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新闻

臭臭!体味可能让你丧失参赛资格? 臭臭!体味可能让你丧失参赛资格?

你是否曾想过,扑克桌上的“异味问题”竟然会成为赛事总监的一大困扰? 根据EV官网报导 (evpk1.com),近日...

  • 菁活植物活性水上市: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无缝...

    2025年3月18日,“菁活植物活性水新品发布会”在第一食品南京东路店四楼顺利召开。此次发布会以“菁萃天然 活力新生”为主题,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关键词,邀请各界专家、企业代表等50余位嘉宾,共...

  • 《今天不说话——杨烨炘的静默宣言》艺术展在沪开幕

    在当代艺术的广阔舞台上,“今天不说话”无疑是一个独特而引人深思的项目。自2014年由知名艺术家杨烨炘发起以来,这一行为艺术项目不仅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上海艺术家...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郭成杰:长和港口未来主人翁不是美国公司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最近,港口业务的变革再次引起了关注,特别是长和集团计划出售其在香港和内地以外的码头业务。这一举动不仅与全球航运业的趋势有关,也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未来的经营者究竟会是谁?根...

  • 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开展“争做文明有礼中建人”“...

    三月芳菲映初心,巾帼筑梦绽芳华。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于3月7日组织开展“文明有礼中建人”暨“赓续百年荣光·绽放巾帼风采”主题活动,通过踏青赏春、健康科普、艺术创作等多...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发布时间:2021/09/09 新闻 浏览:264

9月9日,上海市政府9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也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于近期制订并发布了上述《规划》。

吴清表示,在总体目标上,《规划》明确: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吴清指出,展望2035年,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明显增强,“上海制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同时,《规划》还从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品牌显示度、数字化转型等4个维度,提出了18项具体指标。比如,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化突破数量达到300项,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品牌引领示范企业200家,打响“上海制造”的名企品牌;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100台/万人,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在发展重点上,《规划》提出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是发挥三大先导产业引领作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要加快落实三个“上海方案”,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三大先导产业实现规模倍增。

二是着力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加强产业细分领域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此外,前瞻布局下一代通信、类脑智能、新型生物制造、氢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研发和设计服务、产业电商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空间布局上,根据上海市产业地图,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一是“一极”战略引领,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对全市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3以上。

二是“三带”集群支撑,逐步形成沿江、沿湾、沪西三条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带,形成品牌突出、错位协同的产业格局。

三是新城持续发力,推动五个新城加快建设“一城一名园”,提升制造业能级和规模。

四是特色载体驱动,加快建设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基地、产业社区以及重点区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