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数字化赋能餐饮业:流浪泡泡9月上线全链路管理系统
2025年8月21日,在武汉汉口喜来登大酒店举行的发布会上,在流浪泡泡品牌发布会上,企业宣布将于9月正式上线全链路电子信息系统,为全国门店提供数字化分析与智慧运营支持。 据介绍,该系统可覆盖采购、仓储、...
-
入围只是起点:三陶锚定智能教育十大趋势,打造AI...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由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指导的“智能教育在中国”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发布。三陶教育申报的《三陶AI智能学习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育人系统支持与课堂教学范式重塑,实现教育公平技实...
-
中建东孚受邀参加张江科学城“科技×民生”高端对话论坛
近日,中建东孚受邀参加向“新”出发·“质”行高远——张江科学城党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峰会暨张江“尖峰”论坛。本次峰会由“五个张江”(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委员会、中共上海张江(集团...
-
东孚上海公司多伦路项目获评2024年度四川北路街道...
近日,四川北路街道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暨2025年度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东孚上海公司作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单位代表受邀参加,并被授予2024年度四川北路街道区域化党建突出贡献单位。 ...
-
中建东孚华漕项目“三证一书”同日获取,开足马力打...
近日,东孚上海公司华漕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桩基施工许可证、项目交地确认书,实现“三证一书”同日获取,创下获批速度新标杆。 项目自成立以来全力推动开发建设工作,组建攻坚小组,通过...
财经
-
约500款上海App已完成鸿蒙化创新升级,鸿蒙生态在...
5月9日,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上海千行百业企业代表和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齐聚“HDD·上海鸿蒙生态伙伴论坛”,共同见证HarmonyOS带给用户的全场景体验升级。现场,随申办...
-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资讯获取、互动交流和交易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朝...
-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一路长红·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仪式,以服务“藏金于民”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首发仪式上,交行个金部...
开放20年,开店时间从半年缩至20天
发布时间:2021/12/14 消费 浏览:416
中国入世20年,也是中国零售业迎来全面对外开放的20年。20年来,外资零售商们在政策的东风下争相抢占市场。日本罗森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去年首次超越全家,坐上国内日资便利店品牌头把交椅,并且提出了1万家的开店目标。
开放倒逼下,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凭借着学习与竞争能力,吸纳先进管理技术,激荡着中国零售业的一池活水。
进入激烈竞争期
早在1996年7月,罗森便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日资便利店连锁品牌,落地上海古北新区。全新的业态,刷新了市民特别是70后、80后人群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开门的那一声“叮”,由此刻入了消费者和零售业人士的记忆。
随着中国加入WTO,商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更多外资便利店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本土零售企业同样不甘落后。如今,走在上海街头,从日资的罗森、全家、7-Eleven,到国内本土便利店好德、可的、快客、良友、便利蜂,以及传统的夫妻老婆店等,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角落。
这还远远不是终局。根据国际经验,便利店的发展态势,与国民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会进入便利店快速成长期;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进入行业激烈竞争期。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这个界线。也就是说,便利店正处于酣战阶段。
事实确实如此。根据《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20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2961亿元,其中传统便利店2716亿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然实现了6%左右的增速。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日资品牌,罗森的中国门店数量在2020年底达到3256家,首次超过门店数为2967家的全家便利店,成为在华门店数量最多的日资便利店品牌。同时,罗森方面今年公开表示,计划在2025年前,将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增加至目前的3倍,目标开店数量为1万家。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4年里,年均开店数量要达到1000多家。
“加快步伐的底气在于,在开放的环境下,国内经济整体增长态势以及消费升级趋势。”上海罗森便利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晟认为,随着95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新主力,国内消费结构也面临巨大的变化。“00后是中国快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第一代消费主力,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比较丰富,由此出现了产品的精致化、购物的碎片化、消费的随性化。这三点,都有利于便利店的发展。”
政策创新满足需求
中国入世后,国内零售市场是最先放开的领域之一,不受地域、数量以及股权的限制。“早鸟”罗森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兑现入世承诺,为在华外资企业快速发展不断提供优质政策制度供给的诚意。
“入世以前,受到地域政策的限制,很难将门店落在其他区域。入世后,不仅在国内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各项审批流程大大简化,以前开店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现在只要20天就能搞定。”张晟告诉记者。
随着社会的消费形态越来越多元,便利店不断深入社区,融合多个小店业态,加强食品及鲜食商品供应,提升便利店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渗透率。当开放的市场引来更多的入局者,各个品牌都在尝试不同路径下的新打法,由此也产生了新的政策需求。
2018年5月8日,徐汇区市场监管部门发出了一张特殊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这张许可证的经营项目一栏内,多出了“(含菜肴复热)”这几个字,使得便利店也能像传统食堂那样“打盒饭”。两年后,制度再创新,彻底打破便利店和饭店间的“次元壁”。便利店不只把熟的加热,还能像饭店那样把生的做熟。
也是在去年,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2年要实现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销售额累计增长超过50%。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和支持政策,加快网点布局等方式,全面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便利程度越来越高,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中意的进口商品。”RCEP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明年正式生效,这意味着日本将与中国、韩国首次建立自贸协定关系。对此,张晟很是期待,“当自由贸易的大门越打越开,将会有更多好商品进来,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更多的利好。”
场景与数字化
如今,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成为中国的商业热词,国内零售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变革和增长之中。
在这片开放的土壤上,既有罗森这样的“外资老大哥”,也有便利蜂这样的本土新来者,两者都开始通过数字化探索对准未来市场。
如何通过精准营销,持续吸引年轻人,是零售业永恒的课题。曾经罗森这样的外资零售商,打开了中国消费者的眼界;如今需求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则为罗森们打开创新思路。
围绕中国市场的年轻客群,罗森在差异化上做文章。比如针对12至19岁的人群做更多精准营销,对0至10摄氏度的产品进行强化,同时与外卖、饮料厂家等达成新的合作,来增强消费者的黏性。
产品的场景化和故事化很重要。“以前,国内消费者注重产品的功能性,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即便是最简单的水,泡茶、喝咖啡或者其他场景,都会衍生出不同的需求。”张晟以门店推出的冻蓝莓为例,“将它放入白色的气泡水中,水就会变成蓝色,这样的搭配,有人就会愿意买来尝试,或者可以用它自制果肉酸奶,通过个人DIY等方式,让消费者说服自己,购买这个产品。”
不仅如此,数字化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019年7月,罗森在同行中较早启用了自动订货系统,疫情发生后,这套系统有效解决了人力短缺、新员工经验不足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在全渠道方面,罗森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包括App、公众号、小程序等,满足顾客从网订店取到外卖到家的各种需求,自助结账机目前已达到全覆盖……张晟表示,正是由于罗森近年来认准行业趋势,背靠上海这座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城市,在数字化转型领域舍得投入,才让企业能够在遭遇疫情的不利因素下,化危为机,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