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从石墨烯到技术市场,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新闻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打造绿色科技新地标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

继主体结构封顶取得突破后,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再传捷报。近日,项目幕墙工...

  • 人民城市的温暖答卷,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签订土...

  • 以党建之力,兴强企之业,构建“浦江潮生4个+”工作...

    东孚上海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两个维护”为统领,牢记“国之大者”,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运用“浦江潮生4个+”党建工作模式,保障了各项重点任务...

  •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

    AI技术的浪潮下,“空间智能化”在家居场景中持续渗透及应用,通过兼容性、技术力、感知力,让设计师借助其力量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情感丰富的空间,从而开辟出新的空间场景设计新思潮。 为推动空间智能化在...

  • 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起幸福人居坐标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

    2025年5月23日,上海——在“5·25”交通安全宣传日与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知名进口烈酒与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倡导“理性欢聚”上又有新动作。今日,保乐力加中国宣布发起以“为了TA,不酒驾”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从石墨烯到技术市场,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2/07/01 财经 浏览:273

国家级技术市场,引领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一,张江科创要素特别丰富,所以要做科技创新,在张江一定是最好的。第二,在这里你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公平。政府的各种行政规则是公平的,在整个科技创新要素流通过程当中的规则是透明的,开展创新创业也更有效率。”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对张江的科技创新环境如此评价。

2001年,颜明峰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到了张江工作。“因为张江有非常丰富的创新要素,也有非常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所以我从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张江的科创园区内从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服务。”

至今,他已在此奋斗二十余载。张江陪伴并见证了他褪去青涩,一步步从普通员工到部门长再到公司管理层的不断成长、不懈努力,上海对他来说是如第二故乡一般的存在。

2019年,上海技术交易所获得证监会批复,他又一次坚定选择了张江。

“当时在选址的时候,也是充分考虑了在张江科创园区里科创要素多,科技人才供应多,科技成果多,所以最终我们也选择在隶属于张江高新区的杨浦分园,落户在复旦大学的周边,也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张江科创。”

上海技术交易所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共同组建,是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0年10月28日,上海技术交易所正式开市,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唯一获证监会批复的技术类交易场所,着力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数字化新型技术交易平台,推动技术交易大规模、高效率开展,引领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在企业层面,颜明峰深感张江兼容并包的魅力。

据他说,上海技术交易所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的技术交易平台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国外又没有相应的模式,故而就需要企业的创新,而创新从根源上来说,离不开上海的包容。

目睹张江这几十年来的变化,颜明峰感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秉承着张江发展的初心,这几年科创的资源越来越汇聚,人才越来越多,平台越来越丰富,成果落地也越来越多,除了量上的增加,规则上也更透明、更公开,都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工作。”

“把技术和创造力,转变成利国利民的成果和产品”

“选择上海,有一个非学术理由:这是一座相对更开放的城市,能够容纳不同人的不同想法。”

这是于庆凯对于上海的初印象,他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2004年,于庆凯在休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时,研究方向还是碳纳米管在衬底上定向生长的机制和方法。然而在这段时间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从石墨块体中剥离出了接近单层的石墨,让他转向了石墨烯生长和应用的科研方向。“当时,我预计这里将会发现大量的未知,这一新的领域蕴藏着改变世界的科学和技术。”

什么是石墨烯?“石墨烯具有超强的导热能力,犹如用一张纸去切冰块。”

于庆凯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几百万层的石墨烯堆在一起会有一张纸这么厚,而当把它放在冰块上时,它就像一把刀一样,肉眼可以观察到它的速度,经过20秒一厘米厚的冰块会被切成两半。“石墨烯超强的导热能力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现在很多5G手机都用它来散热。”

于庆凯意识到石墨烯的潜力巨大。于是他辞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教职,加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致力于高质量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研究工作,进入科技创新国家队。

在国外有了终身教职,为何却选择回国开展研究工作?于庆凯说:“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驱动力是,我想把头脑中的技术和创造力,转变成利国利民的成果和产品。”

在他不断地推进石墨烯制备基础研究的同时,2021年,于庆凯在张江成立了产业化规模制备石墨烯的公司。“上海不但是中国乃至国际优秀人才的汇聚之地,也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在这里,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人才需求,并且受益于上海优异的金融投资规模发展企业。”

而作为一名深耕新能源、新材料的海归博士,于庆凯更看重产业平台,尤其是石墨烯技术产业化平台。

在他看来,张江是材料科技创新的理想之地,这里的石墨烯技术产业化平台提供了石墨烯技术的孵化器。“这里先进的冶金技术及产业基础满足了我们对使用液态金属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支持。”

“在诊疗工作之外,不断探索疾病背后的机制”

上海九院副院长王旭东教授来自福建泉州,从初中就立志学医,在高考报考志愿时,填报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作为一位见证上海跨世纪发展的新上海人,王旭东教授动情地说,“自90年代到上海求学开始,我就感受到了上海的飞速发展,管理越来越人性化、精细化。”

而王旭东教授与张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2年前。2010年,王旭东教授因转基因小鼠的研究,开始与张江合作开展口腔颌面疾病遗传机制的研究。历经十余年的合作研究,王旭东教授回忆道:“自2010年开始,我们相继与张江众多的高校或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内容涉及3D打印、影像导航、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而研究成果进一步和张江企业开展成果转化,致力打通‘产学研用’一条通路。目前,仍有很多项目正在推进中。”

立足当下,王旭东教授表示,“张江作为上海的科学高地,如今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张江科学城,诸多领域在上海占有绝对制高点,如药物,人工智能等。在创新创业方面,也一直处于引领地位。”

“展望未来,上海将打造亚洲医学中心。”王旭东教授憧憬地表示,“我们作为教学医院,倍感责任重大,所以会一直秉承创新进取的理念。作为医疗工作者和产学研工作的前沿探索者,首先得立足于本职工作,同时在诊疗工作中不断去探索疾病背后的机制,不断去研究更好的材料,不断去发明更好的手术器材和设备,来反哺提高我们的医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

结语:

面对挑战,创业者们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面临困难,张江人们互相守望,主动迈出步子迎接风雨后的彩虹。

“从0到1”,人们在张江示范区为一批人的梦想创造机会与价值。张江示范区不断踊跃在中国科创最前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青年才俊们亲眼见证着“中国的张江”变为“世界的张江”。三十而立,是机遇,也是动力。

爱科创,爱张江,爱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