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长三角一体化驶上创新经济“新赛道”

新闻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打造绿色科技新地标 幕墙启装!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

继主体结构封顶取得突破后,中建东孚上海公司张江“城中村”改造及TOD综合体项目再传捷报。近日,项目幕墙工...

  • 人民城市的温暖答卷,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签订土...

  • 以党建之力,兴强企之业,构建“浦江潮生4个+”工作...

    东孚上海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两个维护”为统领,牢记“国之大者”,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运用“浦江潮生4个+”党建工作模式,保障了各项重点任务...

  • 创新科技赋能设计美学,2025华为鸿蒙智家设计大赛...

    AI技术的浪潮下,“空间智能化”在家居场景中持续渗透及应用,通过兼容性、技术力、感知力,让设计师借助其力量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情感丰富的空间,从而开辟出新的空间场景设计新思潮。 为推动空间智能化在...

  • 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筑起幸福人居坐标

    助力民生展央企担当,扎根上海建幸“孚”家园。中建东孚上海公司松江南站项目作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承载着千家万户安居梦,在黄埔江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篇章。 一、全速推进,跑出民生工程速度 自...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

    2025年5月23日,上海——在“5·25”交通安全宣传日与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知名进口烈酒与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倡导“理性欢聚”上又有新动作。今日,保乐力加中国宣布发起以“为了TA,不酒驾”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

财经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长三角一体化驶上创新经济“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08/18 财经 浏览:218

新产业新赛道是创新经济成长最具空间和想象力的舞台。以这些凝集着希望的经济形态为纽带,长三角正在新维度上强化一体化合作,在拥抱机遇的同时更紧密地拥抱彼此。产业基础、市场空间、人才供给、经济治理……这些创新经济发展所需的因素,长三角都具备优势,而通过一体化,各地完全可以进一步拉长长板,在合作中实现更好的共赢。

为数字经济打造“高速公路”

两条从上海向西横贯长三角的高速公路,正成为数字经济起飞的跑道。其中之一是源于松江、由沪苏浙皖九城市共建的G60科创走廊,另一条则是发端于青浦、沿G50高速延伸的“长三角数字干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数字长三角”,并对长三角城市群和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协同治理提出要求。对三省一市而言,以上述两条创新走廊为引领,可以牵动潜力达数万亿元的超级机会。

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特别是其发源地上海松江,已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重镇。对于集中了先进制造业板块的长三角腹地而言,工业互联网的崛起既有利于区域内产业升级,也可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数字化转型探路。目前,G60科创走廊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已链接380多万台设备,赋能30多万家企业。发源于不同省市的企业,在此自发集聚并形成化学反应。同时,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上下游,智能仪表、机器人、工业大数据、卫星互联网等产业也不断萌芽、发展、迭代,从而把数字经济网络越织越密。

在G60北侧,新崛起的“长三角数字干线”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根据最新出台的规划,仅上海青浦就要力争在两年内形成5000亿元的数字经济规模;而后再用三到四年时间,将产业规模提升到万亿级。说到底,“数字干线”的铺设逻辑,也正是要将上海青浦的研发优势,与江苏、浙江等地的制造优势、应用场景优势结合起来,为经济数字化构建新的引力场和试验台。

除了两条可见的“数字经济高速公路”,更多数字化“血管”也在长三角拓展。比如,一年前长三角重点组建了四大产业联盟,人工智能(AI)产业联盟就位列其中。一年来,联盟大幅扩容的同时汇聚了各类创新元素,而沪苏浙皖也依托于上海、杭州、合肥、苏州这四个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城市,加大在AI技术、产业、应用合作的协同推进力度。此外,在集成电路领域,华虹、中芯、格科微、平头哥等龙头企业已在长三角完成多个跨域布局,推动产业链达成更高水平的协同。

让智能汽车更加畅行无阻

汽车是长三角另一个竞争力强、市场空间广阔、且承载着国家期待的重要产业,随着汽车不可阻挡地走向智能化,智能网联汽车也成为极为重要的新终端、新赛道。在该领域,长三角一方面大手笔进行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围绕制度和标准,探索跨地域合作,让智能网联汽车可以绕过不必要的藩篱,畅行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长三角要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排头兵”。经过几年发展,这里已拥有100多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汽车产业园区,至少有14个城市拿到或规划了新能源汽车项目,累计规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随着一体化的推进,原本就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格局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链继续加大合作力度,特别是一些新兴车企,比如蔚来在合肥、上海、南京等地分别形成整车、创新、核心“三电”部件的生产布局,特斯拉依靠长三角完成大部分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行业需求,长三角政府与行业组织积极行动。三省一市签署相关协议,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建设国家级长三角区域车联网先导区。同时,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也在组建后不到一年时间内,覆盖500家以上的各会员单位,并发布或立项近20个行业标准。在各方努力下,长三角还加快了无人驾驶的研发创新,特别是强化路测互认,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并在共同争取将其上升成为国家标准。此外,国内首个跨区域的车路协同(V2X)规模化应用试点已在长三角展开,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精度地图、车联网通信协议、道路交通管理平台、车路协同网络安全防护等,都有望在长三角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开发,从而降低创新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让“绿色”成为跨域合作新亮点

几天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新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将聚焦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开展协同行动。这份《方案》体现了长三角在贯彻落实“双碳”目标方面的决心,同时也表明,一体化将与绿色低碳新赛道的成长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长三角是我国环保产业重镇,拥有国内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之一;无论是相关产业基础、发展水平,还是科研实力、创新水平,均全国领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长三角建设世界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有专家认为,其中关键就是要改变环保产业的创新资源在区域内配置不均的状况,通过一体化,让创新要素流动起来,让创新策源地带动制造业集聚地完成跃升。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碳达峰《方案》设定的重点任务中,上海、江苏、浙江将围绕“一体化”这一关键词,努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绿色制造、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同时,还会推动一些更富前瞻性的技术率先落地。

对于绿色低碳新赛道,长三角还高度关注氢经济这一重要领域,希望占据先发优势。为推动氢产业链资源共享、应用协同,长三角在国内率先组建了氢能基础设施联盟。而以上海为龙头,依托周边工业副产氢气的资源优势和加氢站设施优势,长三角当前正在重点构建一个氢能示范应用体系。

当前正在氢经济领域积极开拓的上海大型国企申能集团,本身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参与者。董事长黄迪南昨天告诉记者,结合长三角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他们将在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进行布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既是为了用更清洁的能源保障长三角的经济增长,也可以让企业未来发展找到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