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 沪上校外培训机构闻风而动

新闻

故宫文具悦读季,跨越千里“书”送爱心 故宫文具悦读季,跨越千里“书”送爱心

2023世界读书日之际,人民创意旗下“故宫文具”发起“相赠好书 悦读同行”爱心捐书活动,联动15家书店及社会各...

  • 平价头等舱!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

    “这个怎么领?”“给我来一杯美式!”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户外一辆硕大的白色汽车引人瞩目,旁边的咖啡档口也是人来人往——这是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所举办的送咖啡活动。 游客在现场参加活动 2022年,曹操出行...

  • 上海医大医院眼科「OPT干眼治疗开放日」活动圆满结...

    5月21日,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与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OPT干眼治疗开放日在医大眼科举行。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主任陈超丽,科医人激光有限公司代表及部分康复患者参加。 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520特别联动音乐剧《剧院魅影》中...

    (5月20日,上海)梦之乐章,华丽启幕,传奇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登陆申城,作为沪上高端生活方式风向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剧院魅影》中文版特别联动,在520将现场化身华丽剧院,为广大消费者和粉丝...

  • 深圳:高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先行示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接受采风行媒体团采访  (陈赞亮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深圳市人社部门落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

  • 第27届美博会即将开幕 香水霸主颖通带来多元新潮亮点

    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将于5月12日-5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美博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贸易展会,吸引众多行内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为美妆产业焕...

财经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外需求涨4倍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

标杆国货品牌正扎堆上阿里国际站,像人们熟知的上海国货企业白猫,借助阿里国际站的超级星厂牌活动,白...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 沪上校外培训机构闻风而动

发布时间:2021/07/26 教育 浏览:15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上海被列入试点城市。

此次《意见》出台,专门针对校外培训提出了规范要求,包括严禁资本化运作、严禁超前超标培训、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不得进行学科类培训等重要事项。

对于教培机构,这无疑是一场“风暴”,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有的培训班老师一改往日节奏抓紧时间销课,有的机构假期未半就开始催缴秋季学费……

培训机构取消作业

政策出台前还在报课

政策落地前夕,记者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他们的孩子无一不正在教培机构上着暑期课程。

“收到的教材比往年少,‘计算小超市’和‘加油站’没了。”六月底,在学而思报了暑期班的家长反映,今年的暑期作业取消了,有家长则称,自己报的班从春季开学以来,就已经没有布置过课后作业了。

据记者观察,在前日政策正式出台前,教培机构七月、八月的暑期课程都在正常报名、开班,九月的秋季学期也可以报。个别家长反映,“上周才刚刚收到课程顾问催缴秋季学费的信息”。

“儿子的培训班最近劝我换线上上课,我要退费,他们不肯,说了一大堆理由,好像退了就考不上大学了。”四年级学生妈妈张敏(化名),自从听到了有关整顿教培的传言,就一直关注着此事动向,就在上周,课程顾问建议他们把课程换到线上,并催她缴纳秋季学费,让她很不满意。张敏认为,线上课程更适用于有较强自律能力的学生,自己是双职工家庭,她觉得儿子没这个自制力在家学好网课。

对于秋季课程的缴费,她说,机构一直都是这样的模式,暑秋连报,七月没结束,就开始催缴秋季学期学费。但她今年暂缓了报名,“最近先不付钱,看情况再说”。

三年级学生的妈妈赵琪(化名)发现,孩子报的课外补习班,老师正在抓紧“销课”。

与张敏不同,赵琪报名的属于熟人介绍的培训班,规模不大,家长都是因为认可老师本人的教学才来报名。赵琪注意到,这段时间老师的排课率提高了,节奏明显加快。

“以前周末还有得休息,周中也就安排两三节课。现在老师从早上到晚,一天也不休。”赵琪猜测,老师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要赶紧把卖出去的课上完,以免退费。

前日晚,官方消息发布后,教培机构好未来(学而思)、新东方发微博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接下来,这些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是否会有退课、退费等动作,家长们正在密切关注。

家长“身不由己”

全民补课意义何在

“没想到这次这么严厉。”“以前说民办摇号,我也不信。但它就是摇了,学校间差距也的确在减小。”政策落地前,尽管前期已经有接二连三教培整顿的消息出来,但看着依旧火热的报课氛围,许多人还是照常报名,直到《意见》出台。

那些狠戳父母心窝的“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鸡血口号,以及营销号讲的牛娃故事,都在裹挟着家长的选择。

普陀区,一位学生家长看到政策出台,甚至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连连念着“太好了”:“早该治,孩子真的太累了,大家都在补,我们不补又不行。”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个“佛系”妈妈,可做家长有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不想让孩子这么累,但又怕不补课掉了队对不起孩子,她心疼儿子八九岁就没了双休日的权利。

面对部分家长的抱怨,她发出反问:“难道离开了课外辅导机构,教育就要一蹶不振了吗?以前没有课外机构,该成才的还是会成才,如果补习是为了好名次,那全民补课的意义是什么?”

一位中学生的父亲以民办摇号为论据,谈了他的看法。据其观察,从摇号以来,由于不再掐尖选拔,民办中学里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而许多牛娃“遗落菜中”提升了学校总体成绩。“学校的差距小了,我们肯定就不愿意大费周折择校,家门口的学校不用接送,不用花钱租房,教育成本就能降下来。”他认为。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比如赵琪。她觉得,如果取消机构课程,想给孩子补课的只能转向一对一的形式,而优质的老师资源有限,结果可能会造成两极分化,有条件和资源的家庭请得起,普通人家就会失去机会。

她算了一笔账:“学而思一对一要880块一节课,外教写作课一对一要1000块。有多少人舍得?多少人能长期支付得起呢?而线下的班级课一节200块,线上更便宜。”

对于这种观点,支持整顿的家长们认为,只要大范围“人人补课”的情况好转,少数人愿意高价补课是自愿行为,不会影响大局。

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孩子们的课外培训减少了,自由回来了。那么,时间该如何安排?课外兴趣是否能得到满足?双职工家庭的看护压力怎么办?

今年暑假,宝山实验学校的许多学生,正体验着学校丰富的暑托班活动。周一打篮球、下棋、校园采摘、阅读;周三动手制作中国结、创意画,学茶艺和点心制作;周五,欣赏优秀影视作品……

在普陀区桃浦小学爱心暑托班,镇团委特邀区域化团建单位配送了一批课程,如自护教育、钱币知识、小小建筑师、身边的科学、游戏制作等课程,每班配备了2名高中生志愿者和5名大学生志愿者协助班级管理。

击剑、武术、跆拳道、旱地冰壶、轮滑、足球……今年的暑托班给孩子们提供25个体育项目的学习体验机会,市体育局在全市选派500名教练员,向学生们配送7500课时的培训内容。

上海暑期托管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起,就已经在开展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由团上海市委、市教委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缓解全市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今年,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组团式”服务,为543个办班点的数万名小学生提供多样暑托班生活。

“很多学校本来就有学校少年宫,以往寒暑假也是开放的,学生在这里活动、集训等等。学校的假期有老师值班,此外还会鼓励青年教师、党员教师、行政人员,大家一起来轮班。”宝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在以往爱心暑托班的基础上,各个学校发挥智慧,结合本校特色,进一步开展暑期托管工作。

此外,课后服务也将进一步提升,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等,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希望暑期托管能扩大覆盖范围!让有需要的都能报上名。”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学校尚未开启此服务,社区托管名额有限,报名存在难度,希望这样的好事能惠及更多人。

[记者手记]

让教育主阵地回归学校,让教育理智回归家长大脑

“其他人都在补,你敢不去吗?”几乎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都面临过这样的灵魂发问。

我见过许许多多自称“佛系”的父母,最终没能“守住本心”,踏入补课大军。

这些年,教培机构引领的超前学习,甚至把手从义务教育伸向了幼儿园。

曾采访过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女童,她指着新概念二的句子边哭边念,面对完全不能理解的英语语法,自信心被破坏殆尽。

中国人对教育的普遍重视程度之高,史无前例。逐利的资本涌向教育,用焦虑捆绑中国家庭,制造出千亿级市场。

据统计,校外培训机构总数在2019年新增到达近60万家峰值,2020年又新增40余万家,注销10余万家,机构总数远超同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

学校教一套、机构教一套,超前学习、唯分数论……打了鸡血的教培,早就把教育的本质抛在脑后。严厉整顿校外教培机构,就是要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不能使机构在学校之外构建另一个“教育体系”。

在叫好的声音当中,也夹杂着不满。

不能输、不甘于人后、寄高期待于孩子的家长,甚至呈现出“斯德哥尔摩效应”,孩子得一刻清闲、自由,就觉得耽误了“天才宝贝”的发展。

当然,对于这些永远充满焦虑的家长,我们也尊重他们的选择,但随着“前排的人站起来,所有人不得不跟着一起站起来”的时代过去,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回归理性,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家庭教育,不应该把自我认知与成绩挂钩,脱离了成绩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家长权威,更不该抹杀个性、忽视心理健康,别等听到极端案件时才惊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留恋人生!

每年升学季,我们都会对出色的高中毕业生做采访。孩子们的优秀各有特点,但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父母尊重、开放的教育理念,以及几乎不参加学科补习。

把学校教的吃透、及时清理疑难;增强学习内驱力、提高效率;劳逸结合、有兴趣爱好,才是他们出众的原因。

与其塞钱给补习班求一个心安,家长们不如想想,怎么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长为内心阳光、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