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菁活植物活性水上市: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无缝...
2025年3月18日,“菁活植物活性水新品发布会”在第一食品南京东路店四楼顺利召开。此次发布会以“菁萃天然 活力新生”为主题,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关键词,邀请各界专家、企业代表等50余位嘉宾,共...
-
《今天不说话——杨烨炘的静默宣言》艺术展在沪开幕
在当代艺术的广阔舞台上,“今天不说话”无疑是一个独特而引人深思的项目。自2014年由知名艺术家杨烨炘发起以来,这一行为艺术项目不仅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上海艺术家...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郭成杰:长和港口未来主人翁不是美国公司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最近,港口业务的变革再次引起了关注,特别是长和集团计划出售其在香港和内地以外的码头业务。这一举动不仅与全球航运业的趋势有关,也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未来的经营者究竟会是谁?根...
-
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开展“争做文明有礼中建人”“...
三月芳菲映初心,巾帼筑梦绽芳华。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于3月7日组织开展“文明有礼中建人”暨“赓续百年荣光·绽放巾帼风采”主题活动,通过踏青赏春、健康科普、艺术创作等多...
财经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
WEEX编译|9月CPI基本符合预期,但通胀阴霾未完全...
作者:Greg Cipolaro,NYDIG 全球研究主管 编译:WEEX 交易所 阅读提要: ● 相比 2022 年俄乌事件,以色列冲突期间加密市场量、价明显低迷。 ● 随着行业逐渐向现货 ETF 迈进,一项指标显示...
“空中课堂”开讲 家长们如何管理好“情绪”?
发布时间:2022/03/15 教育 浏览:264
“空中课堂”开讲,如何管理好“情绪”
专家支招:让孩子听话,家长不妨从自我心态调整开始
3月,不少家庭呈现这样一幅画面:在阵阵催促声中,小朋友们揉着惺忪睡眼起床了。草草吃完早餐,他们身着校服、脚踩拖鞋,系好鲜艳的红领巾,站在电脑或电视前,神情肃穆高唱国歌,仔细一看,他们中有些还处于半梦半醒状……
目前,上海市的中小学生又开始上网课了,孩子们似乎少了一些认真和严肃,家长们却多了不少手忙脚乱:一人身兼班主任、网管、保姆等数职,到点还得上班。“一场疫情,全民都成了厨子,医护人员成了战士,老师成了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只有小神兽们还是神兽。”虽然是一句网络调侃,却也是疫期生活的真实写照。“空中课堂”已经开讲,家长们和孩子们,是否有新的烦恼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金金为市民们带来化解妙方。
理解孩子也是理解自己
“不管是常规开学还是现在的网课,对学生来说都不会是一件令人轻松的事儿,大家小时候都能体会那种‘开学前紧张综合征’。”金金说,空中课堂和在校上课本质上也一样,何况在家上课还要面临被家长旁听监视,令孩子压力倍增。
“从这个角度看,给钉钉一星差评其实是一件特别可爱的事,反映出该年龄段孩子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用比较直接、原始的方式,去否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事件。”她解释,“我又开始上网课了,都是钉钉害的”和“我要上课了,但是我不想去”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作息习惯,也让大家不得不反思生活。“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不是所有孩子都必须热爱文化课,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第一名,不是你讲的每句话孩子都要认同,不是大人的每个要求孩子都要立即执行,不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就不可以有心情糟糕的时候——我们也曾是孩子,理解孩子也是理解自己,尊重孩子也是尊重人性。”
正如周杰伦曾唱过的歌《听妈妈的话》,歌词很温馨,现实很操心。金金说,如果想让孩子真正“听妈妈的话”,家长其实需要搞清楚两件事。
父母的话为什么要听?
首先,家长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话,不外乎希望孩子做正确的事。但是对什么才是正确的事,不少家长的观念和当下流行的“明学”一样——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但是,家长应该想一想,“我觉得”真的是正确的事吗?这些充分理由的背后似乎还有:成年人对自己的不满、家长间的竞争焦虑、对自己父母当年糟糕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投射性认同。
而正确的事是什么?是热爱生命、尊重他人、遵纪守法。除了这些基本的准则外,似乎难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家长做任何决定的出发点,一定不能是为了缓解自身的不满和焦虑。只有区分好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时,我们才有可能做出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决定。”金金说,家长的全能和包办,是在用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你越是多加主导,孩子可能越不擅长做决定;你越是约束催促,孩子可能越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你不信任孩子,孩子可能也不会相信自己和他人。”
可以说,育儿对所有父母来说都是一场修行,从孩子呱呱坠地到他们长大成人,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不断变化,如果不认清这种变化,让4岁的孩子发展出14岁孩子的勤奋,或让15岁的孩子像5岁孩子一样依赖父母,都是一种“逆天”的奢望。不尊重孩子的心智化规律,对家长和孩子而言是两败俱伤。
如何才能让孩子听话?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被孩子接受。”金金说,这建立在第一条思考的基础上,“让孩子听话,家长得先学会说话,不妨先从自我心态调整开始。”
第一,换位思考。如果想说服同事接受一个建议,我们不会用吼的方式,因此在家开启“霸王龙”模式之前,不妨先换位思考,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心甘情愿接受别人的建议呢?
第二,尊重人性。尊重孩子舒缓压力、表达情绪的方式,有负面情绪不代表全盘否定,比如“不喜欢妈妈的某些行为不代表我不爱妈妈”“不喜欢上网课不代表我厌学”等。家长如果不加区分地批评指责,甚至以偏概全,上升到“不孝”“厌学”等,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果孩子的想法被曲解,情绪无处释放,就会让孩子对家长的负性思维(“不孝”“厌学”)产生投射性认同。
第三,自我稳定。做情绪稳定的家长,才能收获稳定的亲子关系。接受“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这一客观事实;接受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也参差不齐;接受孩子的成长过程必定是螺旋式上升的;意识到“完美的家长”或“完美的孩子”都是一种自我束缚。对家长来说,自我稳定也是一种疗愈,让焦虑变得少些,内心变得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