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创新吉祥符号致敬首个非遗春节 祝福每个“卓”尔不凡...
2025年蛇年,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为了庆祝这一独特的春节,爱他美从传统节日之美中汲取灵感,糅合对锦绣未来的美好祝愿,推出“卓·傲·ZHUOAO”吉祥符号,致敬首个非遗春节。 这一合体符号既传承了“...
-
星光璀璨服务典范——记客服明星王春的先进事迹
在繁忙而琐碎的客户服务工作中,总有一些人凭借他们的热情、专业和耐心,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王春,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公司客服部投诉处理调度室的班长,她以卓越的服务质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客户...
-
Syensqo发布企业中文名称“世索科”
2024年12月19日,Syensqo发布企业中文名称——“世索科”。谈及将企业中文名定为“世索科”的原因,Syensqo中国区总经理刘阳表示:“世世代代探索科学的世索科将坚守不断创新的探索者精神,做中国发展的长期建设者,做行业低...
-
客户有需要,刚好我专业——记淄博联通智家工程师胡志强
胡志强是淄博联通张店区科苑片区网络维护班班长,十几年如一日,练就了一身装维技艺,各种疑难工作似乎都难不倒他,在对待客户上,他更有一番心得。 他常说: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要想取得客户信任...
-
联通好服务、用心为客户:服务基石——宋媛珊
宋媛珊是淄博市高新区分公司华光路营业厅的一名营业员,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便一直坚守在营业窗口,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服务发展,用甜美的笑容和敬业之心温暖着每一位客户,为淄博联通树立了良好的窗口...
财经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
WEEX编译|9月CPI基本符合预期,但通胀阴霾未完全...
作者:Greg Cipolaro,NYDIG 全球研究主管 编译:WEEX 交易所 阅读提要: ● 相比 2022 年俄乌事件,以色列冲突期间加密市场量、价明显低迷。 ● 随着行业逐渐向现货 ETF 迈进,一项指标显示...
上海制造业“十四五”提出18项指标,三大产业规模倍增
发布时间:2021/07/15 新闻 浏览:962
上海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明确,按照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三大主线实施多项举措。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开关于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保持与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比重,制造业发展速度力争高于“十三五”时期,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3+6”新型产业体系
“十三五”时期,上海工业总产值从33212亿元提高到37053亿元,平均增速2%;工业增加值从7110亿元提高到9657亿元,平均增速2%。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完成“十三五”目标。
根据规划,在指标体系上,从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品牌显示度、数字化转型几个维度提出了18项指标。例如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化突破数量达到300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达到50个左右,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100台/万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
关于发展重点,则是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三大先导产业力争在2019年“上海方案”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倍增。
例如,集成电路以自主创新、规模发展为重点,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全产业链能级。打造国家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支持新型指令集、关键核心IP等形成市场竞争力。制造封测,加快先进工艺研发,支持12英寸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和特色工艺产线建设,争取产能倍增。
人工智能,促进全面赋能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支持企业引进开发人工智能产品和系统,提供可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而在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集群方面,提出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发展,提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例如,到2025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通讯研发制造高地,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早在2018年,上海就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6月,上海又发布了《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根据赛迪顾问的《2020年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上海以总分84.4排名第一,蝉联冠军。
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陶传亮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从规划也可以看出上海注重产业增加值占比。“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占比达到25%,“十四五”提出基本稳定的要求。从重点产业上也可以看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明确提出“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这次的产业体系也再次把时尚消费品作为重点产业,时尚消费品产业里也包含时尚服饰、特色食品、智能轻工等相对传统的产业领域。目的是要保持上海的制造业能级,防止空心化。
加快产业数字赋能
规划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强化项目投资牵引、培育卓越制造企业、促进产业人才汇聚、加快塑造产业名园、推进低碳发展、服务商循环新格局。
例如,在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方面,推进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制造业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增强“上海制造”数字化竞争力。到2025年,建设20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打造300个AI+制造业示范性应用场景,建设25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完成1000+工业场景的APP化,带动20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双管齐下实现产业数字赋能。产业数字化作为经济数字化的重点,通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对企业进行改造,最终以智能工厂和AI+制造业示范性应用场景作为呈现,务实推动制造业的升级。”陶传亮告诉记者。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几个不同层面中,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上海近日公布了《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力争未来三年,上海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区总裁石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上海的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中国区的主场,他们希望通过上海这个重要链接来整合资源来服务上海的几大高端制造业,并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上海的制造业 “十四五”规划也让像他们这样的全球企业对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除了产业任务空间发展等内容,方案还特别提到了人才汇聚的具体措施。
方案明确,按照“人才+项目”的方式,以产业领军人才、产业青年英才为重点,加快引进培育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2025年,引进培育1000名产业领军人才和产业青年英才,每年支持200名左右。
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人才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BOSS直聘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0海归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海归应届生同比增加72.9%,超过半数的2020届海归人才期望在一线城市发展。在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对海归人才的吸引力稳居榜首(19.2%)。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孵化的企业曼恒数字董事长周清会对记者表示,高新技术企业和普通办工厂不同,最需要的就是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比如,他们公司的首席科技官(CTO)也是和周清会一样毕业后从外地来沪,由于专业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类相关,在别的城市不容易找到对口工作,就来了上海。“如果十几年前创业时没有吸引到一批高端人才的加盟,可能就失败了。而上海的这种集聚人才效益还在持续。”
就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吴金城表示,上海有全国52%的5G人才,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33.7%的人工智能人才,全国25%的创新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