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1)发布,北上广深位列前四
发布时间:2021/11/25 新闻 浏览:126
11月24日上午,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沪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1)”。根据榜单,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和成都市。
据课题组介绍,2021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治理水平的系统性指标,在长期关注城市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公共医疗、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更加关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社会发展潜力。课题组特别强调新市民、青年人安居乐业对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将住房问题纳入指标体系。
2021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组利用可获得的2020年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与2020年相比,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上榜,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广州和深圳齐肩并进,西安、宁波和济南进步明显。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名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得分名列前茅,“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得分位列第三。上海社会发展还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在校大学生规模优势不明显等短板。因此,应继续完善更加有效的生育保障机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幼托和基础教育体系,从而提升上海女性的生育意愿。上海还应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降低落户门槛,从而有效地吸引有才华、有梦想、有冲劲的青年人。
在7个一级指标分项排名中,一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排名靠前。这充分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领域,上海位列榜首,广州由于住房可支付性的得分优势缩小了与深圳的得分差距。
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深圳、广州、郑州、东莞、北京和西安等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凭借职业机会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人口吸引能力显著增强,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社会发展潜力大。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中小城市,包括黄山、珠海和海口等著名旅游城市。
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和直辖市位列前五强,这些城市持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力量,更加兼顾治理效率和城市温度。
在“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领域,北京、深圳和上海实力最强,南京和珠海等科教或产业强市,以及杭州、武汉和西安等省会城市集聚了大量教育和科技资源,排名靠前。
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成都名列前五强,这些城市拥有全国著名的医学院,储备了大量高水平医学人才和优质医疗资源,是全国的医疗创新高地,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最高,深圳、乌鲁木齐、天津、杭州和广州等城市排名靠前,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强了所在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据悉,这是华东理工大学第四次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这也是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区域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