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
苏州河畔结伴游 上海举办沪台青年交友活动
3月20日,“很高兴可以和大陆青年一起深度游玩苏州河沿岸,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台湾音乐女教师杨育欣19日在苏州河畔参加“缘聚SH寻YOU苏河”沪台青年交友活动时对媒体说。 此次活动吸引60余位工作、生活在上海...
-
聚焦如何建设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 第四届中国能源行...
3月18日,以“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论坛活动采用线下论坛、线上直播连线双模式,聚集能源领域的政府机关代表、能源领军企业高管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
财经
-
浦发银行推出共享作业模式 以服务效率为导向 切实...
日前,浦发银行通过共享作业模式,成功为办公地点位于上海浦西的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近完成在该行临港支行的开户业务。2023年以来,浦发银行在自身效率提升方面不断挖潜,牢固树立“让开户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思维...
-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过1亿美元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1亿美元 近日,133吨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进口芝麻运抵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充分发挥“绿色通道”效能,实现当天查检、放行、出证全流程。 今年以来,外港海关...
-
沪浙毗邻地区携手成立这个组织,整合各自优势推进...
近日,沪浙毗邻统战“农创新联会同心促共富”主题活动暨“机关建设年实干谱新篇——做一周村居干部6.0版”调研活动启动仪式在金山区廊下镇举行。在现场,沪浙毗邻农创新联会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家毗邻地区新联会合作...
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 10月底首次举办交易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2/03/03 新闻 浏览:120
3月2日上午,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在浦东美术馆揭牌。记者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上海将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法规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领域的立法工作,10月底举办全国唯一官方文物艺术品国际性交易展会——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搭建全国第一个省级文物市场信用监管平台。
2020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启动全国唯一社会文物领域系统性改革试点,并将“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列为改革试点最重要任务。《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上海将打造成为国际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据介绍,上海将依托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制度基础、开放优势、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今年,上海将进一步推动在全国社会文物领域的先行先试,形成改革集成的“上海方案”、全球艺场的“上海时间”、市场治理的“上海模式”和最优营商的“上海服务”,增强上海在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全球配置能力。
在加强系统化改革上,形成创新集成的“上海方案”。上海将进一步放大浦东打造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政策优势与社会文物综合改革试点的叠加效应,在文物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促进机制、开放路径等方面大胆闯、大胆试,打造世界级文物艺术品集散地。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介绍,今年最重要的举措是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法规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领域的立法工作,聚焦重点难点,谋定快动。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已将此项立法列入2022年立法正式项目。随着法规的制定出台,将形成改革创新集成的“上海方案”。
在构建国际化平台上,确立全球交易的“上海时间”。从今年起,每年的10月26日至28日,上海将在浦东美术馆举办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打响全国唯一官方国际性文物艺术品交易品牌。同时,今年将继续做优进博会这一文物艺术品免税进境销售的唯一端口,第五届进博会将首次打造文物艺术品专区,吸引更多国际顶尖艺术机构参展,用“艺术赋能”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目前,这两大交易会已经纳入每年11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浦江两岸全城联动。
在推动数字化治理上,建立市场管理的“上海模式”。市文化旅游局将深入推动文物艺术品领域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放管服”改革,加强协同和系统集成,搭建全国第一个省级文物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对文物交易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设立文物拍卖企业红白黑名单。此外,通过高效能数字化治理,切实管住底线和安全,营造各方共同参与、同向发力的良好生态。
在加快专业化运作上,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上海服务”。在徐汇区成立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在浦东新区再组建专业化运行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创设国内外文物艺术品展示、交易、服务和管理的功能性平台,逐步构建起文物艺术品市场“全周期”服务与“全要素”生态,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积极布局新赛道,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品牌资源、人才资源、藏家资源等快速集聚。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研究员段勇告诉记者,“上海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意义重大,有利于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和文化繁荣,有利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融合,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有利于更高水平的开放。”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文物艺术品市场有着良好的底蕴优势。随着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上海交出亮眼的成绩单。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期间,上海集中举办了302场艺术活动,参与交易的国内外市场主体420余家,累积交易艺术品货值达108亿元。2021年,上海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004场,总成交额突破6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四分之一。2021年共办理文物进出境7309件,其中通过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进出境的超过2000件,货值达170亿元,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60亿元,逆势增长近3倍,上海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办理文物艺术品进出境的首选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