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菁活植物活性水上市: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无缝...
2025年3月18日,“菁活植物活性水新品发布会”在第一食品南京东路店四楼顺利召开。此次发布会以“菁萃天然 活力新生”为主题,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关键词,邀请各界专家、企业代表等50余位嘉宾,共...
-
《今天不说话——杨烨炘的静默宣言》艺术展在沪开幕
在当代艺术的广阔舞台上,“今天不说话”无疑是一个独特而引人深思的项目。自2014年由知名艺术家杨烨炘发起以来,这一行为艺术项目不仅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上海艺术家...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郭成杰:长和港口未来主人翁不是美国公司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最近,港口业务的变革再次引起了关注,特别是长和集团计划出售其在香港和内地以外的码头业务。这一举动不仅与全球航运业的趋势有关,也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未来的经营者究竟会是谁?根...
-
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开展“争做文明有礼中建人”“...
三月芳菲映初心,巾帼筑梦绽芳华。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于3月7日组织开展“文明有礼中建人”暨“赓续百年荣光·绽放巾帼风采”主题活动,通过踏青赏春、健康科普、艺术创作等多...
财经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
扬帆自贸,浦赢四海 浦发银行自贸金融纪实宣传片,...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的10周年。10年来,浦发银行作为自贸金融服务的先锋银行,始终追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步伐,一路见证了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与蜕变。深耕自贸区金融服务10载,浦发...
-
WEEX编译|9月CPI基本符合预期,但通胀阴霾未完全...
作者:Greg Cipolaro,NYDIG 全球研究主管 编译:WEEX 交易所 阅读提要: ● 相比 2022 年俄乌事件,以色列冲突期间加密市场量、价明显低迷。 ● 随着行业逐渐向现货 ETF 迈进,一项指标显示...
上海电机学院深耕“一田四地”, 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22/12/02 教育 浏览:308
“一田”引领,创新激发产教协同展现新活力;“四地”推进,携手推进产教融合进入新阶段!在日前举办的上海电机学院产教融合推进大会上,院长龚思怡提出,要深耕“一田四地”,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据了解,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电机学院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上海优势、临港模式、电机品牌”的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扎根临港融合创新”,这场产教融合大会释放哪些信息?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激活创新策源和产业转化潜力,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回答好的新时代问卷。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在69年的办学历史中因产而生、随产而进、偕产而兴,与行业、企业合作密切,富含产业基因。学校坚持并不断深化探索产教融合特色发展道路,就是要依托悠久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经验,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创新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路径,进而推动教育与产业更全面地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会上,上海电机学院分别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电气集团、上海临港集团、积塔半导体,以及中国商飞上飞公司、东航技术、春秋航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和建设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上海市重型燃气轮机气动实验研究联合创新中心(筹)、产教融合示范区发展研究中心、“动力之城”研究院、氢能中心实验室、车规芯片工程实现联合实验室、航空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功能性平台。会议还宣布设立“上海电机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基金”,首期已募集资金2700万元,将全面用于支持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深化开展。
image.png
根据协议,上海电机学院将与签约单位携手,在学科专业建设、产业人才共育、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双向流动等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借助“上海电机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基金”的支持,更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政策理论、发展模式、机制创新、项目和平台建设研究,更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更有力推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
据了解,本次产教融合推进大会以“扎根临港融合创新加快建设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邀请企业专家和高校学者将开展近二十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论坛活动,围绕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从人才培养、平台合作、产业学院建设、课程改革、协同创新、工程实现、成果转化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经验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为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经验,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image.png
“一田四地”融合赋能,打响产教融合的“电机新品牌”
上海电机学院“因产而生、随产而进、偕产而兴”,创办近七十年来始终伴随着新中国工业的发展而成长,始终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始终坚持与产业共呼吸、与企业同发展,始终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发展道路,累积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了10万余名卓越的现场工程师。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学校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高度契合,近年来学校扎根新片区,“小电机、大锻件、智能造、产教融”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和“最电机、最临港、最产教融合”的事业发展新品牌逐渐成型。
龚思怡提出,要深耕“一田四地”,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一田”即建设产教融合制度创新试验田,强化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开放共享,为新片区产教融合制度创新探索新路,为推动四链融通贡献电机智慧;“四地”即把学校建设成为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基地、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一田”积极引领,“四地”逐次推进,有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据介绍,根据《上海电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电机学院将以“建设产教融合制度创新试验田”为引领,不断探索机制创新,激发产教协同活力;将以建设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基地、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基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多种途径,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一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新片区产业布局。统筹校内优势资源,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聚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现代服务等高水平特色专业群。进一步推进“临港电机现代产业学院”“航空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深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工学交替和“3+1”“2+2”等“订单班”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完善“三双四共”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全程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二是拓展产业类人才延揽渠道。与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全职引进一批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服务国家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和企业创新发展;柔性引进一批产业教授、产业导师和产业讲师,优化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完善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保障,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和相关政府事业单位建设一批高水平定点产教融合型师资培养基地,营造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生态。
三是服务区域产业布局,打造高水平“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群”。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在能源动力、民用航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行业头部企业协同创新。携手头部企业共建氢能创新研究院、“动力之城”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助力“国际氢能谷”、“动力之城”核心区和“东方芯谷”建设。联合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等,共同打造10个以上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工作站,充分发挥工作站作为产业链和创新链联结枢纽的作用,强化校企科技成果、科研资源、科技人才的协同匹配,为企业提供测试分析、技术咨询、专利申报、标准制定等技术支持,为校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服务。
龚思怡表示,上海电机学院将学校将以本次产教融合推进大会为新的出发点,加快建设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步伐,坚定不移地扎根在临港新片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锚定“中国特色、上海优势、临港模式、电机品牌”发展目标,加大开放合作、制度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着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推动学校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使产业需求捕捉更加精准、协同育人途径更加多元、协作发展机制更加通畅,合作主体活力更加迸发,不断将“产教融合”的特色与品牌擦亮、打响,为上海及临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