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双碳“指挥棒”引领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新闻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打造绿色科技新地标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

继主体结构封顶取得突破后,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再传捷报。近日,项目幕墙工...

  • 人民城市的温暖答卷,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签订土...

  • 以党建之力,兴强企之业,构建“浦江潮生4个+”工作...

    东孚上海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两个维护”为统领,牢记“国之大者”,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运用“浦江潮生4个+”党建工作模式,保障了各项重点任务...

  •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

    AI技术的浪潮下,“空间智能化”在家居场景中持续渗透及应用,通过兼容性、技术力、感知力,让设计师借助其力量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情感丰富的空间,从而开辟出新的空间场景设计新思潮。 为推动空间智能化在...

  • 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起幸福人居坐标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

    2025年5月23日,上海——在“5·25”交通安全宣传日与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知名进口烈酒与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倡导“理性欢聚”上又有新动作。今日,保乐力加中国宣布发起以“为了TA,不酒驾”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双碳“指挥棒”引领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2/07/29 财经 浏览:303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上海有了具体可行的“计划表”——《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昨天出台,碳达峰“十大行动”聚焦能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确保上海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沪上多位专家认为,这根力量非凡的“指挥棒”,所指挥的不仅仅是重点行业的节能减碳,更是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向世界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的“上海案例”。

从上海资源禀赋出发制定的行动方案

《方案》在主要目标中提出,2025年上海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2030年这一比重将力争达到25%。“能源转型是社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支柱。”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经理齐康说,目前,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上海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超过四成。因此,《方案》中的“十大行动”就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放在了首位。

那么,上海的资源禀赋适合大力发展哪种可再生能源?齐康告诉记者,一方面,上海的海上风电资源较为丰富的,奉贤、南汇和金山三大海域都在进行风电开发,探索建设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预计到202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60万千瓦,2030年力争达到500万千瓦。

“而这些电能还远远不够。”齐康说,为保障超大城市的电力供应,上海的能源转型除了有优势的海上风电之外,还要发展光伏以及加大市外可再生能源的引进力度,“例如,《方案》中提到,上海将加强与非化石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合作,新增和扩建市外清洁能源通道,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

上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也表示,在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中,能源领域是作“正贡献”的,且其贡献将随着非化石能源越来越多应用而变得更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有很多是市民生活的刚需,这时就需要通过能源的减量和使用可再生新能源来平衡掉,这样才能实现达峰”。

杜欢政还表示,上海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在于产业,“比如,石化产业就是上海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它占工业产值的一半,排放量占比却接近四分之三。因此,《方案》就对石油化工领域提出了加快节能降碳增效、建立零碳园区等要求”。

碳达峰目标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上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说:“低碳与经济发展绝不是相悖的,‘双碳’目标是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创新,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脱钩’,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在齐康看来,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是“先立后破”的关系,“节能减排目标下,企业不是不发展了,而是要追求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相应的,在新的技术完善之前,也不能把有碳排放的企业都关掉,不能让经济失速”。他补充道,上海也在进行战略性的前瞻技术布局和孵化,例如《方案》中提到在张江、临港新片区等地发展氢能产业,提前布局未来5到10年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注意到,《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10个碳中和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和5个绿色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深远海风电、储能、绿氢储制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碳达峰,根本的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上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李亮说,无论是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还是增加碳汇、储能手段,都离不开持续提升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方面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了创新技术,才能为上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李亮表示,上海“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其实很好地结合了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功能。他解释道,除了以低碳零碳技术助力建设科创中心外,上海还将以绿色转型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助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碳金融助力打造金融中心建设;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落户上海,今后碳配额将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参与全球贸易;未来的航运中心将以可再生新能源为主要动力,2025年,全市港口泊位配备岸电设备实现全覆盖,集装箱码头岸电使用率达到30%,邮轮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和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将达到100%。更深层次上说,上海实现“双碳”目标是要为全国甚至是“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双碳”贡献力量,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