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
苏州河畔结伴游 上海举办沪台青年交友活动
3月20日,“很高兴可以和大陆青年一起深度游玩苏州河沿岸,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台湾音乐女教师杨育欣19日在苏州河畔参加“缘聚SH寻YOU苏河”沪台青年交友活动时对媒体说。 此次活动吸引60余位工作、生活在上海...
-
聚焦如何建设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 第四届中国能源行...
3月18日,以“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论坛活动采用线下论坛、线上直播连线双模式,聚集能源领域的政府机关代表、能源领军企业高管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
财经
-
浦发银行推出共享作业模式 以服务效率为导向 切实...
日前,浦发银行通过共享作业模式,成功为办公地点位于上海浦西的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近完成在该行临港支行的开户业务。2023年以来,浦发银行在自身效率提升方面不断挖潜,牢固树立“让开户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思维...
-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过1亿美元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1亿美元 近日,133吨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进口芝麻运抵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充分发挥“绿色通道”效能,实现当天查检、放行、出证全流程。 今年以来,外港海关...
-
沪浙毗邻地区携手成立这个组织,整合各自优势推进...
近日,沪浙毗邻统战“农创新联会同心促共富”主题活动暨“机关建设年实干谱新篇——做一周村居干部6.0版”调研活动启动仪式在金山区廊下镇举行。在现场,沪浙毗邻农创新联会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家毗邻地区新联会合作...
聚焦“三高”发展目标崇明积极打造绿色农业“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1/11/25 消费 浏览:150
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拥有全市1/4的林地、1/3的基本农田,还有全市最多的农村和农业人口,是上海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也是上海最大的绿色农业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崇明区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五年以来,崇明以“两无化”为特色,紧密围绕农业“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发展目标,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和崇明绿色农业“金字招牌”。
打响绿色品牌
绿色农业的核心是绿色食品,为了推进绿色食品全域覆盖,崇明区以绿色认证为切入点,在生产模式上大胆创新。2018年,崇明首次试种不施化学农药、不施化学肥料的“两无化”水稻,推出的“两无化”大米市场反响热烈,深受市民青睐。
崇明北湖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是崇明“两无化”水稻第一批试点企业之一。据基地负责人石育萍介绍,“两无化”水稻完全不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种植,全程除草都是人工拔草。经过近几年的积淀,如今“两无化”标准体系已日趋成熟,“两无化”产品品牌也日趋丰富。今年,崇明实现“两无化”水稻生产从1万亩提升至3万亩,“两无化”蔬菜从1000亩次提升到5000亩次。
如何为优质绿色食品寻求更大的市场,品牌化成了发展的必由之路。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产业科科长秦秋炜表示,崇明坚持“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发展理念,坚守最安全、最生态的发展定位,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闪亮名片,将崇明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打响优质农产品特色品牌,崇明坚持以销定产,着力拓展线上线下品牌销售渠道,推进实施“福利工厂”和“农夫集市”;为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建立拓展“C2B”点对点订制农业新型产销对接模式,对接叮咚、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企业,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升崇明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与百联集团等头部商贸企业战略合作,以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加快推进崇明绿色农产品全面进入上海市场,满足上海市民对优质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
目前,崇明全区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农产品地理标志4件,区域公共品牌统一标识“山水”商标涵盖崇明大米、崇明清水蟹等6个“崇明优品”特色品牌,大型商超、电商的“崇明”标识农产品品牌深受市民欢迎。
高新技术加持
在位于港沿镇的一站式服务绿色农资门店,记者见到了智慧农业大脑的展示界面,它结合了六大信息系统,包括农业GIS地理信息系统、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系统、智能农机管控系统、智能识别系统、农业产业链智能管控系统和数字流通六大系统。据了解,该智能管控系统通过架设在“两无化”基地上的摄像头记录着所有农事行为,通过后台处理生成智能追溯码。顾客在购买“两无化”水稻产品后,通过扫描追溯码,便可以识别到生产、加工、流通的全流程,增添了一份安心保障。
2020年3月,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正式启动。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用于测绘和飞防植保类的无人机、农场数据显示大屏、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气象站、摄像头、感应器等数十种高科技设备齐上阵。农民只要手机上点一点,水肥一体化设施就可以启动灌溉,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崇明农业数字化转型正在进行时。
近年来,崇明区积极培育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认证博士农场20家,评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9家,区级示范社120家,评定农业产业化上海市重点龙头企业5家,崇明区重点龙头企业25家。
此外,崇明区持续注重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1.8%,努力打造全域绿色食品岛,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十大范例,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