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宝山4个项目获上海产学研合...
第十四届“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日前揭晓并颁奖。在各区及相关市级部门选送的200余个项目中,有4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宝山区4个产学研项目榜上有名。其中,上海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
-
居民“办事”不出小区!上海首个区试点个人政务远程...
3月29日,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该区在全市首个试点的“静邻帮办”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区14个街镇的246个居委会。132项个人政务事项,...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财经
-
“京沪携手”,闵行在北京牵手“新伙伴”
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会同闵行、虹口两区投资促进部门,在北京开展“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近200家在京企业...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接你回家 毫秒不差!上海航天为神舟十二号安全回家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1/09/18 科技 浏览:97
9月17日报道:今天下午,随着“嘭”的一声,一朵巨大的红白“伞花”在着陆场上空绚丽绽放,承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缓缓下落。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承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功着陆,安全返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在航天员平安着陆的那一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动力所研制生产的着陆反推发动机又一次担负起保护航天员的重任,这是该产品第12次为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零隐患带来“稳稳的”幸福
着陆反推发动机是神舟十二号飞船上的重要设备,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自1994年加入921工程研制队伍以来,八院动力所一直致力于反推发动机的研制,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研制经验,其承制的神舟1号至神舟11号飞船的着陆反推发动机均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确保了11名(14人次)航天员安全返回家园。
“此次任务在2017年6月接到的,虽然之前承担过多批该种发动机的研制任务,但面对此次产品部分结构件生产需要工艺优化,成品质量需要提升等问题,我们不断地优化设计、加严试验验证和考核、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了研制生产任务的高质量完成。”项目指挥老孙说。
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生产的31台产品中,研制团队共抽取了16台进行了药柱抽检(验收)试验、性能摸底试验、鉴定试验等各种考核验证试验。“在交付前,我们确保发动机零隐患上天,给航天员们带来稳稳的幸福。” 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小何笑着说。
“软着陆”不惧“硬碰硬”
返回舱从太空回到地面时,进入大气层的返回舱首先利用降落伞稳定其运动姿态,然后着陆反推装置进一步减小返回舱的下降速度。虽然此时已进入着陆缓冲环节,但返回舱仍具有很高的速度和较大的动能,该速度下产生的“硬碰硬”撞击极有可能会对航天员的脊柱造成损伤。
为了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在着陆的最后一瞬依然有良好乘坐感受,着陆反推发动机通过“精准配合”,在降落伞减速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垂降速度:在返回舱距离地面大约1米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四个着陆反推发动机将自动点火,并以极强的缓冲力帮助飞船实施“软着陆”。
最终,这四台着陆反推发动机没有令人失望,它们在预定时间内精确、同步点火,此时的返回舱仿佛被踩下了一脚稳、狠、准的刹车,安稳又轻盈地着陆在预定位置。
90多天的疲惫 一切为了成功返回
“返回准备!主返并网!轨返分离!推返分离!返回正常!着陆成功!航天员出舱!”随着清晰有力、富有节奏的声音依次响起,811所电源分系统团队人员脸上紧绷的面容逐渐舒缓,激动!已然放下了过去90多天的疲惫。
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的每一天,都需要有地面24小时的陪伴和守护,而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飞行3个月,怎样探索空间站运营阶段的长期飞控管控模式,是个难题。
“首先,我们加强了飞控数据的自动化判读和自动化监测,通过思维导图方式使参数判读标准化、流程化,并结合软件已有的门限报警功能,逐步实现软件的自动化判读功能”,811所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钟丹华介绍道。自动化的同时,飞控工作也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后续会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太阳光照环境的不同、太阳帆板被遮挡的变化等,自动识别当下电源参数的范围,判断工作状态的正确性。”
此次神舟飞船返回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增加了快速返回工作模式,可根据任务需要,由原先的绕飞地球18圈返回压缩到5圈返回。快速返回的背后,需要电源分系统制定详细的供电保障方案。为此电源分系统精确制定了工作模式转换调整、开展了能量平衡分析和预计,配合总体完成了正常返回、快速返回和应急返回等不同返回模式下电源保障方案的制度,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保障航天员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