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将“战疫”化作思政“活教材”,东华大学用爱和责任为每个学子“保驾护航”

新闻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 北京重卡首台车下线即交付 北汽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 北京重卡首台车...

3月28日,中国首个重卡数字孪生智慧工厂落成投产暨北京重卡首台车下线仪式在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举行。...

  •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宝山4个项目获上海产学研合...

    第十四届“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日前揭晓并颁奖。在各区及相关市级部门选送的200余个项目中,有4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宝山区4个产学研项目榜上有名。其中,上海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海隆石油...

  • 居民“办事”不出小区!上海首个区试点个人政务远程...

    3月29日,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该区在全市首个试点的“静邻帮办”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区14个街镇的246个居委会。132项个人政务事项,...

  • 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开展首日,白马馆人气爆棚 签...

    3月28日,2023春季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CHIC 2023春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引领2023年全国时尚潮流新趋势,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作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携手众...

  • 上海:倾听“青春合伙人”的金点子

    很多上海年轻人,都乐于向政府部门提建议。来自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该办公室成立两年来,共收到市民建议意见超过16万条,其中投入到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的建议中,80后、90后所提建议占比超五成。 ...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

    3 月 24 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养生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3 年“结合医学”养生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本领域各专业的权威专家云集,从音乐、茶...

财经

占全市GDP约13%,从业人员人均产出170万元,上海文创产业为什么强 占全市GDP约13%,从业人员人均产出170万元,上海文...

2022年上海文创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约13%,文创从业人员人均产出达170万元,凸显产业发展的韧性和活...

  • “京沪携手”,闵行在北京牵手“新伙伴”

      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会同闵行、虹口两区投资促进部门,在北京开展“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近200家在京企业...

  • 以基金引产业,闵行浦锦深化“湘商创投圈”招商合作...

    近日,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和闵行区浦锦街道联合主办的“创赢全球,湘聚上海——2022全球湖南人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盛典“成功举行,33家投资机构、300多名政商企业嘉宾汇聚一堂,活动同期宣布湘赛一期基金启动,湘商浦锦...

  •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

      以“特区计划”支持“无用之大用” 上海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

将“战疫”化作思政“活教材”,东华大学用爱和责任为每个学子“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03/25 新闻 浏览:67

日常情况摸排、突发事件处理、助力核酸检测、线上就业签约、构建心理防线……在东华大学的校园里,学工部门的老师们们忙碌的身影、坚定的眼神、温暖的鼓励,描绘出一道独特风景;他们用爱和责任为每个学子温情守护,保驾护航,把“战疫”化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24小时在线“闻令而动”

凌晨2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位学生家中突发重大变故,辅导员赵晖第一时间安抚学生情绪,并按照要求迅速帮助学生办理离校手续。直到学生顺利坐上列车,她才安心休息,此时天已微亮……

大半个月以来,这早已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身处学校防疫工作最前线的群体之一,全体辅导员24小时待命,主动下沉到学生中,时刻关注每位学生情况,协助做好核酸检测、数据排摸、物资保障等工作,确保学生的防疫工作万无一失。

早上七点开始工作,经常忙到深夜。这段时间学生处学生事务中心主任陶俊清承担着全校学生核酸检测统计、组织和精准排摸,核对每一项异常情况,兢兢业业奋战在工作岗位,全力保障精准统计数据。

“共克时艰,守护春天——东华战疫手记”“征集令:镜头中、画笔下的战疫瞬间”“期待春天,期待所有美好——春日摄影大赛”……围绕学生日常学习、校园活动、饮食健康等方面,学校将战“疫”鲜活素材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科书,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大餐”,相关视频、图片、网文等浏览量逾13万,点赞评论量4000余人次,凝聚起“战疫”正能量,努力做到思政教育“不间断”、助力学生成长“不掉线”。

网络微社区里,学生们也纷纷“真情流露”:“每天辅导员都一遍遍统计着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核酸采集、按时作息、吃好每一餐……一声声叮嘱不时响起,守护着我们的安全和健康,真心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我知道这段时间,很多老师和后勤保障人员都驻守在学校不能回家,有的是放下家中尚年幼的孩子,在校园里跟我们一起战疫,奋力保障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序进行,相信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迎来胜利。”

“非常抱歉,因疫情原因,我校线下招聘活动全部取消,不过我们正在筹备线上双选会,想邀请贵公司参加”。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温立强和何路正给原定进校宣讲的用人单位逐个打电话。

按照惯例,每年的3月初,学校都要策划招聘会,但疫情把温立强和同事们提前准备好的方案全部“否决”。“学生有需要,我们就要想办法满足。”3月11日,学校启动封闭管理当天,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动策划“筑梦想,担使命”东华大学2022年春季毕业生线上双选会,给合作单位和校友企业发邮件,请协办单位联系更多企业资源。线上双选会自3月15日启动后,已有760多家优质企业参会,提供职位4000多个,岗位8.5万余个,参会学生超过1000人,投递简历数3200多份。

出台就业工作预案,两校区专人在岗值班,线上线下开展就业工作调研,举办线上双选会,重启线上预约办事系统,鼓励网签就业协议,线上生涯咨询……面对疫情,东华大学坚持“暖人心、强信心、稳就业”,帮助毕业生坚定战胜疫情、顺利就业的信心和勇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近日,学校发布《致2022届全体春季毕业研究生的一封信》,祝福毕业生们鸿鹄展翅、前程似锦,并感谢同学们对于学校各项防疫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志愿服务助力学校战“疫”

“急需核酸检测志愿者……”“收到!已经启动招募……”类似这样的对话在校团委的工作群里已出现过很多次。作为主要负责学生志愿者工作的组织者,3月11日起,张也就把家扎在了办公室,随时待命。每一次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多久,她就在现场多久;“急需志愿者”成为日常对话,“马上落实”成为条件反射……

团委的老师们克服家中困难,积极组织志愿者,助力学校防疫工作。3月11日至今已累计有915人次参与到了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搬运、食堂测温等多项志愿服务中,累计服务时长近3000小时。同时,组织开展“‘团’聚青春,同心战‘疫’”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对话冬奥志愿者——一场志愿精神的“特别约会”,营造校园“云上”艺体氛围,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用心筑起坚实心理“防线”

“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中心,我是今天的值班老师,请问有什么能帮到你吗?”电话对面项南老师的问候,总是承载着满满的真诚。

i

江娥老师精益求精打磨每一节心理微课,在特殊时期为学生们送去一份份温暖的“心灵鸡汤”。

疫情来袭,该校心理咨询中心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全体老师及时开通线上咨询服务,通过24小时热线、视频咨询、电话和邮件预约服务等保障心理辅导不断线;还开设涵盖情绪调适、学业成长、幸福感等主题的“心理漫谈”系列线上讲座,全力筑起心理“防护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东华大学的老师们把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融入到每个工作细节中,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诠释着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