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四川首个援助困难退役军人慈善信托正式启动
2022年5月19日,“中铁信托·伊洁士退役军人关爱金慈善信托”成立启动仪式在四川广汉成功举办,标志着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第一单以“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为信托目的的慈善信托计划正式启动。四川省德阳市退役军人...
-
在求职模拟大赛中锻炼面试技巧,东华大学这位毕业...
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刘鸣(化名)近日收到三份offer,并最终选择签约其中一家奢侈品公司。 刘鸣是个未雨绸缪的人,她从去年八月开始关注秋招,九月开始投简历。“因为时间线拉得比较长,我就有足...
-
上海:预计到6月上旬,各寄递企业能够全面恢复个人...
5月19日,目前上海邮政快递行业的恢复情况怎么样?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个人寄递业务恢复是否有具体的时间表?5月19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局长冯力虎表示,感谢社会各界...
-
“沪”动进行时:铁路上海虹桥站客运量有序增长
5月17日一早,铁路上海虹桥站候车大厅里,不少旅客已经在等待验票上车,他们中的很多人“全副武装”,做好了个人防护。当日,铁路上海虹桥火车站开行旅客列车12趟,出发旅客7000人左右,到达旅客约千人。 据悉,...
-
来自芯片、航天领域的代表:复工前一定要做好周全...
眼下,上海复工复产已按下“快进键”。疫情这两个月来,有的企业的生产线一直都在运转中,从没停产;有的企业正开始复工,逐渐恢复生产;还有的企业正在等待复工。记者采访了几位扎根企业一线的市人大代表,结合他...
财经
-
如何优雅地给楼下老王解释个人养老金政策:养老金...
楼下老王转发过来一条新华社通稿,内容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他随之留言,感觉事情重大,却又困惑与自己到底关联在哪里。他还絮叨,难道养老金政策发生变化,以后要靠自己? ...
-
贷款利率只提日息不提年息?媒体:金融促消费不能...
日前有报道称,个别消费金融公司玩起了文字游戏,将“最低利率”与“实际利率”模糊处理,但二者之间可能相差20%以上。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
上海口岸外贸全国占比跌至16.3%韧性尤在,海关关长...
受此轮上海疫情影响,4月份,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在全国的占比从年初的28.4%降至16.3%。但4月下旬以来,上海口岸外贸逐渐企稳。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透露,5月迄今,上海海关已审核通过0.9万份出口原产地签证申请,...
启动建设“零碳园区”示范标杆项目,上海怎样为“双碳”目标提供独特样本经验?
发布时间:2021/09/10 新闻 浏览:81
每幢建筑都拥有“自循环”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每辆电动车都可告别“里程焦虑”,随时随地实现超级快充……今天举行的零碳上海高峰论坛上,宝山区、中国宝武集团、华为等共同启动建设“零碳园区”示范标杆项目,以此为突破口探索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也为上海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贡献新思路、新方案。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与会专家们提出这样的观点:独木不成林,一座城市的“零碳”可被拆解为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家庭等。唯有真正激发每个人的参与动力,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之路。
零碳建筑:从材料到机电,形成“自循环”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2400万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的碳达峰路径有独特的样本意义。
业界普遍认为,工业园区等大型公共建筑是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最佳场景。今天新启动的零碳园区初期规划中,零碳建筑赫然在列。
谭洪卫,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关注着绿色建筑的创新发展。全国各地许多城市正在经历新一轮城市更新。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不容忽视。“从建造到运营,如果以全生命周期来计算界定,它的碳排放量能达到全社会总碳排放量的近一半。”他进一步分析,建筑领域碳排放又分为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中,后者占据碳排放总量的80%,主要包括电力、热力等能源消耗。在他看来,零碳建筑指向的是一整套完整的建筑体系。从材料、机电设备到环境控制,统统都要在这套体系内有序运转。
未来五年,上海将把零碳建筑实践与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到2035年,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其中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还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专家们认为,结合实践探索,上海还有望提炼执行更多能耗约束性指标,由此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壮大。
零碳电网:“数字底座”为园区赋能增效
“数字底座”,这是不少人从零碳园区中读到的一个关键词。它可以调节建筑内外的各项能耗指标参数,由此大幅提升用电效率,也能为园区内的各个子模块提供着“自我诊断”“自我优化”。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方良周认为,在迈向“双碳”目标过程中,人们肉眼可见的一个变化是:路面上行驶的新能源电动车越来越多了。电动车的诞生、普及,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更清洁绿色的出行方案。但同时,也在无形中使得用电网络承压。
许多人不了解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用到的电,其本身也是需要维持瞬时平衡的复杂系统。当新能源比例越来越高,它所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就会让电力网络瞬时平衡面临新挑战。
“这时候,就需要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来调节电网,使供需适配平衡。”新启动的零碳园区,未来计划提供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即源网荷储一体化,以一体化思维解决瞬时电力波动问题,使园区运维更稳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