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开工首日,企业收到暖心“政策礼包”

新闻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揭晓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 苏州河畔结伴游 上海举办沪台青年交友活动

    3月20日,“很高兴可以和大陆青年一起深度游玩苏州河沿岸,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台湾音乐女教师杨育欣19日在苏州河畔参加“缘聚SH寻YOU苏河”沪台青年交友活动时对媒体说。 此次活动吸引60余位工作、生活在上海...

  • 聚焦如何建设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 第四届中国能源行...

    3月18日,以“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论坛活动采用线下论坛、线上直播连线双模式,聚集能源领域的政府机关代表、能源领军企业高管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

财经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

  • 浦发银行推出共享作业模式 以服务效率为导向 切实...

    日前,浦发银行通过共享作业模式,成功为办公地点位于上海浦西的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近完成在该行临港支行的开户业务。2023年以来,浦发银行在自身效率提升方面不断挖潜,牢固树立“让开户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思维...

  •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过1亿美元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1亿美元 近日,133吨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进口芝麻运抵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充分发挥“绿色通道”效能,实现当天查检、放行、出证全流程。 今年以来,外港海关...

  • 沪浙毗邻地区携手成立这个组织,整合各自优势推进...

    近日,沪浙毗邻统战“农创新联会同心促共富”主题活动暨“机关建设年实干谱新篇——做一周村居干部6.0版”调研活动启动仪式在金山区廊下镇举行。在现场,沪浙毗邻农创新联会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家毗邻地区新联会合作...

开工首日,企业收到暖心“政策礼包”

发布时间:2022/02/08 新闻 浏览:94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经营者在守信方面出现了“无心之失”,都渴望尽快恢复商誉,以健康状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他们的呼声,以往地方上的信用体系、监管机制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考虑。

让经营者喜出望外的是,虎年新春首个工作日,上海就送出了他们急需的“温暖礼包”。昨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关于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简化企业多平台信用修复手续、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合理缩短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等10项实用举措,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实施前,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的信用修复问题,相关法规规章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对于修复期限、情形、条件、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处长海文表示,这导致一些失信情节较轻微或“悔过”表现良好的经营者遭遇“一刀切”,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的时间较长,无法尽快修复信用,影响后续健康发展。

《若干措施》细化了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规则,让“快速修复”有了可操作性。

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施相应管理措施期限尚未届满以外,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满1年,且已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中规定的义务、主动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未再受到市场监管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企业,上海指导支持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申请信用修复,及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解除相关约束措施。

不良信用记录如何缩短公示期,也在《若干措施》中明确:对仅受到警告的行政处罚信息不予公示;对受到通报批评或者较低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3个月不再公示;对其他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6个月(其中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领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1年)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支持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申请信用修复。

“亡羊补牢”不如事前干预,《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系列事前举措,帮经营者“排雷”,避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比如,推行企业年报“多报合一”,避免企业多头报送年报,实现企业一次申报、部门数据共享。又比如,提高企业年报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名称、注册资本认缴信息等导入年报系统,企业仅需对相关数据进行确认,无需再次填报。

《若干措施》还完善了企业公示信息异议处置和举报核查机制,企业公示信息存在轻微差异、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允许企业修改公示,不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注册在普陀区的某文化传媒公司今年初遭遇一场虚惊,由于经办人员失误,导致填报年报时,错将营业外收入算入营业收入,虽只是轻微差异,却存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大风险。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相关信用修复政策,立即指导经营者修改年报信息,经企业证明没有主观过错,未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监管部门没有等我们犯错,而是跨前一步,帮助我们。”该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营商环境令人感动,相比一罚了之,更能鞭策经营者“爱惜自己的羽毛”,要对得起这份厚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