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6年增长近10倍 金山这家企业实现销售额倍增的背后

新闻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

  4月22日,2025年度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开启投保窗口,由上海市医疗保障...

  • 烟台文成城堡:电影IP撬动经济,打造“一带一路”文...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春节档总票房突破70亿元,观影人次超3.5亿,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电影IP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引擎。烟台文成城堡凭借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群和《西虹市首富...

  • 颂经典,启华章 —— 2025博悦之夜

    3月26日,博思格镀面钢品中国以“颂经典,启华章”为主题,在百年经典建筑外滩三号内隆重举办“2025博悦之夜”活动。博思格中国区管理层和镀面钢品各位同仁与长期支持博思格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欢聚一堂,在黄浦江畔的璀...

  • 参与一场《咖啡的觉醒之旅》,在咖啡冥想中激活自...

    日前,Discovery频道和越南中原传奇合作制作的新影片《咖啡的觉醒之旅》已经热映,影片的主要内容紧扣越南当地的咖啡文化,介绍从坚韧的罗布斯塔咖啡豆到咖啡觉醒之旅的完整体验,引入独特的咖啡冥想,用一杯越南...

  • 臭臭!体味可能让你丧失参赛资格?

    你是否曾想过,扑克桌上的“异味问题”竟然会成为赛事总监的一大困扰? 根据EV官网报导 (evpk1.com),近日锦标赛赛事总监 Matt Savage 分享了一个令全球赛事总监头疼的难题——如何应对选手身上的体味问题。 这...

  • 菁活植物活性水上市: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无缝...

    2025年3月18日,“菁活植物活性水新品发布会”在第一食品南京东路店四楼顺利召开。此次发布会以“菁萃天然 活力新生”为主题,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关键词,邀请各界专家、企业代表等50余位嘉宾,共...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6年增长近10倍 金山这家企业实现销售额倍增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2/08/23 财经 浏览:255

 

位于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的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可提供120吋(含)以下的全系列光学膜产品的企业,客户包含TCL、京东方、三星、索尼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主营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用系列光学膜、汽车及建筑用窗膜等高端功能性薄膜,被上海市科委认定为上海光学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我们通过转型升级,销售规模6年增长了近10倍。同时,我们在大尺寸光学膜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了上海第一、国内行业前三的水平。”凯鑫森总经理张建国说。

据了解,凯鑫森是一家专注于光学功能膜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名列前茅的多功能贴合膜研发生产基地和国际领先的软成型工艺技术。近年来,通过技术研发与升级,凯鑫森率先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光学膜领域的垄断地位,先后被评为国家工信部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工信部和上海市绿色工厂、区瞪羚企业。

其实在7年前,凯鑫森还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为了摆脱困境,企业审视自身优势与市场导向,实施了核心技术开发与市场布局拓展“双轮驱动”的战略计划,加大科研投入与生产线改造,摒弃调整落后生产线,重点开发附加值较高的MOP和POP贴合膜产品,以填补国内空白。同时积极研发多层贴合膜(超过3层)、核心层贴合膜、高端投影膜等方向,下一目标是纳米薄膜、高等级PET基膜等,做到“开发一个产品,转化到产线,形成一个新产品”。2021年公司产品销售额首次超过了5亿元,6年增长了近10倍,业务增长率平均达到45%。未来,公司的产能和产品种类要力争超过国内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光学膜产业屏幕显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截至2022年7月,凯鑫森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20项(国际6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已提交审查的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且每年专利申请量逐步增长。完成了6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已颁布实施),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项(报批阶段),并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起草。公司主营的多功能系列贴合膜产品更是达到了产能配置全球第一,软膜技术全球领先的水平,并计划于2024年申报上市。

只有敢于革新,才能在困境中寻得转机,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和凯鑫森一样也曾经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和挑战。2015年园区被纳入了金山地区三年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一方面对所有新项目停止审批,另一方面对存量企业实施调整、停产、退出计划,“十三五”以来,累计关停了70多家企业。园区以“绿”破局,以“碳”筑湾,不断自我革新,深化治理,加快“二转二”转型升级发展,完成了产值税收“不降反升”的“逆袭”。至2021年末,园区产值年均增长8.5%,税收年均增长30%,万元产值能耗逐年下降,园区高新企业占比达到58.8%、产值占比达到67%。同时园区还入选了“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