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造几个“网红点”就是城市更新?No!它需要回归这个核心

新闻

再获业界殊荣!永升服务摘得“2024华东区域物业服务力百强TOP2”等重磅奖项 再获业界殊荣!永升服务摘得“2024华东区域物业服务...

11月14日,克而瑞物管、中物研协发布「2024年华东区域物业服务力系列研究成果」,永升服务荣获“2024华东区...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造几个“网红点”就是城市更新?No!它需要回归这个核心

发布时间:2021/11/22 新闻 浏览:232

 

从仓库、集卡、堆场、搅拌站的待淘汰空间,发展成一个企业、区域、市民共享的城市大空间。智慧湾的变迁,是上海“工业锈带”变身“城市秀带”的又一范例。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

记者:您认为智慧湾这个更新项目,意义何在?

夏雨:在上海以及我国许多城市,有大量的存量工业用地需要调整,如何能让它们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空间,让这种调整既符合新发展理念,又符合存量时代的要求,值得思索。首先,智慧湾项目是新旧动能转换非常生动具体的体现。它是一举多得的,不仅使环境改善、存量盘活、资产增值等,而且带动了就业和消费,在当前推动经济内循环中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三毛仓库自主转型,到科房集团调整提升,智慧湾的更新改造前后历经12年,其间有进步、有曲折,也有失败。这也说明,任何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再者,许多更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其背后也离不开有抱负、有眼光、有能力的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中很重要的一点,要让这一类企业家能够大展身手、实现梦想。

智慧湾园区内的3d打印书屋

 

记者:有人说,城市更新是需求更新,有人说是审美更新,也有说是价值更新。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夏雨:城市更新,其实涉及三大领域。一是产业空间的更新,所有城市的基本逻辑是要有经济功能,这是第一位的。第二是公共空间的更新,包括广场、公园、高架桥下等诸多场所。第三是居住空间的更新,比如旧区改造,加装电梯、扩大绿化等老旧小区的改造,都属于这一类。

我们的城市更新不能只停留于标志性的公共空间改造项目,如果只是美化行为的改造,并不能触及城市更新的核心。三大领域的更新,产业更新始终是最本质的更新。所有的现代化城市产生都是先有产业,后有城市,产业的能级决定城市的能级。如今,以往用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做城市更新被多次验证不可行,城市更新更需要回归产业,寻找重新进入城市的替代产业。

比如,上海原来是工业城市,吸引了大批蓝领,伴随城市变迁和产业升级,上海从工业能级调整升级为制造业、服务业等能级,今后在文化能级上也将不断提升。所以,城市更新的核心目的是生产能力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城市产业转型,让更新形成的公共价值反哺城市,形成城市创新驱动力。

 

记者: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寻找城市创新驱动力?

夏雨:2014年,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首次提出“创新城区”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在一个特定城市空间里,集聚着研发机构、创业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机构,这个区域的居住、办公、商业、文化以及公共服务是混合交融的。这种物理空间,对创新人才的集聚、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辐射等都极为有利。

“创新城区”有3种发展模式。一是“创新源驱动”模式,主要是以大学为核心,与创新产业化、市场化的企业形成大规模集聚的区域。二是“城市区域再造”模式,主要是传统老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改造物理空间,引进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和企业,重塑新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形态。三是“城市化科技园”模式,主要是离城市较远的科技园区,通过增加城市功能,为创新创业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区域。比如,智慧湾属于“城市区域再造”模式,张江高科技园区大体属于“城市化科技园”模式,杨浦区则属于“创新源驱动”模式。

上海正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如何从更大空间,用更短时间和更高效率来营造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要素,值得思考。从总体上看,张江、杨浦这两种模式固然重要,但远远不够。第二种“城市区域再造”模式,对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从发展空间看,上海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大约620多平方公里,外环到中环两侧大约40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相当一部分是过去的工业区或工业、仓储等传统产业集聚地,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产业空间。这些空间,让大量科技园、科创园、文创园的产生成为可能。同时在这些区域导入大量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人才之后,传统的老城区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园区内举办的钢琴音乐会

 

记者:在您看来,“城市区域再造”模式的开发仍大有可为。

夏雨:除了中心城区,如果在上海一些次中心区域内,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1—3平方公里的“创新城区”,使它们成为上海城市创新人群、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成果和创新文化的落脚点,那么,这种星星之火,将会形成推动整个上海科创建设创新高地的燎原之势。

当然,对“城市区域再造”更新模式,仍有不少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怎样进一步探索规划创新,在用地功能混合兼容上有新突破;怎样将分散的园区形成联动,与社区形成融合,最终实现产业从厂区到园区,再到社区、城区的迭代升级;怎样将创新城区的环境和氛围打造得更有标识性、更具人文气质,形成创新文化等。这些需要不断探索,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