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上海医大医院眼科「OPT干眼治疗开放日」活动圆满结...
5月21日,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与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OPT干眼治疗开放日在医大眼科举行。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主任陈超丽,科医人激光有限公司代表及部分康复患者参加。 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520特别联动音乐剧《剧院魅影》中...
(5月20日,上海)梦之乐章,华丽启幕,传奇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登陆申城,作为沪上高端生活方式风向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剧院魅影》中文版特别联动,在520将现场化身华丽剧院,为广大消费者和粉丝...
-
深圳:高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先行示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接受采风行媒体团采访 (陈赞亮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深圳市人社部门落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
-
第27届美博会即将开幕 香水霸主颖通带来多元新潮亮点
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将于5月12日-5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美博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贸易展会,吸引众多行内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为美妆产业焕...
-
变形金刚传世之战-2023传世盛典,共同见证年度获胜...
兼具摩登气质与文化底蕴的上海,总有一股吸引年轻人前赴后继去游访的魔力。2023年5月7日,在上海外滩源的“不止空间”(原新天安堂),由孩之宝旗下品牌变形金刚(Transformers)主办的“变形金刚·传世之...
财经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一张公共座椅饱含一座城市的温情
发布时间:2021/12/10 新闻 浏览:103
今年,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出台了《关于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等问题,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城市人文关怀
一张公共座椅,饱含着一座城市的温情,更藏着这座城市的巧思与细心。
番禺路233号门口,就有这样一张温暖人心又充满趣味的座椅。
午后暖阳下,刚买完菜的大爷遇上了老邻居,没有了往常站在街上的短暂寒暄,取而代之的是踏实地坐在凳子上畅聊,哪怕这只是一张仅可容纳三人的木板凳。
仔细看,板凳还有玄机——借用了身后小亭子的窗台,用木板包裹住原本冰冷的水泥,一侧再种上一小撮麦冬,简简单单,却实用又温馨。
类似的座椅正不断涌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已优化提升8986处公共空间的休憩座椅,明年计划再优化提升5000处。全力投入这件“小事”,目的只有一个:向社会播散爱与美。
激活空间“唤醒”街区
最近,经过新华路邮局的居民发现,大门两侧原本长方形的绿化带各少了一个角,取代围栏的是两张颇具设计感的转角长凳,上面有“新华好椅”的镂空字样。好奇的路人忍不住坐下,发现别有洞天:阻挡在人与花草树木间的围栏没了,自己离自然更近了,低头可以闻到淡淡草香,抬头则是一树艳红,深秋正是这两棵鸡爪槭表现最佳的时候。
“原本的绿化布局是‘消极’的,让行人有距离感。经过调整后,绿化有了向外释放生命力的气场,主动吸引人们过来。”上海直线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武欣表示,在确保休憩功能并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公共座椅还有其社交属性。通过设计,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更舒适、顺畅的交流,成为阅读城市、观看风景、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
武欣坦言,按照传统的长凳设计,只需打开绿化带朝向马路一侧的围栏,“平铺直叙”即可。但实际使用起来,两张长凳上的人比肩而坐,当中被邮局的入口隔开,形不成空间上的交流。做成拐角后,无论从外观还是从促进交流而言,都更胜一筹。
一排小小的座椅,甚至蕴藏着“唤醒”一个街区的能量。
走到番禺路牛桥浜路路口,西南角一个带彩色亚克力顶棚的休息区十分吸睛。阳光灿烂的白天,路人可以坐在两张长凳上,数数地面上有几道“彩虹”;到了晚上,明亮的灯光会穿上五彩斑斓的外衣,守候夜归人。“好的设计必须回应使用者的呼唤。”武欣说。
所以这里的公共休息区在最大程度上兼具了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它既是人们早出晚归歇脚的起点与终点,也是能用色彩照亮居民内心的街区“门头”。
不过,公共座椅的优化提升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专家认为,除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也要有专业上的考量。
记者从长宁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该区制定的全市首个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导则已经进入意见征询阶段。导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强调步行通行区优先,座椅空间不能“喧宾夺主”。根据该导则,临围墙的人行道和滨水步行通行区的最小宽度不得低于1.5米,建议为2米;商业街人行道的最小宽度不得低于4米,建议为5米。在此基础上,如区域内尚有符合条件的空间,就可以考虑设置公共座椅,并配上0.5米的空间供落座者放置双脚。此外,生活服务型街道和交通型街道要控制公共座椅的用色,基调色要符合所在区域的整体风貌。
因地制宜社会共治
虽然上海已经新建或改建了一大批座椅,但仍有不少公共空间存在座椅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质不高、共享不够的问题。
今年,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出台了《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等问题,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城市人文关怀。
“座椅的设计和建设,因地制宜是原则之一。”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市容处处长王永文表示,要避免大拆大建,目前已经优化提升的座椅大多是利用花坛边缘、围墙、台阶等改造,或是沿街商铺共享出来的座椅。
比如,番禺路上福福饼店外的啤酒箱座椅,利用的是商铺与人行道之间的阶梯空间;苏州河长宁段的河畔座椅,其实是波浪纹的栏杆,面朝岸上的“S”形设计,形成了一个个背枕苏州河的“躺椅”;新华路211弄门口的座椅,则是门卫岗亭的一部分,宛如一块从墙面上“生”出来的大理石盖板。
根据全市首个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导则,设置公共座椅的区域可分为六大类:商业街道、生活服务街道、景观风貌型街道、交通型街道、综合型街道、滨水等公共空间。每种区域对于公共座椅数量、样式等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要因地制宜地推进相关设计和建设。
长宁区是上海最早一批启动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的区域,目前也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新增公共座椅577组,改造提升56组,认建认养13组,社会共享382组。
“对公共座椅优化提升后的管理维护,上海正充分调动社会共治力量来参与。”王永文透露,静安寺街道、新华路街道、龙华街道、长寿路街道等街道,已有单位和居民对513处公共座椅进行了捐赠或认管认养。
新华路上的M2F咖啡店在最外侧的台阶上放了10个稻草蒲团,共享给路人歇脚用。店员说,这样做只是想尽一份社会责任,举手之劳的事,没想到竟然成了带动该店人气的一大特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围绕小小座椅的故事才刚刚展开,未来还将有更多温暖在这座城市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