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这几个误区你关注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2/04/14 教育 浏览:67
疫情将孩子们封印在家,却封印不住他们成长的脚步,0-3岁是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作为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者,把握住这稍纵即逝的黄金教育期,为家长提供婴幼儿照护的科学指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4月11日晚,上海开放大学“幼有善育,我们在行动”在线课堂第六期准时开播,四川省心理学会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专委会主任、成都师范学院儿童心理学教授文颐与广大托育工作者和家长在云端相见,从0-3岁婴幼儿保教行业界定、保教人员岗位职责、托育的几个误区等入手,与大家共同探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文颐介绍道,婴幼儿保教行业有两类机构,一类是托育机构,代替家长照料婴幼儿,如托育机构中的全日托和半日托、幼儿园的托班、社区里的家庭育儿中心等;一类是早教机构,让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指导,如托育机构的亲子班、妇幼保健院的早教项目等。
文颐认为,虽然两类机构的服务对象、岗位职责有所差别,但两类机构中从业者核心能力的要求是大致相同的,可分为:1.婴幼儿喂哺与照料能力;2.婴幼儿保健与护理能力;3.婴儿安全防护能力;4.婴幼儿早期教育能力;5.环境创设能力;6.婴幼儿保教质量评估能力;7.托育机构科研与人员培训能力。一个专业的保育人员,除了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还必须具备婴幼儿各阶段、各领域身心发展的专业知识,只有读懂读通读透了他们,才能更好地去成就婴幼儿。
我国的托育行业正和0-3岁婴幼儿一样,处于发展的初期,脆弱而敏感,需要更多的从业者细心呵护、耐心浇灌。文颐提醒,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可能阻碍婴幼儿照护事业良性发展的误区,需要我们托育从业人员高度重视。
误区一:把早期学习等同于康复训练
儿童保健领域有很多专门的量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孩子的自然成熟是否达到了他所处年龄阶段的正常水平。对于处于正常水平的儿童,我们进行的是推动其发展的早期教育,应该关注的是儿童内在价值的体现(包括自我的肯定、美感、人际关系、文化等),教育实践更倾向于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的、开放型的、让儿童去主动建构知识或者能力的模式;对于没有达到正常指标的儿童,我们进行的是强化其发展的早期康复,更多的是强调刺激与强化,唤起他正常的感官反应,康复实践更倾向于以训练课程为载体的、高结构化的干预模式。很多机构把一个正常孩子的早期学习和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划了等号,文教授提醒,儿保中用于特殊儿童康复或治疗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托育机构可以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抄到正常儿童的早期教育当中。
误区二:教养分家
表现之一为教师和保育员被严格区分。托育机构往往也把教师和保育员做严格的区分,主班老师主要负责学习、教育活动,生活老师(保育员)主要负责日常的生活照料。文教授提醒,0-3岁的孩子正处在依恋的高峰期,离开妈妈来到托育机构后需要重新找到一个依恋的对象,以此找到安全感,当婴幼儿在托育机构里的游戏、二便、喂养、睡眠分别由不同的人来轮流照料的时候,会对其安全感和依恋的建立将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一个婴幼儿的所有照护事务应该相对固定于一个主要的照顾者,让这个照顾者对婴幼儿进行持续的照料。
表现之二为保育和教育分割进行。举个例子,大小便的处理在托育机构里面被认为是保育工作,应该由保育员去完成,但其实这种日常的保育中可以注入很多教育的元素,可以乘机让孩子认识大小便,进行性别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可以进行穿脱裤子的训练,也可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仪礼节。如果将保育和教育分开,我们就错过了宝贵的教育机会。我们提倡保育和教育的无缝对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把把教育的元素给融进去,真正做到教养结合。
误区三:成人的过度主导
文教授提示广大托育工作者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婴幼儿天生拥有学习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感知觉和操作活动来认识自己和世界,我们应该给他们这种机会,把丰富的刺激物呈现出来,给予孩子自主玩耍的时间和自由走动的空间,为孩子提供更多自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过多地插手并在必要时给到清晰的反馈。
误区四:家园的分离
文颐强调,孩子来自于家庭并深受家庭的影响,托育机构与家庭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对婴幼儿身心的发展至关重要,托育园应该承担起对家长指导的任务,通过亲子活动指导线上课堂、入户指导,家长沙龙等方式,指导家长与儿童进行高质量的互动。
逾3万家长和托育从业人员参与了本期在线课堂的学习,一位托育工作者表示:“非常专业的讲座,让我认识到自己工作中也多多少少存在文老师提到的误区,面对依恋高峰期的幼儿,我们应将幼儿依恋的建立作为工作的重点,在一日生活的照顾以及家庭照护指导中多向幼儿提供持续性、回应性照顾,给予幼儿安全感。”一位家长认为,“本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光靠爱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育儿知识、良好的沟通技巧,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还需要与托育园紧密合作,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