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南湖+东湖”培育智慧商旅人才,沪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成立首个酒店产业学院

新闻

菁活植物活性水上市: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无缝对接 实践农业供给侧改革新路径 菁活植物活性水上市: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无缝...

2025年3月18日,“菁活植物活性水新品发布会”在第一食品南京东路店四楼顺利召开。此次发布会以“菁萃天然 ...

  • 《今天不说话——杨烨炘的静默宣言》艺术展在沪开幕

    在当代艺术的广阔舞台上,“今天不说话”无疑是一个独特而引人深思的项目。自2014年由知名艺术家杨烨炘发起以来,这一行为艺术项目不仅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上海艺术家...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郭成杰:长和港口未来主人翁不是美国公司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最近,港口业务的变革再次引起了关注,特别是长和集团计划出售其在香港和内地以外的码头业务。这一举动不仅与全球航运业的趋势有关,也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未来的经营者究竟会是谁?根...

  • 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开展“争做文明有礼中建人”“...

    三月芳菲映初心,巾帼筑梦绽芳华。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建八局一公司西南公司于3月7日组织开展“文明有礼中建人”暨“赓续百年荣光·绽放巾帼风采”主题活动,通过踏青赏春、健康科普、艺术创作等多...

  • 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装饰分公司赴上海市潍坊新村街...

    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引领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社会治理,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装饰分公司走进上海市潍坊新村街道“‘锋’光闪耀,情暖潍坊”志愿服务便民集市,开展“装饰装修公益咨...

财经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投资者社区

北京东方通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公司,是东方通财企业旗下的投资者社区。该公司致...

“南湖+东湖”培育智慧商旅人才,沪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成立首个酒店产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2/10/25 新闻 浏览:144

10月21日上午,由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市东湖(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共管的上海东湖酒店产业学院在世界会客厅正式揭牌,这是上海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学院。双方以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自主创业需求的复合型旅游类人才为主要目标,共同探索新型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一体化智慧商旅专业建设。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数字创意、智慧商旅、智能汽车服务、健康护理四个系部,12个专业。数字化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被教育部立项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单位、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上海唯一的教育部中德合作SGAVE项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试点单位等。其中,南湖职院智慧商旅系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用为龙头,带动直播电商与互联网营销、民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协同发展,形成以围绕“上海服务”品牌为主的智慧旅游商贸专业群。

此次,上海东湖酒店产业学院的成立是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校企合范围,培育旅游行业及酒店管理高端人才的创新之举。虹口区副区长陈筱洁表示,希望南湖和东湖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强强联合,通过产业学院的共建共管,为培养虹口现代商贸产业发展亟须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虹口新旧产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建柳介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产业学院将开展“双导师”制,聘请校企双方优秀师资完成联合培养任务,并引进VIP服务、私人管家、民宿管家等高技能人才,结合在职专业教师的教学特长,组建与课程、学生相匹配的专属双导师团队。其次,整合职业与培训功能,开展“双课堂”建设,通过校企共建“互联网+”智慧酒店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对实训中心的内部环境进行能级提升,开发定制化的培训课程,拓展使用情景。同时,探索多元人才培养及评价模式,深化“岗、课、赛、证”培育训练中学分互认机制;动态实施“东湖之星”遴选、奖励机制,每三个月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选拔,及时调整“东湖之星”入选名单,激励学生自我发展。此外,产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或基地,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孵化空间、培训咨询和创业扶持等服务。

产业学院的成立还将提升学校服务产业能力。未来,将发挥产业学院人才、技术与专业综合性优势,整合政府、行业和企业资源,建设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产教协同创新,实现高校知识溢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校企联合开展产品研发、社会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将项目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生产、培训培养积极互动,使产业学院成为区域产业技术开发和杰出人才培养输出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