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平价头等舱!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
“这个怎么领?”“给我来一杯美式!”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户外一辆硕大的白色汽车引人瞩目,旁边的咖啡档口也是人来人往——这是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所举办的送咖啡活动。 游客在现场参加活动 2022年,曹操出行...
-
上海医大医院眼科「OPT干眼治疗开放日」活动圆满结...
5月21日,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与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OPT干眼治疗开放日在医大眼科举行。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主任陈超丽,科医人激光有限公司代表及部分康复患者参加。 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520特别联动音乐剧《剧院魅影》中...
(5月20日,上海)梦之乐章,华丽启幕,传奇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登陆申城,作为沪上高端生活方式风向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剧院魅影》中文版特别联动,在520将现场化身华丽剧院,为广大消费者和粉丝...
-
深圳:高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先行示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接受采风行媒体团采访 (陈赞亮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深圳市人社部门落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
-
第27届美博会即将开幕 香水霸主颖通带来多元新潮亮点
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将于5月12日-5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美博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贸易展会,吸引众多行内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为美妆产业焕...
财经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老建筑二维码信息更新升级
发布时间:2021/11/22 新闻 浏览:164
“这里有中西合璧的乡间别墅,有藏于小马路中的孪生法式花园住宅,还有带巴洛克神韵的西班牙式公寓。”回忆起去年7月在衡复风貌区的“暴走”,韩璐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老建筑的痴迷。“我理解的‘建筑可阅读’,不仅仅是呈现网红打卡点,而是将建筑结构肌理和散发出的人文底蕴传达给大众。”
去年夏天,来自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00后”学生韩璐和3位同学,一起走访调研了徐汇区衡复风貌区“建筑可阅读”情况。他们发现,自2018年以来,阅读建筑的形式虽层出不穷,但仍面临着受众人群辐射面狭窄、体验感不佳等问题。于是,他们4人发动身边的力量提出若干行之有效的建议。今年10月,徐汇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主动征集了他们的想法。随后,徐汇区文旅局落实了部分建议。“没想到能为上海的历史文化传播做出一点贡献。”韩璐掩饰不住激动。
二维码扫出信息未及时更新
2019年,韩璐参与过一次衡复风貌区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老建筑的今昔对比,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彼时,上海已在6个中心城区开展“建筑可阅读”工作一年有余。这期间,老建筑开放总量达1032处,1298处建筑拥有二维码。
但对韩璐这样的“00后”来讲,什么是“建筑可阅读”,老建筑对上海意味着什么,仍是个模糊的概念。借由调研的机会,韩璐重新与这些老建筑联结。似乎是巧合,2019年那次社会实践之后,武康大楼频繁成为公众视野的中心。这也让韩璐好奇,修缮后的武康大楼到底有何魅力?调研就从这里开始。
夏天的炎热丝毫没有影响到游客的热情。武康大楼底楼入驻的咖啡馆、音乐书店、冰淇淋店情调十足。转了一圈,韩璐终于在面向淮海中路一侧的墙面上,找到了关于大楼建筑的信息。那里立有一块“优秀历史建筑”石牌,一个二维码镶嵌在右下角,没有任何提示。韩璐扫了扫,出现“徐汇文旅”小程序,跳出一段简单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觉得不“解渴”,还想进楼了解更多建筑景观,但大楼出入口放有“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提示。同学们只好去参观其他景点。但受疫情影响,巴金故居等都没有开放。之后在保安人员的提醒下,他们来到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以参观建筑模型展示的方式替代。有关徐汇区历史建筑的综述著作《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也被锁在橱窗内无法翻阅。不过,令他们欣慰的是,咨询中心能免费提供建筑主题明信片和纪念印章。
走出咨询中心后,同学们决定对武康路沿线的14处优秀历史建筑、37处保留历史建筑的“二维码信息”展开地毯式排摸。他们发现,扫描后的结果存在信息内容有误、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等情况,内容排版也没能做到统一,阅读效果并不友好。再好的旅游资源,都需要符合当代人的旅游消费习惯。换言之,建筑历史越悠久、越有神韵,“建筑可阅读”的表达方式越现代、越时尚,才越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建筑可阅读”的边界可拓展
从武康路拐入复兴西路,他们继续前行,来到衡复风貌馆。作为衡复风貌区优秀历史文化的综合文化展陈空间,衡复风貌馆以衡复百年间的社会环境、时代特点为背景,以衡复区域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名人活动为素材,通过富有特色的空间形式、细密详实的陈列资料,全面展现衡复区域的百年人文、百年建筑。在这里,许多科技手段应用在“建筑可阅读”上:有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点击图片上的建筑细节部位来阅读建筑,回溯名家记忆;有用VR全景读城方式阅读那些不可进入的建筑,以特色建筑幻影成像、三维动画解构建筑、电子墨水墙互动阅读等方式更直观地了解街区老洋房的风格。“如果这些功能也能嵌入老建筑二维码信息就更好了。”这些新技术令同学们耳目一新。
参观完,同学们又逛了文创商店。令他们失望的是,文创产品在审美设计上趋于保守,吸引力不足。“我们都是文创爱好者,如果能将建筑元素更多地融入产品中,或许能打造成类似故宫的‘IP’。”韩璐和同学们立刻展开头脑风暴。他们想到,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创,其本质都是让大众感受到建筑的存在,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除了常见的书签、钥匙扣、帆布包等,还可推出盲盒、立体书这样具有体验感的新型文创。同时也可以考虑推出虚拟文创。
沿着复兴中路,他们前往最后一个目的地——黑石公寓。这是一栋6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带有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历史上曾作为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联合国善后救济署的活动场所。如今,黑石公寓因毗邻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上音附中等,公寓外围聚集了与音乐相关的城市文化、生活复合业态。在公寓走廊一角,韩璐看到许多关于黑石公寓的历史沿革信息,“黑石公寓不妨尝试建筑+音乐的表达思路。”
广征意见让建议出新出彩
4人小组的实地走访,让指导老师赵秋艳颇为动容。“我是在徐汇区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述老建筑里发生的名人轶事,长大了却没有什么机会听到,对年轻一代来说很可惜。”她认为,“建筑可阅读”能让人们对城市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联,探索老建筑商业功能与文化展示功能的平衡,避免老建筑被“过度消费”。
为了让调研结果和对策更成熟,赵秋艳鼓励学生们发起问卷调查,与建筑设计院的人大代表对谈。受访的195人大多知道“建筑可阅读”概念。问卷结果显示,实地体验参观、建筑微旅行、专家和志愿者讲解是比较受欢迎的形式;相对于音频和文字,大众更喜欢也更容易接受图片、视频以及与科技结合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同时,他们还在校内发起了一场围绕徐汇区“建筑可阅读”文创设计作品征集活动,以所学所长向社会提供参考案例。结合调研结果,学生们还初步设计出4条集娱乐、餐饮、建筑参观于一体的“建筑微旅行”路线。
既有扎实的调研过程,又有专家老师的意见引导,这份出自中职学生的调研报告有着可爱而又真诚的质感。报告中提到的改进建议被徐汇区人民建议征集办采纳,并转至区文旅局。今年10月,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告诉韩璐,年底前,衡复风貌区将吸收他们的建议,对历史保护建筑的二维码信息进行全面更新,利用“小程序”整合徐汇区8个文旅相关微信平台,统一内容形式和元素。
今年11月,赵秋艳和小组成员吕晓芮再次回访。他们欣喜地发现,“优秀历史建筑”的石牌右下角已换上新的微信小程序“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小程序内设有“拍照识别”“进入建筑可阅读”两个入口,不少建筑实现了VR游览、语音导览、视频解说以及文创购买等功能,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甚至是科学研究价值都有了更详实的介绍。
上一篇: 嘉定人社全面推进“局长走流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