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spend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松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一,这项关键指标五年增长30倍!

新闻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

  4月22日,2025年度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开启投保窗口,由上海市医疗保障...

  • 烟台文成城堡:电影IP撬动经济,打造“一带一路”文...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春节档总票房突破70亿元,观影人次超3.5亿,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电影IP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引擎。烟台文成城堡凭借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群和《西虹市首富...

  • 颂经典,启华章 —— 2025博悦之夜

    3月26日,博思格镀面钢品中国以“颂经典,启华章”为主题,在百年经典建筑外滩三号内隆重举办“2025博悦之夜”活动。博思格中国区管理层和镀面钢品各位同仁与长期支持博思格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欢聚一堂,在黄浦江畔的璀...

  • 参与一场《咖啡的觉醒之旅》,在咖啡冥想中激活自...

    日前,Discovery频道和越南中原传奇合作制作的新影片《咖啡的觉醒之旅》已经热映,影片的主要内容紧扣越南当地的咖啡文化,介绍从坚韧的罗布斯塔咖啡豆到咖啡觉醒之旅的完整体验,引入独特的咖啡冥想,用一杯越南...

  • 臭臭!体味可能让你丧失参赛资格?

    你是否曾想过,扑克桌上的“异味问题”竟然会成为赛事总监的一大困扰? 根据EV官网报导 (evpk1.com),近日锦标赛赛事总监 Matt Savage 分享了一个令全球赛事总监头疼的难题——如何应对选手身上的体味问题。 这...

  • 菁活植物活性水上市: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无缝...

    2025年3月18日,“菁活植物活性水新品发布会”在第一食品南京东路店四楼顺利召开。此次发布会以“菁萃天然 活力新生”为主题,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关键词,邀请各界专家、企业代表等50余位嘉宾,共...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松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一,这项关键指标五年增长30倍!

发布时间:2023/01/31 消费 浏览:214

生猪吃上精心配比的“绿色营养餐”,住在高大上的“宿舍”;草鱼迎着水流逆行而上,在“跑道”上“健身”;大闸蟹横行在水草森林中,逍遥自在…….在上海西南部的松江区,这些颇有意思的农业生产场景背后,有着共同的特性——绿色。

最新一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中,松江区凭借在绿色农产品供给的亮眼成绩,一举夺得全国第一。有一项指标可以体现松江农业的变化,其绿色食品认证率,在6年前仅有1.6%,短短五年间,就上升至47.48%,增长近30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松江区的“登顶”之路,或可成为超大城市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参考案例。

多项黑科技颠覆传统农业模式

在松林集团的楼房规模化养猪场内,生猪们吃着精心配比的“营养餐”,夏天吹空调,冬天睡地暖,还有机器人24小时打扫卫生,可谓是享受着“保姆级”服务。

这里是上海首张也是唯一一张生猪养殖绿色食品证书的诞生地,2020年末,共计1400吨松林猪肉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上海绿色猪肉供给实现“零”的突破。“绿色生产资料相对短缺,是养殖业难以推动绿色食品申报的难点。”上海松林集团董事长王龙钦告诉记者,团队远赴黑龙江,寻找适合做绿色饲料的原料基地,自主研制绿色饲料配方,编制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生产规程。

猪粪处理难、对周边居民影响大,这是养猪业的最大难题。松林集团猪舍内配有一套环控系统,可实现除氨、除尘、除臭,把对地下水、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粪尿这一放错地方的资源,得以再利用,通过相关的处理系统,作为有机肥无偿送至水稻及蔬菜基地,既降低了化肥使用量,也改善了水土环境,提高了农产品产量。

这样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正在农业各领域发生。曾经,为了解决粮食紧缺,农事生产被迫依赖大量化肥、农药,并消耗自然资源,如今行业正设法寻找可替代旧模式的新道路,科技创新就是加速器之一。

2019年,松江区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立了20个固定观测点以及四个先行先试试验区,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生猪无抗养殖、渔业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蔬菜农机技术四方面试点,探索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在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五厍基地,记者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占地约50亩的环形池塘内,10条养殖槽依次排开,开口处分明没有高低落差却水流急速,数百条草鱼聚集在那里,摆动着身体逆流而上,被技术人员形象地描述为“在跑道上健身的鱼”。

“在开口处底部,建有一套曝气设备,推动水体向另一端涌动,增加水中溶氧。池中的鱼因水流刺激变得活跃,实现了高密度养殖。”现场相关负责人周陆介绍,在养殖池的另一端,建有开放式的集污池,自动化吸污装置定时净化池塘水质。并且,沉淀后的上清液流入一侧的鱼菜综合种养大棚,经蔬菜净化后流回净化池塘。鱼粪被集中收集,还田肥沃土壤。

屡获大奖的松江大闸蟹,则是住上了“别墅”。每亩蟹塘养殖500—600只良种河蟹,也就是平均一平方米养一只蟹。池塘内种植复合型水草,不仅调节水质,也可保护螃蟹不被灼伤。采用立体增氧系统,让水中溶氧更加充足。生态养殖的“松江模式”下,产出的黄浦江大闸蟹个头肥满、回味鲜甜、黄膏油光。在2022年的全国河蟹大赛上,松江区在最佳口感奖项上斩获三席,成为上海本地河蟹的领跑者。

组织化、集约化大面积“染绿”农业

想要让农业彻底“染绿”,除了科技创新,组织化、集约化生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有专家提出,当前我国仍是大国小农的状态,平均每户的经营规模只有8亩地,这样小的规模,很难运用现代化技术。从农业发展来看,未来首先要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松江区是上海粮食生产主产区,也是家庭农场的发源地。2007年开始,探索发展家庭农场模式,通过设立家庭农场考核奖励制度、出台多项鼓励政策提升农户积极性。“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家庭农场844户,户均经营面积158.2亩,生产总面积占全区的88%。”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冯杰说。

在此基础上,松江区紧抓稻米和生猪两条产业链,推动以大型农企或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小农户的组团发展模式,完善农业供应链,不断提升松江大米、松林猪肉的品牌显示度。

松林集团2007年起布局种稻与养猪相结合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目前已与108家粮食家庭农场达成合作,其中,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达到91户。种子、饲料、肥料、防疫以及出栏销售均由松林集团负责,农户只需要承担生产管理的人工成本,经营风险低,收入有保障。数据显示,实行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平均收入为29万元,比纯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增收近1倍。

正不断发展壮大的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也是同样的思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家庭农场,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助推“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产品附加值及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带动更多农户增收。目前,全区已建立稻米产业化联合体14家,带动家庭农场300余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在最新的上海农产品品牌指数影响力中,“松江大米”仅次于“南汇8424西瓜”,居于第二位。

政策创新为绿色农业注入“活力”

各行各业绿色发展转型,必要的政策支持不可或缺。特别对于利润并不高的农业来说,更是需要通过配套的激励,来提高农户进行绿色生产的积极性。

松江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农民愿意绿色种地。比如,针对完成养殖粪尿全量还田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按年出栏生猪量给予10元/头的还田补贴;针对完成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水产养殖场,给予5000元/亩市级奖补资金。

与此同时,松江区探索更为精准的绿色“激励”,创新引入金融工具,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018年,该区率先推出全国首个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启动了全国首个耕地质量保护险试点。它一改原先的普惠制模式,通过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家庭农场主从“要我保护耕地”转变为“我要保护耕地”。

“保险引入后,通过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的量化指标,分三档给付保险金,对保护耕地付出的成本予以补偿。这样一来,从‘补过程’转变为‘补结果’,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更为精准和高效。”截至目前,松江全区504户家庭农场共计投保面积为8.1万亩,累计奖补1045.6万元。

环境保护补贴政策也实现了这样的转变。原有的水稻种植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5项补贴整合为粮食生产环境保护补贴,调整后补贴标准上限550元/亩,比调整前亩均奖补标准提高32元。根据一系列量化指标,对生产主体进行百分制考核,根据结果发放补贴,提升全区粮食绿色生产能力。

“发展绿色农业,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可持续。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在市场上体现价值。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松江区副区长刘福升表示,绿色农业指数作为金字招牌,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激励着全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再创新。

据悉,接下来,松江区将继续延展农业产业链,鼓励业内影响力强的优质农业加工企业及龙头企业,培育本地优质农业加工类企业,形成区域化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同时,进一步优化绿色产品的产销环境,提升知名度和附加值,多元化推动市场与品牌绿色农业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