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上海湾区高新区加快动能转换 聚焦三大产业集群

新闻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打造绿色科技新地标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

继主体结构封顶取得突破后,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再传捷报。近日,项目幕墙工...

  • 人民城市的温暖答卷,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签订土...

  • 以党建之力,兴强企之业,构建“浦江潮生4个+”工作...

    东孚上海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两个维护”为统领,牢记“国之大者”,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运用“浦江潮生4个+”党建工作模式,保障了各项重点任务...

  •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

    AI技术的浪潮下,“空间智能化”在家居场景中持续渗透及应用,通过兼容性、技术力、感知力,让设计师借助其力量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情感丰富的空间,从而开辟出新的空间场景设计新思潮。 为推动空间智能化在...

  • 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起幸福人居坐标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

    2025年5月23日,上海——在“5·25”交通安全宣传日与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知名进口烈酒与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倡导“理性欢聚”上又有新动作。今日,保乐力加中国宣布发起以“为了TA,不酒驾”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上海湾区高新区加快动能转换 聚焦三大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2/08/26 财经 浏览:207

推动制造业从“基础性”到“战略性”跃变、服务业从“配套性”向“特色化”升级

最年轻市级产业园加快动能转换

上海湾区高新区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集群

上海金山工业区日前更名为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上海湾区高新区)。更名的背后,是这座上海最年轻市级产业园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级,吹响了园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谋求更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也是金山区持续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贯彻落实全市“南北转型”战略的重要体现。

“我们将以更名为契机,站上更高起点,树立更高目标,以全新理念引领,继续深耕主业、锻造优势。”上海湾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金山发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国忠告诉记者,园区19年开发史,就是一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史。接下来,园区将全力做好“科创赋能”“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从“基础性”向“战略性”跃变、服务业从“配套性”向“特色化”升级,加快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整个园区全面蜕变。

新理念:主动淘汰50个项目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还是有艾创、如意航空、柘科二期、瑞能、特百佳新增投资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签约落户上海湾区高新区,计划总投资80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去年全年,上海湾区高新区共有21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117.6亿元……

“这些签约落户的项目,都是根据产业定位精挑细选出来的。近年来,想落户过来,但被我们主动淘汰的项目,每年都超过50个。”新金山发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喜军说。

是因为实在“挤”不出土地指标吗?实际上,高新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开发面积22.8平方公里。目前有6200多亩可供出让的工业用地,是上海市域内自身净地空间最大的区域之一。

“园区招商就像吃饭一样,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还要考虑食材的合理搭配,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对,吃得健康。”彭喜军说。

为此,在综合考虑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同时,上海湾区高新区结合全市乃至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确立了“3+3+X”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新引进项目,既要跨过“高门槛”,也要符合园区产业导向。

去年签约的艾美疫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疫苗集团。艾美疫苗的国际总部和产业化基地将落户园区,项目拟投资建设规模为50亿元,总用地500亩,建设艾美国际创新疫苗产业园。

新思路:精心营造“一片林”

前不久,落户于上海湾区高新区企业幂帆科技,成功中标成为昆山某知名半导体企业多条流水线的半导体无氧烘箱设备的供应商,拿下单笔超过8000万元的大订单。

2016年,幂帆科技刚落户园区时,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年产值也只有700余万元,但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当年之所以选择落户这里,最吸引我们的就是,这里正在形成以和辉光电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而我们正是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实现创新跨越的肥沃土壤。”公司副总经理葛春华说。

去年,和辉光电作为中国第一家实现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出货的公司,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十年前,和辉光电诞生在上海湾区高新区,是国内首家专注于中小尺寸高解析AMOLED显示屏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首期项目斥资70.5亿元,建成了国内首条第4.5代低温多晶硅(LTPS)AMOLED显示屏量产线。随后,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辉光电又投资272.18亿元建设了第六代AMOLED显示屏生产线。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和辉光电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中国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近年来,上海湾区高新区围绕龙头企业和辉光电,整合了从上游材料、设备、组件,到下游智能终端应用等,已汇聚了奥来德、升翕、繁枫、精珅、玟昕、九山电子等上下游配套项目30余个,整个产业链项目投资超过500亿元,实现了从上游的材料、设备、组件到下游的智能终端应用等领域全覆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效应日益显现。

从龙头企业到整条产业链,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上海湾区高新区近年来通过产业链招商,不断进行强链、补链、增链、扩链,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明显,产业标识度不断提升。

如今,除了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经过10多年的产业布局,也成功打造了湾区生物医药港,成为上海五大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之一,汇聚近50家生物医药企业,正逐渐成为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点承接地和示范基地。园区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也已汇聚成套智能装备、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家居、无人机制造及应用、通信设备、电子标签、3D打印、印刷包装等高端制造企业近百家。

新跨越:制造业向“战略性”跃变

最近,在上海湾区高新区,升翕光电新租了5000平方米的厂房布局新赛道,开始硅基OLED蒸镀机的研发,预计今年将完成样机研发生产,有望在这一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此前,升翕光电自主研发的蒸发源设备,已完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实现了技术领先,解决了国内6代AMOLED产线的“卡脖子”技术问题。目前在国际范围内,也只有极个别企业能够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于高世代的高性能线性蒸发源,升翕光电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在技术方面,升翕光电的高世代AMOLED蒸发源设备在行业中确立了首发的领先地位,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位居行业细分领域第一。去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6亿元,亩均税收超4000万元。

与此同时,和辉光电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由每月3万片大板提升到4.5万片大板项目,获得了202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公司成立至今近10年内先后建成第4.5代AMOLED生产线和第六代AMOLED生产线,其中公司第六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极大提升了和辉光电的企业能级。截至2021年底,和辉光电已申请专利227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52项,科技人员1163人。

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发展,是近年来上海湾区高新区推动制造业从“基础性”到“战略性”跃变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园区仅在新型显示产业这个产业链条上,就吸引了近2000名高端人才,已申请专利超3000项,获得授权专利超800项。

据了解,上海湾区高新区正在构建“3+3+X”产业体系,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其中,“湾区生物医药港”“华东无人机基地”“上海新型显示产业园”成为首批市级特色产业园。目前,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其中,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