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景区、商铺和小区都有了更智能精细的治理新路径 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发布

新闻

平价头等舱!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 平价头等舱!曹操出行专车登陆上海

“这个怎么领?”“给我来一杯美式!”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户外一辆硕大的白色汽车引人瞩目,旁边的咖啡档口...

财经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外需求涨4倍 跨境直播风起,标杆国货扎堆上阿里国际站:白猫海...

标杆国货品牌正扎堆上阿里国际站,像人们熟知的上海国货企业白猫,借助阿里国际站的超级星厂牌活动,白...

  • 2022年上海券商共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2245亿元

    4月7日,上海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证券经营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证券经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年共保荐了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主承销...

  • 用收税大数据帮企业“牵线搭桥”的“云链通”再升级,...

    近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机关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云链通3.0项目方案,加快了示范区税收大数据助企的步伐。 税务云链通项目最初发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

  • 上海杨浦:打出人才组合拳 攀登双创新高峰

    4月7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杨浦区GDP总额达到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

景区、商铺和小区都有了更智能精细的治理新路径 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发布

发布时间:2021/07/08 新闻 浏览:177

游人如织的田子坊,是上海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她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模样:游客爱她的光鲜文艺,居民爱她的烟火气息,管理人员见到的却是可能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而今,在“一网统管”科技赋能下,管理人员不必整天“提心吊胆”,可以更加淡定地“防患于日常”。

图说: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发布 主办方供图(下同)

7月7日,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发布。在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总体部署下,黄浦区联合华为生态聚焦城市安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包括田子坊在内的景区、商铺和居民小区等,都有了更加智能精细的治理新路径。

入驻田子坊要签“数治”协议

今年清明前后,田子坊咖啡店老板林生(化名)遭遇了惊险一幕。这天晚上10时,林生结束营业回家休息,却忘记将电器全部切断电源。凌晨时分,林生在家熟睡之际,店里未关的电器意外发生自燃。

危险一触即发,关键时刻,林生之前在店铺里安装的消防感知设备发挥了作用——田子坊综合管理系统实时收到烟感告警,第一时间通知消防站值班人员,消防队员带上灭火设备赶往现场,破门而入,及时消灭火情,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田子坊内都是上世纪20年代木屋结构老旧房屋,共计建筑154幢、商户数量300多家,空间分布密集,且仅有3个出入口,疏散通道狭窄,游览参观的客流量极大,一旦发生房屋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管理上的难点痛点,也让数字治理手段成为田子坊提升治理水平的刚需。

为了有效防范各类隐患,田子坊管理办公室推荐各类市场治理主体购买各类感知设备——接入240多个烟感设备,能够第一时间察觉消防隐患;70多个倾角仪,一旦店招店牌松动倾斜,即可检修固定;布设8个客流眼,实时感知区域人员数量与密度,一旦超过预警人数即启动大客流管控预案;同步配置专用消防站,消防员24小时值班值守……

田子坊管理办公室将涉及城市安全的管理要求制定了准入规范,并提供租赁或一次性购买等不同的套餐选择方案。目前,田子坊已经与145个商户签署了数字治理协议,商户在窗口办理入驻手续时,必须要签订《田子坊地区数字治理使用及服务协议》,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配置相应设备,承担自身管理职责。由此,政府与市场主体形成了紧密衔接的协同工作模式。

景区之外,老旧小区也成为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的最新应用场景之一。

位于黄浦区的春江小区,最近在应对高空抛物这类高发安全事件时显得更为从容。小区物业通过智能化手段,一旦监测到高抛事故,就会向物业实时推送预警,精准到户;如果造成人员伤亡,物业可以一键上传请求城运中心支持。类似这样的善治场景还不少,比如,在住宅电梯安全方面,对非机动车进楼道等及时识别,消除隐患;结合智能门禁、居家用水等多个数据,对小区特殊老人群体加强服务和关怀……智能化的手段,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发布

现代治理,从一栋楼蔓延开去

田子坊与春江小区,是上海复杂多样的城市形态的缩影。

常住人口2487万、市场主体270多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电梯24万余台、建筑总量13亿多平方米……面对超大的城市管理基数,上海正在摆脱传统的管理方式,紧抓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牛鼻子”,以升级建设“一网统管”为抓手,探索更加智能、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新理念和新路径。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2月25日,上海“一网统管”首次发布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以百年老建筑南京大楼为试点,打造一栋1:1数字孪生大楼,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人物、事件、道路设施等,都在数字世界有了多维、实时、动态的虚拟印象。目前,南京大楼已检测到开窗、吸烟、消防通道占用等安全事件近百次,积累各项数据超过百万条,经历了五一、端午、党的百年华诞等多次大客流考验,已取得较好实战效果和示范意义。

“作为城市最小单元数字治理成果1.0版的南京大楼,攻克的难题是将实时动态的‘人’的数据引入了数字孪生虚拟世界;这次发布的2.0版本,重点在于围绕人们的不同需求,探索怎样通过更好的数字管理服务于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告诉记者,例如在春江小区等老旧小区,高空抛物是难点,在田子坊,消防安全是难点,这些都通过“数治”手段加以解决。

9月下旬,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三期成果也将推出。徐惠丽透露,3.0版成果可能会更关注联动关系,最终要在城市的数字底座上形成更好的协同管理。她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就好比是买房子,1.0时住进了人,2.0时我们要考虑怎样让人住得更舒适,3.0时要考虑邻里关系。”

最大的智是众智,最强的力是合力。为了支撑更多最小管理单元快速建设,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智能体应用与服务赋能中心正式成立,定位生态培育,搭建基层治理供需交流平台,摸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长效机制。目前,最小管理单元建设已聚合50多家生态伙伴,首批提供了消防安全、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高空坠物、非机动车安全、电梯安全等20多种数字治理解决方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机制。

让现代治理引领城市未来,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感知一栋楼,联接一条街,智能一个区,温暖一座城”的美好愿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