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版《上海市地图集》解答上海“十万个为什么”

新闻

故宫文具悦读季,跨越千里“书”送爱心 故宫文具悦读季,跨越千里“书”送爱心

2023世界读书日之际,人民创意旗下“故宫文具”发起“相赠好书 悦读同行”爱心捐书活动,联动15家书店及社会各...

  • 平价头等舱!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

    “这个怎么领?”“给我来一杯美式!”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户外一辆硕大的白色汽车引人瞩目,旁边的咖啡档口也是人来人往——这是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所举办的送咖啡活动。 游客在现场参加活动 2022年,曹操出行...

  • 上海医大医院眼科「OPT干眼治疗开放日」活动圆满结...

    5月21日,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与美国科医人激光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OPT干眼治疗开放日在医大眼科举行。上海医大医院眼科主任陈超丽,科医人激光有限公司代表及部分康复患者参加。 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520特别联动音乐剧《剧院魅影》中...

    (5月20日,上海)梦之乐章,华丽启幕,传奇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5月登陆申城,作为沪上高端生活方式风向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剧院魅影》中文版特别联动,在520将现场化身华丽剧院,为广大消费者和粉丝...

  • 深圳:高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先行示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接受采风行媒体团采访  (陈赞亮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深圳市人社部门落地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

  • 第27届美博会即将开幕 香水霸主颖通带来多元新潮亮点

    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将于5月12日-5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美博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行业贸易展会,吸引众多行内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为美妆产业焕...

财经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外需求涨4倍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

标杆国货品牌正扎堆上阿里国际站,像人们熟知的上海国货企业白猫,借助阿里国际站的超级星厂牌活动,白...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新版《上海市地图集》解答上海“十万个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1/08/06 新闻 浏览:136

上海一天会发生什么

创造GDP105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亿元

2000多人得到院前急救

约100万名游客在上海观光

电影院播放1.3万场电影

495个新生命诞生

270对新人喜结连理

每人大约要用掉123升水、3000瓦时电,产生1000克生活垃圾,消费支出125元

……

轨交哪个站点客流大

截至2019年,上海拥有17条轨交线路(含磁浮线),全长705公里,日均客流量1064.2万人次,正点率99.9%。

日均客流量最大的前10个站点:人民广场、虹桥火车站、南京东路、上海火车站、徐家汇、静安寺、陆家嘴、南京西路、中山公园和上海南站。

生活在上海,你有多了解这座城市?不妨先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在上海话里,“祖父”的叫法有多少种?“新上海人”主要来自哪些省份?每人每天要用掉多少水电?在遍布全城的轨交站点中,哪些日均客流最大?当夜幕降临,又是哪些商圈的夜经济最能引流?

对普通人而来,关于上海的“十万个为什么”未必都能解答,但这本“百科全书”可以。《上海市地图集》(2021版)近日发布,这是上海时隔11年再次发布大型综合性城市地图集。“上海是全国首个编纂综合性城市地图集的城市,曾在1970年、1984年、1997年和2010年分别编纂了四版《上海市地图集》,也是版本最多的城市,平均每13年左右就进行一次更新。”编制单位上海市测绘院第四分院总工程师忻静说,和过去四版相比,新版城市地图集呈现更多亮点,新增了手机信令、夜晚灯光亮度、红色景点、方言文化等多种维度的数据,全景展现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

“不夜城”夜晚灯火璀璨

观察一座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夜晚”是公认的最佳角度之一。依据夜光遥感数据,长三角光源最集中的就是上海。即便面临国际贸易挑战以及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夜空依然闪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大家却很难直观了解到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在《上海市地图集》中,工程师们对持有本市签发6个月以上有效居留许可证的外籍人口进行梳理发现,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最多来自日本、韩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来自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的也较多。

他们的生活区域也在发生变化。根据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外籍人口居住地分布图,外籍人口的生活场所逐步从市中心扩展到周边,出现散点分布的趋势,其中浦东张江和临港的集聚度变强。“外籍人口的居住变化,和城市发展、重大战略推进有很大关联。新兴地区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海内外许多人前来工作和创业。”上海市测绘院第四分院一名工程师告诉记者,以2019年为例,国内迁入上海的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和浙江。“新版地图集最大程度采用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这是和过去四版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上海在全球城市中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地图集选取权威维度进行呈现:2020年GaWC(全球城市名册城市排名)中,上海位于全球第5位,仅次于伦敦、纽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2020年GPCI(全球城市实力指数城市排名)和2019年至2020年GUCR(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经济竞争力城市排名),上海均位居全球第10位。为什么要采用具有全国、全球视野的数据?“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的视角就不仅仅是以上海为中心。所以,地图呈现也要对标一流城市,充分了解上海各项指标在全国和全球的地位。”

上海港通江达海,吴淞口到南北槽航道交叉处,日均有3300艘船只进出。这一画面化作抽象数字,成为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异指标。地图数表表明,在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年增长率中,上海港均位列全球第一,远高于位列第二的新加坡。

与众不同的是,新版地图集还采用了“最浪漫”的视角——来自夜晚的璀璨灯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夜间照明设施逐渐普及,夜晚灯光的强弱彰显了人类活动区域的发达程度。基于这个特点,夜光遥感的作用逐渐凸显,在分析城市扩张、估算社会经济总量等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结合夜光遥感数据进行辐射亮度测算后可以发现,长三角光源最集中的地区就是上海。在同一张夜光地图上,测绘工程师选取了多个比对视角,如上海之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一流城市,上海之于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之于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观察一座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夜晚’是公认的最佳角度之一。即便是在2019年国际贸易面临挑战,以及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上海这座‘不夜城’的星光依然在夜空闪耀。”一位业内人士说。

用文化地图讲历史故事

上海的城市气质,与这座城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结合建党百年,新版地图集首次推出红色景点路线,共梳理出在上海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数百个景点,包括近百位名人纪念地

用大数据统计,非物质文化也能被可视化。在许多人看来,方言里的上海话和粤语、闽南语一样自成一派,其实上海本土语言千差万别。根据考证,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苏沪嘉小片方言,根据声调的调类分合及调值特点,分为5个方言片:市区片、崇明片、嘉定片、松江片和练塘片。其中,松江片再分为松江小片、上海小片和浦东小片;市区片还能分成老派和中派。仅仅对“祖父”的称呼,就有五六种叫法。比如崇明片叫“公公”;嘉定片多叫“大爹”,少数叫“公公”;练塘片和松江片多叫“大大(阿大)”,少数叫“老爹、大爹、阿爹、公公”;市区片老派一般叫“老爹”。各个片区对“祖母”的称谓就更加多样。新版地图集对各地方言进行梳理分析,用地图直观展示出不同方言片区对“祖父”和“祖母”称呼的差异。

近年来,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共识,这一新趋势在地图上得以体现。在上海版图上,历史文化资源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对象体系中,囊括了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等点状要素;397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84条风貌保护河道等线状要素;44片、共计4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250处、共计17平方公里的风貌保护街坊等面状要素。

“上海的城市气质,与这座城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我们采用多元的文化地图讲述上海历史故事,是新版地图集的亮点之一。”忻静说。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抵沪,入驻东亚旅馆(今先施大楼内),随后搬入原麦根路32G号(今康定东路归仁里一带)临时居住;7月中下旬,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一批青年代表;7月23日晚,中共一大会议在原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7月30日晚,来自霞飞路捕房(今淮海中路217、233号商铺)的法租界巡捕出警搜捕会场,代表们转至老渔阳里2号李达、王会悟住处商议下一步安排;随后,代表们于原上海北火车站(今上海铁路博物馆)乘车前往嘉兴……这条完整的历史脉络,被新版地图集绘制成图,涉及的许多关键性历史场所至今保留完好。

结合建党百年,新版地图集首次推出红色景点路线。地图共梳理出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数百个景点,如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五卅运动纪念馆等。此外还包括近百位名人纪念地,如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周恩来避难地(礼查饭店)、田汉旧居(山海关路)等。

使用图表数据历年最多

融合大量权威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网络等社会感知大数据,以及模型模拟预测空间规划数据,最终生产出192幅地图、322个统计图表、118张图片和附录。总数据量达47.9G

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上海的一天会发生什么?答案是:创造GDP达1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亿元,有2000多人得到院前急救,约100万名游客在上海观光,电影院要播放1.3万场电影,有495个新生命诞生,有270对新人喜结连理,每人大约要用掉123升水、3000瓦时电,产生1000克生活垃圾,消费支出125元……这些鲜活的数据支撑起一个层次丰富的上海。新版地图集编制组成员告诉记者,上海一日大小事,将宏观(如城市建设)和微观(如居民生活)的各种年度统计数据都平均到每一天。为了全景展示上海,新版地图集使用的图表和数据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根据统计,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融合大量权威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网络等社会感知大数据,以及模型模拟预测空间规划数据,最终生产出192幅地图、322个统计图表、118张图片和附录。在编制过程中,由42个委办局、16个区提供数据,收集资料超过8000份,总数据量达47.9G,确保地图集更加准确、全面、科学地展现一个时期以来上海城市建设情况,见证和记录了人民城市的建设成就。

除了融合大量权威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外,还应用夜光遥感影像、实景三维模型、时空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最新测绘科技成果。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流量、手机信令、移动通信感知等社会感知大数据的知识挖掘和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空间分析是这本地图集的重要创新和亮点之一,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大型综合性地图集中应用。

以轨道交通为例,新版地图集采用测绘技术进行解答:截至2019年,上海拥有17条轨交线路(含磁浮线),全长705公里,涉及415座站点、5411辆车,日均客流量达1064.2万人次,正点率达99.9%……经过刷卡流量梳理能发现,日均客流量最大的前10个站点分别是人民广场、虹桥火车站、南京东路、上海火车站、徐家汇、静安寺、陆家嘴、南京西路、中山公园和上海南站。

“地图属于国际公认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和地图)。大型地图集编纂是‘史、图、典、志’文化工程之一。”业内专家介绍,定期出版城市综合性地图集,是全面回顾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地图集的编纂水平也是城市和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