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上海医大医院眼科「OPT干眼治疗开放日」活动圆满结...
5月21日,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与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OPT干眼治疗开放日在医大眼科举行。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主任陈超丽,科医人激光有限公司代表及部分康复患者参加。 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520特别联动音乐剧《剧院魅影》中...
(5月20日,上海)梦之乐章,华丽启幕,传奇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登陆申城,作为沪上高端生活方式风向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剧院魅影》中文版特别联动,在520将现场化身华丽剧院,为广大消费者和粉丝...
-
深圳:高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先行示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接受采风行媒体团采访 (陈赞亮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深圳市人社部门落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
-
第27届美博会即将开幕 香水霸主颖通带来多元新潮亮点
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将于5月12日-5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美博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贸易展会,吸引众多行内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为美妆产业焕...
-
变形金刚传世之战-2023传世盛典,共同见证年度获胜...
兼具摩登气质与文化底蕴的上海,总有一股吸引年轻人前赴后继去游访的魔力。2023年5月7日,在上海外滩源的“不止空间”(原新天安堂),由孩之宝旗下品牌变形金刚(Transformers)主办的“变形金刚·传世之...
财经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上海: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
发布时间:2021/09/07 新闻 浏览:130
9月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宗明介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
在发展定位上,《规划》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两大国家战略,形成“一区五新”总体发展框架,即构建以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承载主体,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联通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新门户、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高品质的国际化新城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在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在高能级主体集聚、现代产业经济集群初显、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增强、核心功能显著提升的基础上,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和制度体系全面确立,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同时,《规划》从总体规模效益、开放枢纽功能、品质城区建设三个维度,提出16项预期性指标。
在功能布局方面,将形成“1+4”总体格局,即“一核、四片区”;。“一核”为核心区,重点推动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集聚发展,提升完善交通枢纽功能,营造创新先行的发展氛围。“四片区”为南虹桥片区强化发展国际化公共服务功能和高端服务经济,东虹桥片区突出发展枢纽经济,西虹桥片区聚焦发展会展商贸,北虹桥片区重点发展创新经济。
宗明表示,“十四五”期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将重点聚焦“一区五新”,具体包括6方面、22项主要任务——
第一,提升产业能级,将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商务会展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持续壮大商务区发展动能。
第二,放大进博效应,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做优做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第三,增强辐射功能,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的综合交通新门户。高水平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强化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功能。
第四,推进改革创新,构建高效率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通道。以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深化改革为重要抓手,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第五,促进产城融合,打造引领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化新城区。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高水平居住生活服务体系。
第六,扩大双向开放,构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