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平价头等舱!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
“这个怎么领?”“给我来一杯美式!”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户外一辆硕大的白色汽车引人瞩目,旁边的咖啡档口也是人来人往——这是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所举办的送咖啡活动。 游客在现场参加活动 2022年,曹操出行...
-
上海医大医院眼科「OPT干眼治疗开放日」活动圆满结...
5月21日,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与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OPT干眼治疗开放日在医大眼科举行。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主任陈超丽,科医人激光有限公司代表及部分康复患者参加。 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520特别联动音乐剧《剧院魅影》中...
(5月20日,上海)梦之乐章,华丽启幕,传奇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登陆申城,作为沪上高端生活方式风向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剧院魅影》中文版特别联动,在520将现场化身华丽剧院,为广大消费者和粉丝...
-
深圳:高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先行示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接受采风行媒体团采访 (陈赞亮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深圳市人社部门落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
-
第27届美博会即将开幕 香水霸主颖通带来多元新潮亮点
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将于5月12日-5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美博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贸易展会,吸引众多行内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为美妆产业焕...
财经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这家福利院248名员工全部留沪过年
发布时间:2022/01/21 新闻 浏览:139
最近,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的248名员工做了个决定,今年春节大伙儿都不回家,留在上海陪老人们过年。
女儿婚礼两年推迟两次
傍晚5时,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房间内,护理员赵德荣正在给6名失能失智老人喂饭。把饭菜打成流质,用针管喂食,等老人慢慢吞咽下去后,再喂点水,润润嗓子,最后帮她们清洁嘴里的残留物。
赵德荣的丈夫赵成柱是福利院的绿化养护人员,每天4时30分下班后,他会来到妻子负责看护的老人房间里,帮忙给老人喂饭、倒水、洗碗。
原定今年1月14日举办的女儿婚宴,夫妻俩盼了好久。“婚宴半年前就定好了场地。”赵德荣说。1月4日,副院长张智萍还帮他们订了1月9日从上海到安徽滁州的车票。可到了1月7日,为响应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要求,福利院倡议员工非必要不返乡。当天下午,夫妻俩就把票退掉了。
“女儿的婚宴本来去年就要办了。”赵成柱说,按照老家习俗,婚宴要放在过年那个月,亲戚朋友都回家了,在一起吃喜酒比较热闹。然而去年由于疫情缘故,婚宴推迟到今年,没想到今年还是没办成。赵德荣的老家滁州并不是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但吃酒席的亲戚朋友免不了很多是从外地回来。
虽然女儿和女婿都很理解父母的决定,但他们还是对孩子充满内疚,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赵德荣的女儿今年三十出头,夫妻俩盼女儿结婚盼了很多年。10天前,电话一个个打去邀请亲戚朋友吃喜酒,现在又一个个地通知取消。
20多名年轻人也留了下来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共有170多名护理员、19名医生和护士,加上后勤、物业、食堂等共有248名员工,大部分是外地来沪人员。
1月7日,福利院面向全院员工进行了一次返乡意愿排摸。一周后,院长乔毅皓收到了员工的意愿表,全院248名员工,全部决定留沪过年。
今年23岁的罗思哲是福利院3号楼栋主管,在她负责的楼里共有9名护理员、48位老人。以往春节都在老家陪伴父母的她,今年第一次准备独自在上海过年。“去年因为疫情缘故没有过好年,今年爸妈老早就催我买票,想着好好团聚一下。”
决定留沪过年后,罗思哲在电话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我的工作每天都要直接接触老人,跑来跑去不但我自己有风险,还会增加他们的风险。”在福利院里,和她一样年纪的年轻护士和社工共有20多名,今年都决定留下来。
每年福利院都会给留沪员工安排一些“特别福利”。乔毅皓说,今年福利院将从年三十开始为每位员工和老人“加餐”,还给所有员工准备了一份年货,让大伙儿寄回家。“往年我们有员工晚会,今年为了避免聚集,把晚会改成短视频大赛,让大家随手记录有趣的生活片段,相互投票,相信氛围一定会很好。”
乔毅皓的老家也不在上海。从事养老行业13年,每年春节她几乎都在福利院里度过。“我的父母经常跟我说,一定要对老人好,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乔毅皓说,养老机构一直是以日常照护为主,但她更希望能让老人们的老年生活变得精彩。
早已是朝夕相处的亲人
“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对于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虽然父母身在遥远的地方,但院里的602位老人,也是他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赵德荣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当了10年护理员,平时照顾的都是失能失智的“重度老人”。在她照顾的6位老人里,有5位老人每天要用针管喂饭,有4位老人平时的大便需要她戴着手套帮忙抠出来。
“这个工作很辛苦,没有爱心做不下去。”老人24小时离不开她,有时下午6时下班后,赵德荣会直接睡在老人的房间里,万一老人晚上有什么状况她能随时照料。
10年里,有的老人去世了,又会有新的老人住进来。有一位阿婆,是赵德荣10年前来福利院照顾的第一位老人。她患有老年痴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认不出来,唯独认得赵德荣。
“刚接手阿婆的时候,她几乎不讲话,但其实她的心里很敏感。”平时躺在床上,阿婆大部分时间都闭着眼,但听到赵德荣的声音,她就会睁眼看一看。别的护理员给她喂饭,她不张嘴,赵德荣来了,她才乖乖吃饭。
有时,阿婆一打哈欠,下巴会掉下来,也是赵德荣帮她“治好”,“我陪她去过一次医院,在医院里,阿婆眼泪哗哗的,看着很可怜。后来我看过一次医生怎么做,就学会了”。
福利院的老人离不开赵德荣,其实她也离不开老人们,老人们也是她的亲人。
上一篇: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临港新片区将实施全链条“极速审批”
下一篇: 上海公安暖心保障市民过祥和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