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盘点2021年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高光时刻”

新闻

巨量引擎营销科学第三批行业向「金牌认证服务商」,品牌生意&服务商经营双向提效 巨量引擎营销科学第三批行业向「金牌认证服务商」...

引言 随着营销生意的不断发展,品牌迫切需要以更精细化、更高效、更具确定性的手段撬动生意增量。巨量引...

  • 马迭尔邂逅抚远蔓越莓,开启绿色龙江新篇章

    2024 年 2 月 5 日9时,佳木斯·抚远携手马迭尔食品战略合作签约暨蔓越莓主题联名雪糕新品发布会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佳木斯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局主办,抚远市商务和口岸局、哈尔滨马迭尔食品股份有...

  • 法国奢华干邑品牌COURVOISIER馥华诗瞩目呈现「祥龙...

    法国奢华干邑品牌COURVOISIER馥华诗 瞩目呈现「祥龙踏悦 天地『馥』新」2024龙年限定干邑白兰地发布宴会 【2024年1月,中国上海】 COURVOISIER馥华诗限定版「悦启龙邑」干邑白兰地全球限量8尊,仅在中国独...

  • 凯士比中国业绩增长20% 新工厂7月投产运营

    据悉,德国凯士比集团(KSB)正在中国深入推进本土化发展战略,业绩取得长足增长,中国市场占比已达12%。与此同时,凯士比还在积极布局数字化和新能源领域,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在接受专访时,集团...

  • 法国奢华干邑品牌COURVOISIER馥华诗呈现传奇水楢木...

    法国奢华干邑品牌COURVOISIER馥华诗 呈现传奇水楢木桶第二代全球限量典藏版干邑白兰地 【2024年1月,中国上海】 COURVOISIER馥华诗传奇水楢木桶第二代全球限量典藏版干邑白兰地 源于1828年,COURVOISIER...

  • 美团配送投入春节稳岗补贴,留岗骑手最高可增收万余元

    1月25日,为保障春节期间运力稳定和留岗骑手收入权益,美团配送宣布投入春节专项稳岗补贴,留岗骑手当月最高可获过万元额外收入。1月以来,美团配送陆续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开展骑手春节联欢活动,举办骑手年夜饭、...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盘点2021年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高光时刻”

发布时间:2022/01/24 财经 浏览:145

2021年,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面向科技前沿,上海实现全国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项“大满贯”;“天舟”“神舟”“羲和”“祝融”,蕴含上海智慧……

面向国家需求,上海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硅光子中试线;在国际上发布首个满足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需求的决策智能开源平台;制造“思源号”全海深无人潜水器……

面向经济主战场,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国占比超1/5、集聚国内1/3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增长17.6%……

面向人民健康,8款上海创新药获批上市,创历史新高;获批上市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数量居全国第二……

在2021年9月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上海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8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快步向形成核心功能跃升。

以下通过五个关键词来盘点上海在科技创新中心征程上笃力前行的 “高光时刻”。

关键词一:创新策源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到新兴技术应用落地,在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中,强化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是主线。

“强化原始创新、提升策源能力则是推动创新从0到1、从无到有的关键。”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曾明确,创新被摆在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基础研究领域,实施《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率先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赋予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等自主权;设立“探索者计划”,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渠道基础研究投入机制。

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集成电路取得阶段性成果,突破芯片制造先进工艺、关键材料技术;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批准上市的国产创新药中有8个出自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取得新进展,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提出新型类脑感知机理与网络等重大前沿理论,突破自主导航和机器人控制、新型传感与多模感知等关键技术,聚焦人工智能治理,提出全球首个黑盒场景下视频识别对抗攻击模型,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加强核心算法、开源平台等技术攻关。

疫情防控中,上海共有8款检测试剂获批上市,检测试剂累计发货超3亿人份,出口58个国家;在快速检测试剂、车载CT、移动方舱实验室、低温冷链消毒设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用数字孪生城市、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物联、数联、智联”城市数字底座,支撑中共一大纪念馆、北横通道、无人驾驶轨交、洋山港四期无人驾驶集卡等重大工程的智能建造和运维,持续助力全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

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于全国率先启动低碳科技攻关布局,形成《上海市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上海市碳中和科技白皮书》,发起成立“上海碳中和创新联盟”;打造首个“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加氢站应用”示范工程。

关键词二:科企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进一步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更好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2021年,上海全面下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权,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2万家;全年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201.26亿元,共有3127家企业获益;15300余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共计327.62亿元。

在科技金融领域,全年“高企贷”服务方案共帮助37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各类信贷支持近1400亿元,其中95%以上为中小企业;联合商业银行共同开发“科创助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科创企业上市培育成效不断提升,进入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企业累计1557家,其中24家企业成功登录科创板。

在创新创业载体上,截至2021年底,上海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9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4家、全国双创示范基地10个。

此外,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集聚人才2400余名,累计实现服务收入超20亿元,孵化企业257家,成功集聚375家企业落户发展,撬动社会投资和带动产业投资规模超百亿元。

2021年,上海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输出技术合同16824项,实现交易金额215亿元,同比增长66%;成果转化获得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近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2%。引导大型国企探索开放式创新模式,支持外企民企建立技术创新中心。

关键词三:开放合作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上海进一步优化开放合作环境,推进全方位、高水平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

大科学计划和工程,让上海接轨国际。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和发起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和人类表型组计划等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启动一批国际科研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

此外,沪以(以色列)、沪新(新加坡)双边产业创新合作项目持续推进,中以(上海)创新园成为中以两国互利共赢合作的一个标志性项目;新增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家,布局建设市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家、技术转移平台3家;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并设立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区域协同发展创新,让上海对接国内。制定《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深化G60科创走廊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在青浦区、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善县、安徽马鞍山市四地加快推进;深化沪新、沪渝、沪滇、沪琼等地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持续推进“新疆藜麦”重点示范项目。

关键词四:科技改革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海为创新开启“快速通道”。

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最核心资源。制定发布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完善扬帆、启明星、浦江、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梯度式科技人才计划体系,聚焦三大重点领域,优化调整职称评委会设置;进一步健全职称制度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人才的职称通道。

上海在全国率先创建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单一窗口”;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制度4.0版;在全国率先出台创业类外国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政策,允许孵化器、各类园区载体内尚在创业期的外国人才及研发团队成员办理工作许可。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已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32万余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约6万份。

2021年,上海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领域重大改革和立法,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服务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行动计划》,牵头起草《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修订草案并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完成《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立法调研和草案制定工作。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市523个自然基金项目和127个软科学研究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新机制成效初显并探索“里程碑式”资助模式。

关键词五:科学普及

科技与科普是创新的一体两翼。上海加强科普顶层设计,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科普的精度和准度。加快推进科普事业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

2021年7月,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作为上海又一个标志性的科普场馆,上海天文馆历时5年建成,由此,上海科技馆迈入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三馆合一”的超大型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发展新阶段。

2021年上海科技节,“科学家走红毯”活动邀请德高望重的院士科学家代表、优秀基层科研单位代表参与。期间,围绕10大版块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2300余项,全市86家科普基地举办惠民特色活动,54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举办开放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3979万人次。

科学大师系列纪录电影《星河一叶》也在2021年成功首映,叶叔华院士的动人事迹成功出圈,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此外,《未来说:执牛耳者》《少年爱迪生》等科普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