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写论文、做课题,你怕了吗?老师人人下场,教育科研给奉贤教育带来这些变化……

新闻

用心倾听 用爱行动 “听见美声音”圆梦音乐诗会成功举办

  在第三十四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四川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综艺音乐事业部岷江音乐频率、城市...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写论文、做课题,你怕了吗?老师人人下场,教育科研给奉贤教育带来这些变化……

发布时间:2022/11/05 教育 浏览:120

如果关注过奉贤中学微信公众号,就会发现,学校推文的每篇文章前,都会加上“潜能教育”的字眼。

从2010年到2022年,从激发潜能到潜能教育,上海市奉贤中学近12年通过一系列龙头课题的研究,助推了“潜能教育”品牌的形成。

教育科研给区域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11月2日下午,以“评价·治理·创新”为主题的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奉贤专场,暨奉贤教育“评价与治理”成果展示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

近年来,奉贤教育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有研究、需求有指导、研究有保障”的区域科研工作新格局,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也可以带着泥土的味道

新学期,奉贤区解放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穿着黄马甲上岗了。这些刚刚升入大班的小朋友,成为小小志愿者,引导其他小朋友洗手、晨检、帮小班的弟弟妹妹找到教室……

刚刚上岗的孩子们热情满满,抢着干这干那。但过了没多久,老师们就发现,孩子们对于做志愿者的热情下降了。

于是,一场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孩子们七嘴八舌,“每天要做45分钟的志愿者太累了,我站不住”“别的小朋友可以在操场活动,我只能在门口站着”……

孩子们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可以轮流,每个人15分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大班的同学其实不需要我们引导,等中班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到了入园时间(疫情防控下,不同年级错峰入园)我们再上岗”……

与孩子们讨论并形成新的志愿者工作方案后,孩子们又高高兴兴地穿上黄马甲上岗了!

参与这场讨论的一位教师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放进了自己的“教师成长档案袋”中,“看见孩子的成长,也看见自己”,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回顾、反思提供材料。

不同阶段教师的成长档案袋中放着不同的宝贝——阶段小结、个人规划、专业发展评价、幼儿园观察记录,当然,还有获得的荣誉。

教师成长档案,是解放路幼儿园《基于评价的幼儿园教师发展培养机制适宜性实践研究》课题中的一小部分成果,在这个课题的3年研究中,园长顾春华带领幼儿园教师立足实践,不断反思调整,优化了更适宜教师发展的培养机制,促进了幼儿园乃至整个集团园所教师队伍的蓬勃向上,更以“造血—换血—输血”的循环发展模式,提升幼儿园现代化内部治理的能力,也推进了区域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解放路幼儿园的这一课题,也是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领衔的上海市哲社课题《基于学校评价的区县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的一个子课题。

据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竹林介绍,该课题历经三年多的实践和研究,2021年已如期结题。通过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带动了八大子课题,以基地学校为载体,遍布了幼、小、初、高4个学段和教育专业机构等,子课题的研究内容涵盖教育内涵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列入了区级重点课题。

张竹林作主旨报告“评价·治理·创新——基于现代学校评价的区县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在此基础上衍生了众多由基层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科研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对标课题衍生的系列子课题,形成了“一线穿珍珠”这样一个良好的辐射效应、示范效应。真正实现了科研从一线中来,带着泥土的味道,实现在泥土中扎根,扎根群众,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校校有课题,人人有研究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在“点燃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实践“让每一个生命都闪光”的办学追求。

“怎样让每一个生命闪光?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闪光?”一直是萦绕在校长何哲慧脑海中的问题。

3年前,学校开启了市级哲社课题的子课题——《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研究》,构建起一套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校本评价系统,通过数字赋能评价,点燃学生的成长梦想。

围绕“绿太阳”课程目标,奉教院附小以培养会感恩、会担当,会读书、会运动,会劳动、会才艺,会合作、会探究的“八会”附小人为评价目标,以电子班牌和移动终端为评价手段,结合学校吉祥物“太阳宝贝”,首先制定了评价的五大基础模块,即美美(思想品德)、慧慧(学业水平)、康康(身心健康)、强强(主题探究)、能能(个性发展)。

学校统整不同评价维度的表现水平标准,制订各模块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化和可视化。学校同时搭建信息化评价平台,实现从数据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到数据反馈的循环运作流程。最后,形成校本评价策略,呈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图谱,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提供依据。

今年中考中,奉贤区实验·崇实联合中学的3位学生,在“名额分配到区”批次考入上海中学,而上海中学在该批次分配到奉贤的名额只有4个,这样一所郊区初中有何秘籍、老师有何法宝?

事实上,在20年来,学校曾面对了不同的困境。

校长陈琳回忆说,本世纪初,新教师不愿来,好教师留不住,学校骨干教师一度流失严重。学校在区级重点课题《初中学校以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机制的研究》和《以教师的协同发展促学校内涵发展》的带动下,在内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队伍建设“造血机制”,使学校走出了困难低谷期,促进了队伍的内生发展。

2014年,奉贤区实验中学崇实校区开办。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挑战:职初教师占比近40%,在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等方面亟待提升;老教师占比近25%,部分教师专业发展后劲不足,进入瓶颈期。

学校再次以课题为引领,区级课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评价策略研究》围绕“评价激活”和“发展空间”这两大治理要素,让老教师发挥课程建设力和教研引领力,使评价成为激发老教师专业发展后续力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的过程。

2019年,学校开启市哲社子课题——《初中学校基于卓越绩效评价的教师队伍治理实践研究》,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开展研究,构建了涵盖绩效制定、绩效实施与分析改进三大环节的学校教师队伍治理模式。实践证明,绩效评价是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智慧和乐业情怀被激活,收益的,则是更多的学生。

奉贤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蒋东标说,奉贤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教育学院从事区域教育发展的调查研究、决策咨询、学校发展指导、成果总结以及交流推广,发挥区域教育科研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功能,形成“点线圈面体”科研服务模式,基层一线广大教师扎根实践、关注课堂,关注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普教科研生态氛围。

奉贤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蒋东标致辞

蒋东标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奉贤提出新成长教育的理念,顶层设计新成长教育行动纲要,推出教育管理研究部门领衔新成长教育研究项目、基层学校校校都有新成长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新成长教育专题研究的工作理念,形成了良好的区域科研生态。

龙头课题助推品牌发展之路

在奉贤,有一所被公认为“从进口到出口增值最大的学校”——奉贤中学,在校长林春辉看来,正是龙头课题助推了学校“潜能教育”品牌发展的科研之路。

然而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激发潜能的模式在哪里?如何构建激发潜能的环境?潜能教育怎么系统构建?三个问题摆在林春辉面前。

2010年,学校急需开辟高品质发展新道路,基于学生潜能发展,尝试摸索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立项市规划课题《城郊高中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实践研究》,开展基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各项教育改革,历经三年,从激发学生的动力潜能、志趣潜能、学习潜能、创新潜能四个方面作探索,初步找到了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课题获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也摸索出人才培养的雏形。

2014年,学校立项市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激发高中生潜能的学习环境建设的行动研究》,建构大数据背景下激发高中生潜能学习环境建设模型,新建两万平方米的科创大楼,完善科创苑、文创苑和艺术苑的设施,优化教育空间、软硬件设施,为学生潜能释放提供保障。

在潜能教育的系统构建中,学校分别从精进教师研修、发现学生潜能,完善课程结构、唤醒学生潜能,改善教与学方式、唤醒学生潜能,重构学生评价、激发学生潜能四个方面入手分别立项课题,通过一系列市、区龙头课题进行系统探索,逐步凝练潜能教育思想。

林春辉说,以科研促进学校发展之路还会坚实走下去,在新成长教育的大格局中深化潜能教育。

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说,奉贤中学在三个问题的解决中,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走出困难,并成功打造出品牌。

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

他对奉贤教育40年来的工作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奉贤区从上至下,对教育科研高度重视程度,形成了区(县)长、局长、校长等为主导引领重大课题(项目)带动群众性科研的良好风尚;奉贤区针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需要提升的问题深入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思维;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科研制度,成为教育科研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使得奉贤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表示,奉贤的教育科研发展体现了“两个引领一个支撑”:领导对课题的引领,让课题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活跃了区域的科研氛围;校长院长以身示范,带领教师开展研究,特别是参与学校、校长注重教育科研,以科研引领学校发;区教育学院充分发挥母机和纽带作用,把任务转化成学校和老师的研究任务、研究主题,更好地支撑了教育科研的进行。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

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表示,40年来,奉贤教育科研砥砺前行,从自发走向自觉,在科研先导意识的增强中,不断激发教师科研热情;从零碎走向系统,在科研管理制度的完善中,有序引导科研规范发展;从单项走向长效,在科研工作机制的创新中,持续完善科研服务模式;从倡导走向培植,在区域科研环境的优化中,积累丰富的科研“资源”;从头雁走向雁阵,在研究型队伍的培植中,逐渐形成“雁阵”效应。

他同时希望奉贤教育科研接下来要聚焦新成长教育研究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家校合理育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励和学校创新管理等六个角度,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解决作为重点,建立保障机制,激发每个学校、每个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力,为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