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宝山4个项目获上海产学研合...
第十四届“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日前揭晓并颁奖。在各区及相关市级部门选送的200余个项目中,有4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宝山区4个产学研项目榜上有名。其中,上海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
-
居民“办事”不出小区!上海首个区试点个人政务远程...
3月29日,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该区在全市首个试点的“静邻帮办”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区14个街镇的246个居委会。132项个人政务事项,...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财经
-
“京沪携手”,闵行在北京牵手“新伙伴”
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会同闵行、虹口两区投资促进部门,在北京开展“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近200家在京企业...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造几个“网红点”就是城市更新?No!它需要回归这个核心
发布时间:2021/11/22 新闻 浏览:134
从仓库、集卡、堆场、搅拌站的待淘汰空间,发展成一个企业、区域、市民共享的城市大空间。智慧湾的变迁,是上海“工业锈带”变身“城市秀带”的又一范例。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
记者:您认为智慧湾这个更新项目,意义何在?
夏雨:在上海以及我国许多城市,有大量的存量工业用地需要调整,如何能让它们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空间,让这种调整既符合新发展理念,又符合存量时代的要求,值得思索。首先,智慧湾项目是新旧动能转换非常生动具体的体现。它是一举多得的,不仅使环境改善、存量盘活、资产增值等,而且带动了就业和消费,在当前推动经济内循环中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三毛仓库自主转型,到科房集团调整提升,智慧湾的更新改造前后历经12年,其间有进步、有曲折,也有失败。这也说明,任何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再者,许多更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其背后也离不开有抱负、有眼光、有能力的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中很重要的一点,要让这一类企业家能够大展身手、实现梦想。
智慧湾园区内的3d打印书屋
记者:有人说,城市更新是需求更新,有人说是审美更新,也有说是价值更新。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夏雨:城市更新,其实涉及三大领域。一是产业空间的更新,所有城市的基本逻辑是要有经济功能,这是第一位的。第二是公共空间的更新,包括广场、公园、高架桥下等诸多场所。第三是居住空间的更新,比如旧区改造,加装电梯、扩大绿化等老旧小区的改造,都属于这一类。
我们的城市更新不能只停留于标志性的公共空间改造项目,如果只是美化行为的改造,并不能触及城市更新的核心。三大领域的更新,产业更新始终是最本质的更新。所有的现代化城市产生都是先有产业,后有城市,产业的能级决定城市的能级。如今,以往用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做城市更新被多次验证不可行,城市更新更需要回归产业,寻找重新进入城市的替代产业。
比如,上海原来是工业城市,吸引了大批蓝领,伴随城市变迁和产业升级,上海从工业能级调整升级为制造业、服务业等能级,今后在文化能级上也将不断提升。所以,城市更新的核心目的是生产能力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城市产业转型,让更新形成的公共价值反哺城市,形成城市创新驱动力。
记者: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寻找城市创新驱动力?
夏雨:2014年,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首次提出“创新城区”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在一个特定城市空间里,集聚着研发机构、创业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机构,这个区域的居住、办公、商业、文化以及公共服务是混合交融的。这种物理空间,对创新人才的集聚、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辐射等都极为有利。
“创新城区”有3种发展模式。一是“创新源驱动”模式,主要是以大学为核心,与创新产业化、市场化的企业形成大规模集聚的区域。二是“城市区域再造”模式,主要是传统老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改造物理空间,引进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和企业,重塑新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形态。三是“城市化科技园”模式,主要是离城市较远的科技园区,通过增加城市功能,为创新创业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区域。比如,智慧湾属于“城市区域再造”模式,张江高科技园区大体属于“城市化科技园”模式,杨浦区则属于“创新源驱动”模式。
上海正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如何从更大空间,用更短时间和更高效率来营造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要素,值得思考。从总体上看,张江、杨浦这两种模式固然重要,但远远不够。第二种“城市区域再造”模式,对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从发展空间看,上海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大约620多平方公里,外环到中环两侧大约40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相当一部分是过去的工业区或工业、仓储等传统产业集聚地,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产业空间。这些空间,让大量科技园、科创园、文创园的产生成为可能。同时在这些区域导入大量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人才之后,传统的老城区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园区内举办的钢琴音乐会
记者:在您看来,“城市区域再造”模式的开发仍大有可为。
夏雨:除了中心城区,如果在上海一些次中心区域内,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1—3平方公里的“创新城区”,使它们成为上海城市创新人群、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成果和创新文化的落脚点,那么,这种星星之火,将会形成推动整个上海科创建设创新高地的燎原之势。
当然,对“城市区域再造”更新模式,仍有不少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怎样进一步探索规划创新,在用地功能混合兼容上有新突破;怎样将分散的园区形成联动,与社区形成融合,最终实现产业从厂区到园区,再到社区、城区的迭代升级;怎样将创新城区的环境和氛围打造得更有标识性、更具人文气质,形成创新文化等。这些需要不断探索,久久为功。
上一篇: 老建筑二维码信息更新升级
下一篇: 浦东新场:“五创”融合撬动古镇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