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培育文明风尚 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在各社...
2023年11月至12月,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系列活动来到了成都规划馆、青羊区文翁社区、锦江区枫树社区、武侯区倪家桥社区等点位,配套主题宣讲巡演、廉洁文化主题讲座、正能量基层惠民公演...
-
自然而燃!京东物流连续7年服务上马赛事
11月26日上午7点,随着鸣枪声响起,2023上海马拉松(以下简称“上马”)在万众瞩目中开跑。出发!38000个决心已经按耐不住,38000位跑者用跑马的故事拉开序幕,用脚步丈量魔都的魅力,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
-
云道智造精彩亮相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
11月5日至6日,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围绕工业软件产业战略布局、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赋能、产业融合等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吸引了国内外工业软件/平台龙头企业代表、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制造业...
-
大规模加快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三届城市可持...
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放大品牌效应 凝聚行业力量 “2023新时代江苏旅游发...
10月13日,在美丽的“鱼米之乡”常州武进,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常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江苏省旅游协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旅游协会、常...
财经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
WEEX编译|9月CPI基本符合预期,但通胀阴霾未完全...
作者:Greg Cipolaro,NYDIG 全球研究主管 编译:WEEX 交易所 阅读提要: ● 相比 2022 年俄乌事件,以色列冲突期间加密市场量、价明显低迷。 ● 随着行业逐渐向现货 ETF 迈进,一项指标显示...
-
“五五购物节”圆满收官 交行信用卡助力消费增量
自2023年4月底起,历时两个月的2023国际消费季暨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于日前圆满落幕。作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五五购物节”已成为上海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重要标志性活动。作为总部在沪的国...
沪考心语|上海招生里的强基
发布时间:2022/04/02 教育 浏览:141
上周以来,部分高校陆续公布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标志着今年此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不少成绩不错的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对此十分关注,希望了解强基计划在上海开展招生的情况。
强基计划始于2020年,重在引导优秀考生报考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专业。开展强基招生的院校均为国内“双一流”大学,覆盖的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基础医学、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2022年新增了育种学科。为了达到激励考生报考的目的,教育部为强基计划设置了各种政策保障,并将其招生位序列在各批次之先。
2020年和2021年全国开展强基招生的院校均为36所,2022年新增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鉴于大部分院校的强基计划总数不多,因此基本不会兼顾全国每个省份,主要面向报考本校热情比较踊跃的部分省份开展招生。2020年和2021年,36校中分别有20所和23所对沪投放强基计划。市教育考试院一直在动员包括新增3校在内的所有强基院校考虑上海,但2022年最终究竟会有多少所来沪招收强基考生,尚且有待各校公布计划分省状况。
2020年20校对沪公布的强基招生计划数合计180余个;2021年招生院校数量增加3个,合计公布计划数超过200个。
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大户”,由于其强基计划总数远超任何高校,所以给到上海的计划数均达数十个。
上海本地4校也不“亏待”上海考生,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每年在沪投放强基计划数量均接近20个,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投放的上海计划数均超10个。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兰州大学2020年、2021年都在沪开展强基招生;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厦门大学2021年起加入在沪招收强基考生行列。鉴于这些高校的强基计划总数有限,因此对沪投放计划数量均为个位数。
实际招生中,多数院校能够如愿以偿招收到合适考生,顺利完成计划数;少量院校因生源质量不够理想而出现缺额,个别院校连续两年未能招收到符合要求的上海考生。由于强基计划面向两类考生招生,一为高考成绩优异者,一为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与表现(指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赛全国决赛中获得规定奖项)者,后者录取考生不占分省计划,因此部分录取后者的院校实录名额大于对沪计划数。
2020年20校实录上海强基考生合计近200人,2021年23校合计实录近230人。两年实录人数尽管绝对数不大,但在上海考生中的占比并不低。众多院校给予上海优秀学子的肯定,将激励2022届及以后考生进一步增强报考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投身基础学科学习与研究的信心。
强基计划以考生综合成绩为录取依据,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是决定录取成败的主要因素。由于强基政策规定考生在考前就要决定选报对象,且一名考生只能选报一所院校,考生的博弈选择一定程度上降温了传统强校的“高分云集”。在部分外省市院校,因报考生源较少加之入围较低分考生通过综合校测“逆袭翻盘”的双重因素作用,客观造成强基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普遍略低于本校普通批次录取考生。少数院校过去两年录取的强基计划较低分考生都仅520来分,比其普通批次录取考生低出较多分值。对于奥赛获奖考生来说,更是有可能通过强基第二类招生,以低于本校正常录取数十分的成绩成功迈进该校校门,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过去两年破格录取的奥赛生高考实考最低成绩均仅560分左右。这些信息提示有志于报考强基计划且高考成绩不够优异的考生,要全面分析强基各校在沪招生情况,在尊重兴趣的基础上选准对象就可能获得成才道路上的超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