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一图看懂《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
-
奇卡 QICA 携手邓亚萍、胡麟鹏 ,共庆第十届睿卡嘉...
2025 年 10 月 18 日,第十届“ 方寸之间”睿卡嘉年华在上海浦东正大广场圆满举办。作为国内收藏卡领域的代表性盛会,活动汇聚了众多行业品牌与收藏爱好者 ,共同见证收藏卡文化的蓬勃发展...
-
浙江中小学生秋假在即,濮院多元场景满足亲子家庭...
近期,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标志着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绝大多数地市都安排在了11月的不同时间,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这一假期安排为众多家...
-
“315龙鸡安心购”全国推广行动正式启动...
千亿级社区消费蓝海待掘金!“315龙鸡安心购”全国招商启动 记者从“315龙鸡安心购”组委会获悉,国内领先的AI智慧零售平台——“315龙鸡安心购”日前在浙江宁波隆重启动全国推广行动。本次启动仪式不仅是平台迈向全国...
-
“骅”章新启,聚“力”同行 恩骅力虹桥办公室暨中国...
上海,2025年9月23日——全球工程材料领域领导者恩骅力(Envalior)今日宣布,其整合后的首个以中国为核心、辐射亚洲的战略枢纽——上海虹桥办公室暨恩骅力体验共创中心盛大开业。该中心的启用,是恩骅力“贴近中国本...
财经
-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齐聚“HDD·上海鸿蒙生态伙伴论坛”,共同见证HarmonyOS带给用户的全场景体验升级。现场,随申办...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上海家庭平均收入106万?90后平均存款126万?这些榜单不可信
发布时间:2022/01/28 财经 浏览:359
临近年关,一些以“家庭年收入”“个人存款”为主题的榜单又在网络上流传起来,给出的数据让很多网友觉得很意外——
比如,声称“粤港澳城市交流论坛”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百强榜》显示,香港、台北和上海分别以155.7万元、127.0万元和106.0万元位居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前三;
抖音号“喵姐说房”发布的《90后人均存款榜单》显示,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活期存款余额分别为126.7万元、122.8万元和109.9万元,位居全国前三。在这张榜单里,上海90后的平均活期存款余额比前一份榜单里发布的上海家庭平均年收入更高。
声称来自“沃顿财经”的《90后平均综合年收入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度,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综合年收入分别为42.2万元、40.5万元和37.5万元,位居全国前三。
对于这些榜单,很多网友留言:“又拖后腿了”。也有网友表示怀疑:真有那么多吗?
其实,网友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上述榜单均不可信,数据没有权威统计支撑,恐怕是为吸引眼球而编造的。
记者查证发现,2022年1月1日至今,深圳并没有举办过“粤港澳城市交流论坛”;而“沃顿财经”这个机构也不存在;至于抖音个人号上发布的榜单更是不可信。况且2022年刚开年,年收入怎么就统计出来了呢?
记者梳理还发现,权威统计部门在发布相关榜单时,都不会涉及有关“家庭月/年收入”“居民个人存款”等与个人隐私相关的内容,而且包括福布斯中国、财富中文网、益普索lpsos第三方数据机构也都曾对网上打着这些机构名义发布的假榜单辟过谣。
具体来看,在国家统计局官网上,会公布“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公司指数”、“分地区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数据,但从未发布过“家庭月/年平均工资”。同时,银行对个人存款等客户隐私也严格保密,不会轻易泄露。也就是说,商业机构并不掌握“家庭月/年平均工资”“个人存款”等数据,网上流传的“家庭月/年收入”“个人存款”等榜单都可视作假榜单。
居民若想了解某地的生活情况,可登录当地的统计局官网查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2021年的最新数据还没有公布,不过据《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3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11元。根据上述官方数据,大抵也可以估算出家庭的年均收入,与上述榜单宣称的数字差距不小。
业内人士分析,假榜单大多是为了吸引眼球:发布者以人们关心的“收入”“存款”等引发话题,先炮制假数据,再打出似是而非的“权威机构”,制造关注和讨论,以赚取一波流量。从以往假榜单的实际发布者看,不乏房产中介、营销号等,最终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