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同济大学:党史学习赋能世界一流大学创建

新闻

居民“办事”不出小区!上海首个区试点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实现全覆盖 居民“办事”不出小区!上海首个区试点个人政务远程...

3月29日,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该区在全市首个试...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 两路10千伏“绿色通道”直送上海东站,接电提速20%

      3月25日,上海市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开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收到项目用电申请商办函后,仅用时64天就完成了全部两路10千伏临时施工建设用电送电,比同等体量临时用电接电提速20%。 上海...

  •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加入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的阵营,又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时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兵走...

财经

“京沪携手”,闵行在北京牵手“新伙伴” “京沪携手”,闵行在北京牵手“新伙伴”

  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会同闵行、虹口两区投资促进部门,在北京开展“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3上海...

同济大学:党史学习赋能世界一流大学创建

发布时间:2021/11/11 教育 浏览:103

“在思想上,我们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深化全校师生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性以及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重任的认识,建设符合‘三新一高’要求的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近日举行的“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推进会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方守恩在线上讲话中强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同济大学传承学校红色基因,用好学校学科特色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的顶层谋划,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红色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用诗歌做微光里的一枚响箭,穿过茫茫的黑暗森林,直到直面敌人的狰狞嘴脸,以笔为戈,铸诗成剑!”6月10日晚,同济大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铸诗成剑》首演。该剧生动展现了“左联五烈士”之一、同济大学杰出校友殷夫以笔为戈、用诗歌坚持战斗的光辉革命历程。

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同济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挖掘党史、校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系列红色艺术精品接连在校园舞台上演。

原创红色艺术精品,让师生们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音乐表演等专业教学实践相结合;置身于一处处革命圣地,教师们用心触摸历史细节、感悟革命精神。

今年7月,140多位来自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管理、教辅一线的教师,分别组成“高层次人才”“骨干教师”和“民主党派教师”3支实践队,分赴江西井冈山、福建古田、贵州遵义三地开展为期4至5天的社会实践,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皓感慨地说:“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都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并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取得胜利。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

“我为师生办实事”着力解决“急难愁盼”

在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一栋学生宿舍楼下,一处名为“同心小筑”的学生社区积极心理体验中心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从5月起,学生除了可以在这里参加心理工作坊、聆听心理讲座外,还可以参与全新的朋辈心理支持项目“Walk In时刻”。周末时分,心理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作为见习心理咨询师在此值班,学生无须预约,便可在心理有困惑时及时获得心理疏导和支持。

同济大学党委以“我为师生办实事”为主题,把学习党史同服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八个专题的实践活动,确定学校层面要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努力把学校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师生心坎上。

学校各学院党委围绕各学科发展实际,一件件实事已陆续推进完成。经济与管理学院加强嘉定校区硬件建设,进一步增设并整修学生工作室、学生活动室、会议室等,提供250余个学习工位,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互动交流学习环境。外国语学院设立“先锋值班日”,打造党员综合服务实体,围绕学业辅导、就业建议、情感倾诉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

在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中,一个个学生党支部也积极行动起来。担任朋辈导师,编写“学习宝典”,为学业暂时落后的同学辅导学业;发起“无手机自习室”行动,引导同学们专注于学习;开展生涯类交流会,建言职业生涯规划,启动朋辈互助行动……

与城市发展相伴而行

今年9月8日,新学期“中国道路”课第一讲开讲,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态势,勉励学子坚定道路自信,为提升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贡献。作为一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本学期“中国道路”课着重向学生展示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对外交往、工程建设、经济管理、月球探索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七个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由学校领导分别授课。

与上海城市发展相伴而行,一直是同济大学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针对今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7月10日,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将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城市前瞻性、综合性和基础性研究,打造数字城市研究的高端智库,培养数字转型和数字治理人才干部,为上海和全国全面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为全面服务上海新一轮新城战略,继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后,近期,同济大学正积极制定上海五个新城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对五个新城数字化转型相关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提出引导要求。

“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党史,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方守恩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十四五”阶段起好步、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