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财经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呈现回稳向好趋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
2025年上海公园数量增至1000座以上 新增绿道1000公里以上
发布时间:2021/08/06 新闻 浏览:151
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上海,为人民群众提供“整洁、有序、美观、安全”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公园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的生态空间基础将初步形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以上,公园数量增至1000座以上,新增绿道1000公里以上,湿地保护率维持在50%以上。同时,上海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达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维持在100%,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完善由国家(级)公园、区域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乡村公园)、微型(口袋)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谋划环城生态公园带大生态圈。五个新城将创建公园城市,徐汇、杨浦滨江建成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
中心城区方面,将结合街头绿地改造、单位绿化开放共享等多种方式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郊区方面,将推进镇级公园建设,实现“一镇一园”;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改造建设乡村公园,基本实现“一村一园”。五个新城方面,将加快建设环城森林、楔形绿地、大居绿地、生态廊道等生态空间,使五个新城平均森林覆盖率达1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
上海将推进重点发展区域和转型区域的绿地建设,建成一批大型标志性公园,以及庄行、合庆、漕泾等一批郊野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大生态圈方面,将推进外环绿带功能提升和楔形绿地建设,探索吴淞江等生态间隔带建设,联动打造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基本形成“一大环+五小环”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全面巩固垃圾分类实效,确保全市垃圾安全有效处置,打造全国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示范城市。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上海将把垃圾分类纳入各级政府行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化平台,深化智能化监管在垃圾分类各环节的监督作用,实现生活垃圾全过程可看、可溯、可查、可控,促进相关主体落实责任、规范运行。
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上海将指导各区落实可回收物政策制度,加快培育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完善可回收物资源利用产业布局,修复和维持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再利用体系;搭建长三角再生资源回收与末端资源化利用企业的互联互通平台;规范生活源有害垃圾收运管理,形成大件垃圾分类投放、预约收集、专业运输处置系统。
相比分类投放和收运处置,在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是更为低碳环保的出路。“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比如推进商品包装、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推进规模化菜场湿垃圾就近就地源头减量,加大净菜上市力度;倡导光盘行动、适度点餐,将落实情况纳入餐饮服务单位文明创建的指标体系,使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