《自然》《科学》《细胞》等顶刊都有一系列子刊支撑,编辑部往往会为一篇投稿在其“期刊梯队”中寻找最合适的刊物发表。

另一本上海原创一流期刊《分子植物》也于2019年创办了姐妹刊《植物通讯》。当年9月,该刊正式上线发表文章,次年2月正式出版。眼下,《植物通讯》已被ESCI(新兴资源引文索引)收录,明年年中将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

《分子植物》常务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期刊中心主任崔晓峰告诉记者,《分子植物》目前的影响因子为13.164,在全球植物科学研究类期刊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自然·植物学》。“有了姐妹刊的梯队联动,编辑部在处理稿件时更加灵活。”他说,由于投稿增多,编辑部有时会几乎同时收到相似成果的投稿,却因质量有高低,难以在同一本刊物上“背靠背”发表,此时,“我们就会让质量较高的发表在《分子植物》上,而将另一篇发表在《植物通讯》上”。

“作为科研大生态的一部分,丰富的科技期刊生态可以有针对性地为科学家群体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从而促进中国科技的良性发展。”李党生认为,科技期刊界也应借鉴科技界破“四唯”的导向,破除“唯影响因子”的单一标准。在他看来,处于不同生态位的期刊都能树立追求卓越的目标,为科学家提供高质量的传播平台,最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共同体的繁荣。

瞄准新兴领域办刊,依托优势学科抢占生态空白点

今年首获影响因子即领跑全国的《电化学能源评论》何以一鸣惊人?在出版方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看来,为新刊精准锚定学术“生态位”,“先做强、后做大”,是《电化学能源评论》探索的一条科技期刊发展之路,“目前我们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在期刊分类索引中,《电化学能源评论》在电化学和新能源两个学科领域都有排名。”秦钠介绍,电化学能源研究是近年来化学领域兴起的一个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创刊前,上大期刊社与该刊主编、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久俊一起,对该领域的全球发展态势进行充分评估后发现,该领域还没有一本综述类刊物,于是决定创办《电化学能源评论》,填补这一空白。

而今,在上海科技期刊界,依托优势学科,精准定位学术“生态位”,已成为不少高起点科技新刊的“起跑线”。

今年前七个月,上海交通大学共新创5本科技期刊,其中《芯片》(Chip)入选“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这是一本聚焦芯片类研究的综合性国际期刊,由上海交大依托学科优势与爱思唯尔集团合作出版,将为推动未来信息科技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学术交流与传播平台。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介绍,2016年创刊的《海洋工程与科学》同样是以学校优势学科作为出发点,奔着填补领域内空白而去。今年,该刊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后获得首个影响因子即达3.408,直接进入该领域Q1区(领域内期刊前25%)。

“由于前期精心筹划、组织高水平编委团队,越来越多的新刊不再满足于仅仅追求高影响因子,而是着眼于学科布局,抢占学术生态位。”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旗下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透露,该社将于明年创办的英文新刊《光子学评论》预估影响因子将高达20,“我们要弥补中国光学界尚无一本全综述期刊的空白,出版该领域教科书水平的重要综述,全面反映国内外光学科技的高水准研究进展。”

据悉,激光社自主打造了全英文国际传播平台,《光子学评论》将在这个全新平台上发布——自己造船出海,而非借船出海,“我们有信心,依靠自己的传播力,实现覆盖学科的高影响力”。

2019年,中国激光杂志社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试点”。“目前,我们已经将成功的办刊模式从光学领域复制到物理、地学领域。”杨蕾希望,未来可以针对国家需求,以专业学科集群化的模式打造若干细分领域的一流期刊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