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周末美育课堂推出,“陪读”家长有课上

新闻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 北京重卡首台车下线即交付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 北京重卡首台车...

3月28日,中国首个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暨北京重卡首台车下线仪式在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举行。...

  •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宝山4个项目获上海产学研合...

    第十四届“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日前揭晓并颁奖。在各区及相关市级部门选送的200余个项目中,有4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宝山区4个产学研项目榜上有名。其中,上海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

  • 居民“办事”不出小区!上海首个区试点个人政务远程...

    3月29日,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该区在全市首个试点的“静邻帮办”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区14个街镇的246个居委会。132项个人政务事项,...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财经

占全市GDP约13%,从业人员人均产出170万元,上海文创产业为什么强 占全市GDP约13%,从业人员人均产出170万元,上海文...

2022年上海文创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约13%,文创从业人员人均产出达170万元,凸显产业发展的韧性和活...

  • “京沪携手”,闵行在北京牵手“新伙伴”

      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会同闵行、虹口两区投资促进部门,在北京开展“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近200家在京企业...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周末美育课堂推出,“陪读”家长有课上

发布时间:2022/02/26 教育 浏览:89

春季班共开设39门课程。其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总校22门课,各区教学点17门课。预计招生1千余人次,三分之二为新课程。今年同时推出浦东、静安、闵行、嘉定、金山、奉贤和临港7个教学点。

公共文化服务永远可以再进一层。2021年10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针对“双减”推出周末美育课堂试运营,声乐、戏曲、国学等13门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但项目负责人陶欣发现,常有家长站在国学班门口,满是期待地问:“能不能进去一起听?我愿意多付点钱。”这让他意识到,传统文化热潮之下,很多家长也想和孩子一起“补课”。

今天,市群艺馆在市文旅局指导下,推出2022周末美育课堂春季课程,将于2月28日启动网上招生报名工作。今年在青少年美育的基础上,也关注到“陪读”家长,39门课程中包含5门亲子课程。除了市群艺馆总校之外,今年同时推出浦东、静安、闵行、嘉定、金山、奉贤和临港7个教学点。

家长孩子同上一门课

此次春季班共开设39门课程。其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总校22门课,各区教学点17门课。预计招生1千余人次,三分之二为新课程。

去年,考虑到孩子们写完书法作品需要装裱,学完沪语还有对话需求,周末美育课堂特别开设书画装裱和沪语2门成人课程。没想到,有些孩子居然是陪家长来学习的,“因为爸爸想来学装裱,就给我报了书法课。”

尽管馆里会给“陪读”家长们准备座位,但大多时候他们只能刷手机,甚至捧着电脑加班。对国学等“老少咸宜”的课程,很多家长也有兴趣听。随着课程扩容,今年的课程设置照顾到了“陪读”家长的需求。陶欣介绍,今年周末美育课堂春季班开出5门亲子课程,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同一门课分为成人班和儿童班,比如同是沪语课,针对成年人和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心理,开出《沪语成人启蒙教学100句》和《囡囡沪语儿歌古诗诵读》。另一种是家长和孩子可以同上一门课,如总校的《中式点心亲子班》《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入门》,分校的《木艺亲子班——中国的“乐高”》等。

目前,“亲子班”还在探索阶段,主办方与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兼顾成人和孩子的心理特征,既不让孩子“为难”,也不让家长“无挑战”。在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看来,亲子共学、营造家庭美育环境,是未来周末美育课堂的方向,“后续会逐步推出更多亲子班以满足家长和青少年的需求。”

去年秋季班试运营中,传统文化艺术课最先被抢光,今年春季班延续并加大了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比例。课程不仅集齐“琴棋书画”四大“雅趣”,还有《竹笛启蒙》《戏曲表演启蒙》等。今年还推出《中外经典合唱作品》,以及融合国外教育理念、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公主寻梦记主题应用科学教育》等。“我们希望做一些新尝试,通过市场反馈来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方向。”陶欣说。

优秀师资公益价格

周末美育课堂秉持公益价格,春季班12次课,除亲子班1200元外,其他课程为800元,远低于市场价。同时,市群艺馆也更注重与社会机构错开市场定位,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艺术普及与引导作用,引入社会机构较少的冷门传统文化课程,大多课程设置为入门启蒙级。

周末美育课堂的师资力量也为人称道,在授课老师名单中,三分之二为高级职称,不乏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黄轶群,全国花样跳绳冠军、花样跳绳一级裁判员、教练员王晶等行业翘楚。沪语课教师里,还包括地铁16号线、17号线的沪语播报员牛美华。

算上沪语说唱,今年周末美育课堂共有5门沪语课程,加上市民艺术夜校的6门,一共有11门沪语课。“今年会形成沪语学习热。”市群艺馆培训部主任徐皓记得,去年的沪语成人班结业正赶上电影《爱情神话》热映,学员们就以片中三位女性的对话为蓝本排了小剧场,展演时笑倒一片。今年,《囡囡沪语儿歌古诗诵读》被送往临港分校,上课地点就在滴水湖畔的艺术园区。“上海有很多中学在临港开设分校,大部分学生都是新上海人子女,他们很希望学习沪语,了解上海文化。”

从课程公布到2月28日上午10时开票,为了让家长做好准备,主办方特意留了几天时间。培训部工作人员办公室椅子是有轮子的,方便快速来回接电话。下班前,他们会做好“固话转手机”的呼叫转移,从发布到报名的3天时间里,预计手机会响个不停。“其实,已经有眼尖的家长发现去年的课程表更新了,在提前做攻略。”最近,陶欣和徐皓陆续接到电话咨询,很多去年抢到过课的家长都希望二刷,还有不少市民艺术夜校“老生”抱着“群艺馆出品必属精品”的态度期待亲子班的开启。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文化馆(群艺馆)要“坚持以群众基本文化艺术需求为导向,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最近,市群艺馆还和附近中小学合作,下午3时后邀请学生进馆,在展厅、非遗图书馆等区域自由参观学习。吴鹏宏表示,作为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将在现有公益培训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培训课程,拓展线上教育渠道,积极开展“老年艺术大学”“市民艺术夜校”“周末美育课堂”等延时、错时服务,努力满足各年龄层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周末美育课堂总校将于3月19日开学,分校3月26日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