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上海家庭平均收入106万?90后平均存款126万?这些榜单不可信

新闻

创新吉祥符号致敬首个非遗春节 祝福每个“卓”尔不凡、引以为“傲”的你 创新吉祥符号致敬首个非遗春节 祝福每个“卓”尔不凡...

2025年蛇年,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为了庆祝这一独特的春节,爱他美从传统节日之美中汲取灵感,...

  • 星光璀璨服务典范——记客服明星王春的先进事迹

    在繁忙而琐碎的客户服务工作中,总有一些人凭借他们的热情、专业和耐心,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王春,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公司客服部投诉处理调度室的班长,她以卓越的服务质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客户...

  • Syensqo发布企业中文名称“世索科”

    2024年12月19日,Syensqo发布企业中文名称——“世索科”。谈及将企业中文名定为“世索科”的原因,Syensqo中国区总经理刘阳表示:“世世代代探索科学的世索科将坚守不断创新的探索者精神,做中国发展的长期建设者,做行业低...

  • 客户有需要,刚好我专业——记淄博联通智家工程师胡志强

    胡志强是淄博联通张店区科苑片区网络维护班班长,十几年如一日,练就了一身装维技艺,各种疑难工作似乎都难不倒他,在对待客户上,他更有一番心得。 他常说: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要想取得客户信任...

  • 联通好服务、用心为客户:服务基石——宋媛珊

    宋媛珊是淄博市高新区分公司华光路营业厅的一名营业员,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便一直坚守在营业窗口,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服务发展,用甜美的笑容和敬业之心温暖着每一位客户,为淄博联通树立了良好的窗口...

  • 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前进的里程-韩莹徽

    青春是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犹言在耳,也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青春、追求梦想。 韩莹徽,是淄博联通桓台县分公司营业厅...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上海家庭平均收入106万?90后平均存款126万?这些榜单不可信

发布时间:2022/01/28 财经 浏览:263

临近年关,一些以“家庭年收入”“个人存款”为主题的榜单又在网络上流传起来,给出的数据让很多网友觉得很意外——

比如,声称“粤港澳城市交流论坛”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百强榜》显示,香港、台北和上海分别以155.7万元、127.0万元和106.0万元位居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前三;

抖音号“喵姐说房”发布的《90后人均存款榜单》显示,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活期存款余额分别为126.7万元、122.8万元和109.9万元,位居全国前三。在这张榜单里,上海90后的平均活期存款余额比前一份榜单里发布的上海家庭平均年收入更高。

声称来自“沃顿财经”的《90后平均综合年收入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度,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综合年收入分别为42.2万元、40.5万元和37.5万元,位居全国前三。

对于这些榜单,很多网友留言:“又拖后腿了”。也有网友表示怀疑:真有那么多吗?

其实,网友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上述榜单均不可信,数据没有权威统计支撑,恐怕是为吸引眼球而编造的。

记者查证发现,2022年1月1日至今,深圳并没有举办过“粤港澳城市交流论坛”;而“沃顿财经”这个机构也不存在;至于抖音个人号上发布的榜单更是不可信。况且2022年刚开年,年收入怎么就统计出来了呢?

记者梳理还发现,权威统计部门在发布相关榜单时,都不会涉及有关“家庭月/年收入”“居民个人存款”等与个人隐私相关的内容,而且包括福布斯中国、财富中文网、益普索lpsos第三方数据机构也都曾对网上打着这些机构名义发布的假榜单辟过谣。

具体来看,在国家统计局官网上,会公布“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公司指数”、“分地区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数据,但从未发布过“家庭月/年平均工资”。同时,银行对个人存款等客户隐私也严格保密,不会轻易泄露。也就是说,商业机构并不掌握“家庭月/年平均工资”“个人存款”等数据,网上流传的“家庭月/年收入”“个人存款”等榜单都可视作假榜单。

居民若想了解某地的生活情况,可登录当地的统计局官网查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2021年的最新数据还没有公布,不过据《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3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11元。根据上述官方数据,大抵也可以估算出家庭的年均收入,与上述榜单宣称的数字差距不小。

业内人士分析,假榜单大多是为了吸引眼球:发布者以人们关心的“收入”“存款”等引发话题,先炮制假数据,再打出似是而非的“权威机构”,制造关注和讨论,以赚取一波流量。从以往假榜单的实际发布者看,不乏房产中介、营销号等,最终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