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抢抓新终端,临港打造智能驾驶“创新苗圃”

新闻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最美退役军人”揭晓 “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2022年度杨浦区“...

3月23日,“最美”的姿态,是向前冲锋的姿态。今日,杨浦区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4个先进集...

  • 今起正式发售车票!沪港高铁4月1日起恢复开行

      3月23日,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局集团)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内地与香港间旅客出行需求,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简称沪港高铁)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

  • 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走...

    3月21日报道: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主题的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文旅资源推介、精品路线介绍、主题活动发布、潮玩博主分享等多样化形式,向上海展示上虞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魅力。 ...

  • 上海临港发布方案支持人才发展 在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2023年全球人才云聘会,《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培育前沿产业集群、完善基础教育配置、加大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品质生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 苏州河畔结伴游 上海举办沪台青年交友活动

    3月20日,“很高兴可以和大陆青年一起深度游玩苏州河沿岸,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台湾音乐女教师杨育欣19日在苏州河畔参加“缘聚SH寻YOU苏河”沪台青年交友活动时对媒体说。 此次活动吸引60余位工作、生活在上海...

  • 聚焦如何建设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 第四届中国能源行...

    3月18日,以“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论坛活动采用线下论坛、线上直播连线双模式,聚集能源领域的政府机关代表、能源领军企业高管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

财经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上海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持续显现 呈回稳向好趋势

3月22日,《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

  • 浦发银行推出共享作业模式 以服务效率为导向 切实...

    日前,浦发银行通过共享作业模式,成功为办公地点位于上海浦西的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近完成在该行临港支行的开户业务。2023年以来,浦发银行在自身效率提升方面不断挖潜,牢固树立“让开户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思维...

  •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过1亿美元

      今年前两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农产品超1亿美元 近日,133吨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进口芝麻运抵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充分发挥“绿色通道”效能,实现当天查检、放行、出证全流程。 今年以来,外港海关...

  • 沪浙毗邻地区携手成立这个组织,整合各自优势推进...

    近日,沪浙毗邻统战“农创新联会同心促共富”主题活动暨“机关建设年实干谱新篇——做一周村居干部6.0版”调研活动启动仪式在金山区廊下镇举行。在现场,沪浙毗邻农创新联会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家毗邻地区新联会合作...

抢抓新终端,临港打造智能驾驶“创新苗圃”

发布时间:2022/02/19 新闻 浏览:91

人们用手机叫车,来的是一辆自带“数据库”的无人出租车,能精准规划最佳路线。未来,这一场景有望在临港新片区全域实现。

昨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自此,中国第一个新片区迎来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制定这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将对临港新片区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等具有重要意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这样注解。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外,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还将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引擎”。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发展以专章形式写入法条。“由此进一步打造与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新高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洪林说。

“全域”纳入试点意味着什么

《条例》中涵盖不少“硬核条款”。譬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表述中,《条例》明确,其范围涵盖“临港新片区全域”。

在市人大财经委立法监督处处长张震看来,“全域”二字意味着,未来处于临港新片区内的创新企业、团队,都能在一个更仿真全景式环境中开展道路测试。

放眼全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正如火如荼进行。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累计开放615条、1289.83公里测试道路,可测试场景达1.2万个,累计向25家企业、295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涵盖嘉定、临港、奉贤、金桥等区域。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2021年度)》指出,无论是测试道路里程数、场景丰富度或是企业数量、牌照数量,上海均位居全国首位。试点初具成效,但实践中,对标更高标准,不少企业仍提出了问题。譬如,部分测试路段车少、人少,场景积累不够丰富,软件迭代更新速度也有限等。

就像孩子学走路,智能网联汽车也需要在实景道路的不断模拟中持续完善算法,才能行驶得更安全更快速。《条例》施行后,临港新片区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快速测试,更多企业有望在新赛道占据新优势。

“商业试运营”带来无限遐想

除“全域”外,法条中还有另一个关键词——“商业试运营”。《条例》明确,只要经过本市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在临港新片区全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商业试运营。

寥寥数字,却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来自市交通委的报告显示,上海将打造错位互补的四大测试示范区。其中,临港新片区被定位于打造“未来交通新模式创新示范区”。

这也意味着,临港新片区更像未来智能驾驶的“创新苗圃”。从无人出租车、中运量运输中巴到城市小作业车,种种智能驾驶新应用、新场景,都有望在此先行先试。

此前,临港新片区已在细分赛道有过创新实践。譬如,公共交通领域,去年下半年,上海首条自动驾驶公交车在临港新片区示范应用;物流集卡领域,落户临港新片区的友道智途去年完成洋山港“5G+L4”智能重卡2021年度4万标箱运输任务,将继续向着“10万+”迈进。市政道路、港口、矿区、机场、干线物流、工业园区……在临港新片区,这些商用车使用场景的背后都有创新团队深耕。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不再是零敲碎打的单兵作战,更是一次集成创新的考验。

对此,业内人士有形象比喻——智能网联汽车就像是“放大版手机”。虽然看似是终端,实则更是“枢纽”,链接着上下游大量供应商、创新资源,也将对盘活创新产业生态,撬动经济新动能、新增量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