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扩内需浦东如何打造“典范引领” 晁钢令教授这样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2 财经 浏览:144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有一条对于战略定位的表述令人耳目一新——引领区要建设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
如何成为“典范引领”,《意见》提出了几条实施路径,包括着力创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引领带动国内消费升级需求,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地、引领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就在《意见》全文发布的四天后,7月19日,商务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为此,记者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晁钢令,就引领区如何成为“典范引领”,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入剖析。
何为“典范引领”
晁钢令表示,一方面,这说明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扩大内需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希望能有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来扩大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央认为浦东有这样的资源和条件,可以在扩大内需方面探索新路,做出典范。
具体来看何为“典范引领”,可以理解为能在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增长方面,产生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经验。同时,上海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进程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使得引领区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对于全国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文件特别强调,要通过‘创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来扩大国内需求,这同以往主要强调从需求侧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做法有明显不同。”晁钢令说。
以往,全国各地主要都通过以降价让利为特征的大规模促销来推动消费。然而,再大力度的促销活动,若没有消费者满意的商品作为支撑,效果始终有限。只有根据消费者需要,通过提高消费供给质量,不断提供、更新消费者所喜欢的商品,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内需。此次《意见》中强调,要从提高供给质量的角度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就是要从一个新的维度来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容与提质。
这也正是浦东需要探索,做出“典范”的层面。对于如何提高供给质量,晁钢令认为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
一是消费内容的创新和提高。《意见》除了要求引领区持续打造新品首发地,引领消费潮流,还特别强调对于服务消费的供给和提升。“这也说明,现阶段虽然在商品消费方面,国内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明显,但在许多服务消费领域,比如医疗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服务,不仅供给尚有不足,质量也须提升。”
另一个角度是消费模式的提升。《意见》强调,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和智能型消费终端设施建设。“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和替代将会越来越快。抓住潮流,把握先机,对于扩大内需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只有掌握了高品质的消费供给,国内需求才能得到实质意义上的提质与扩容。
面向全球的新品首发
此次上海以引领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消费资源、消费需求都具有领先优势的浦东,如何发挥好这一潜力,无疑彰显引领区的“功力”。
晁钢令指出,成为大量高品质品牌商品的首发地、引领消费潮流的风向标,是所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从数据来看,上海近年来在引进国际著名品牌首店、吸引新品首发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每年都有数百家首店入驻、开展大量新品首发,仅2020年上海就引入各类首店909家。
“但必须注意,这次《意见》中提出的是,‘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地’,这就是对引领区提出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在上海展开“全球首发”的品牌、产品比重并不算高,这也使得浦东接下来须从发挥消费引领作用着手,在引进更多“全球首发”“亚太首发”的高品质国际品牌、商品方面下功夫,才能最终达到引领消费潮流风向标的高度。
晁钢令还特别指出,“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不仅仅是国外品牌,也应当包括上海本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与商品。但从目前来看,上海本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数量有限。
为此,他建议,浦东应当利用自身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方面的优势,高度关注和引导高品质消费品的开发与创新。
《意见》提到,引领区要培育绿色健康消费新模式,尤其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晁钢令表示,在线购物和在线消费,是市场发展与科技进步下的必然产物,对消费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看作是消费模式和业态的创新,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消费中心一大重要标志。“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和“智能化消费终端”,其目标就是使消费更加便利、满意和安全。
“这里要强调的是,随着科技发展和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线上和线下的购物消费不再相互抵触,而是相互交融。”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正在向服务消费领域延伸,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文体活动等,都需要在引领区进一步创新并加速发展。
浦东还应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标志性商圈和特色商圈。晁钢令建议,陆家嘴可导入更多国际著名品牌店和百货店,增加现代化的文娱设施,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标志性商圈。迪士尼所在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可进一步加强综合性消费功能,使浦东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引领区战略定位提到了浦东要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这关系到引领区如何助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打通。
对于这一更为宏大的命题,晁钢令表示,可从浦东应当如何助力上海打造双循环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来切入。具体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设立面向全球的资源交易平台;二是引进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公司运营型总部。
从设置资源交易平台来看,浦东目前已具备一些这样功能的平台。但除了2018年投入运营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外,尚没有更多真正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只有更多这样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成,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循环,对商品物资在全球的定价权具备影响力。”
从消费品领域来看,目前浦东设立的一些常年或临时展示交易平台,有利于商品资源在国内外市场的流通。“跨境购”“跨境销”等线上平台也是促进两大市场循环流通的重要途径。
在总部经济方面,浦东显然已有不少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进驻,但真正能有效实行全球资源配置的总部数量也并不算多。晁钢令建议,在引领区建设时,应当为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的运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如在自由贸易账户的运用、跨国公司“资金池”建设、投资便利性以及形成有竞争力的税赋体系等方面,引领区应探索更多的政策支持,使跨国公司总部能为浦东乃至上海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与老百姓感受度更接近的层面,《意见》提出引领区要“培育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旅游品牌”,给了人们更多期待。对此晁钢令表示,原来的上海“四大品牌”中,实则已包含了旅游的相关内容。“此次对引领区提出的新要求,可理解为进一步强调‘旅游’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他表示,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吸引外来市场群体和购买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他建议,应当重视对上海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充分利用,特别是对具有深厚海派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要进行深入挖掘和宣传,创新开发更多旅游文化衍生品,使旅游成为推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又一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