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healt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首届MET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新闻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打造绿色科技新地标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

继主体结构封顶取得突破后,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再传捷报。近日,项目幕墙工...

  • 人民城市的温暖答卷,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签订土...

  • 以党建之力,兴强企之业,构建“浦江潮生4个+”工作...

    东孚上海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两个维护”为统领,牢记“国之大者”,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运用“浦江潮生4个+”党建工作模式,保障了各项重点任务...

  •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

    AI技术的浪潮下,“空间智能化”在家居场景中持续渗透及应用,通过兼容性、技术力、感知力,让设计师借助其力量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情感丰富的空间,从而开辟出新的空间场景设计新思潮。 为推动空间智能化在...

  • 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起幸福人居坐标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

    2025年5月23日,上海——在“5·25”交通安全宣传日与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知名进口烈酒与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倡导“理性欢聚”上又有新动作。今日,保乐力加中国宣布发起以“为了TA,不酒驾”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首届MET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2/08/02 健康 浏览:297

2022年7月30日,中国上海——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壹脉相承智驭未来”首届MET高峰论坛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成都五地同步隆重召开。近年来,MET逐渐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靶点,随着中国首款且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于去年6月在中国获批,不仅标志着赛沃替尼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通过注册审批,同时也成功填补了国内选择性MET抑制剂的治疗空白,还有望成为首个代表中国走向全球的肺癌靶向药物。

 

首届MET高峰论坛现场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程颖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张力教授,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陈康伟,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等院企领导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大会还齐聚肺癌领域顶尖专家、学者、菁英医生、企业代表等,围绕MET异常NSCLC治疗进展、MET异常肿瘤精准诊疗、精准MET检测如何助力精准治疗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涵盖了临床、检测等多个核心维度,共话MET靶点的精准诊疗与中国创新药研发进程。

中国首个MET靶点自研1类新药填补国内空白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被认为是重要的治疗靶点,而MET基因中剪切位点的突变可以导致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主要驱动机制。在选择性MET抑制剂上市之前,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肺癌患者缺乏高选择性的靶向治疗药物,而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的出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成为中国罕见靶点创新药的重要标杆。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发言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量级嘉宾,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曾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Ⅱ期研究成果,明确了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对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安全性。在对MET异常NSCLC治疗进展盘点的会议讨论上,陆舜教授表示:“近十年左右,肺癌靶向治疗发展日新月异,除EGFR等研究比较透彻的常见靶点外,MET基因变异等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在历经重重临床考验后,赛沃替尼展现出优越的疗效与安全性,打破了NSCLC患者重度依赖进口药的困境。这是由中国药企主导,以中国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自研选择性MET抑制剂,意味着我们拥有了媲美国际前沿治疗效果的原创好药,也为创新药‘出海’走向国际树立了标杆。”

专家呼吁赛沃替尼纳入医保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

作为和黄医药与阿斯利康共同合作开发的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抗肿瘤药物。陆舜教授表示,该药的研发并无可借鉴的参照物,从患者招募到药剂用量,再到疗效评估的过程完全由中国团队自主探索,不仅为中国创新药的本土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选择性MET抑制剂在其它癌症领域的拓展与应用奠定了基础。陆舜教授呼吁本土原研、国内首创的1类创新药赛沃替尼尽早纳入医保范畴,以合理价格惠及少见靶点突变肺癌患者,帮助患者实现“有药可医、好药可及”。此外,赛沃替尼目前正在肺癌、胃癌和肾癌等多个瘤种进行全球注册性试验,陆舜教授希望国产原研药不仅能惠及更多疾病领域的中国患者,也能够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好药。

 

和黄医药作为中国本土药企,十分重视创新医疗成果对中国患者最大的可及性。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表示:“赛沃替尼证明了和黄医药这样的本土药企具备比肩国际一线水平的研发能力,我们的本土团队已具备研发1.1类新药的领先技术水平。我们正在努力加速推动赛沃替尼纳入医保,希望本土创新好药能够惠及更多患者,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土创新药扬帆“出海”让世界感受“中国智造”力量

在药品监管新政掀起的产业变革下,具备强大商业化能力的跨国企业与深耕本土创新药品研发的中国企业强强联手,俨然成为了共同推动新药研发、上市与出海、快速惠及患者的行业新趋势。比如华领医药与拜耳就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GKA)糖尿病治疗药物多扎格列艾建立战略合作、礼新医药与美国TurningPoint公司针对创新抗体偶联药物(ADC)LM-302达成海外独家授权合作。而已经成功上市一周年的中国首款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则是和黄医药与阿斯利康战略合作的成果。

苏慰国博士认为,随着“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利好频出,加速了中国创新药品研发和上市的步伐,国产创新药历经了“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领跑”的新阶段。和黄医药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为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不懈努力,助力中国创新药扬帆“出海”,更提升“中国智造”的世界影响力。”苏慰国博士对赛沃替尼作为创新药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并感谢和黄医药的全球合作伙伴阿斯利康十余年的携手共进。阿斯利康作为本次论坛的支持方之一也给予了大力支撑,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陈康伟表示:“继2011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阿斯利康与和黄医药共同走过了十余个年头。阿斯利康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凭借自身卓越的创新资源和触达全球的商业化能力,在赛沃替尼早期研发、全球准入等维度发挥了核心作用。未来双方还将继续探索赛沃替尼在其他类型肿瘤中的应用,让本土创新药以更广阔的覆盖范围、更快的可及速度造福全球患者。”

参考文献:

[1].赵博晨,路丹.c-Met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01):174-178

[2].LuS,FangJ,LiX,etal.Once-dailysavolitinibinChinesepatientswithpulmonarysarcomatoidcarcinomasandothernon-small-celllungcancersharbouringMETexon14skippingalterations:amulticentre,single-arm,open-label,phase2study.LancetRespirMed.2021;9(10):1154-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