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山医院周俭攻坚肝癌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新闻

商业回应社区新典范,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 商业回应社区新典范,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

有趣、有爱、有方邻, 12月1日,金地·方邻丨上海泗泾盛大开业暨松江跨年购物季启幕!同期开展的系列文娱...

  • 培育文明风尚 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在各社...

      2023年11月至12月,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展系列活动来到了成都规划馆、青羊区文翁社区、锦江区枫树社区、武侯区倪家桥社区等点位,配套主题宣讲巡演、廉洁文化主题讲座、正能量基层惠民公演...

  • 自然而燃!京东物流连续7年服务上马赛事

    11月26日上午7点,随着鸣枪声响起,2023上海马拉松(以下简称“上马”)在万众瞩目中开跑。出发!38000个决心已经按耐不住,38000位跑者用跑马的故事拉开序幕,用脚步丈量魔都的魅力,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

  • 云道智造精彩亮相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

    11月5日至6日,2023工业软件生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围绕工业软件产业战略布局、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赋能、产业融合等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吸引了国内外工业软件/平台龙头企业代表、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及制造业...

  • 大规模加快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三届城市可持...

    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放大品牌效应 凝聚行业力量 “2023新时代江苏旅游发...

    10月13日,在美丽的“鱼米之乡”常州武进,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常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江苏省旅游协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旅游协会、常...

财经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 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

12月1日,2023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正式开幕,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出席开幕式。当天,交通银行举办“...

中山医院周俭攻坚肝癌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1/11/04 新闻 浏览:162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医师周俭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并不是周俭所在的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第一次拿国家科学技术奖,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团队课题组都曾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了1985年度、2006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8年度、2012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次获奖是肝研所团队的又一次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创新和突破。

在樊嘉指导并参与下,周俭领衔完成的上述获奖项目历时近十年,主要包括三个子项目:建立肝癌早期诊断新技术、研发转移复发预警新方案、克服肿瘤异质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形成一体化的肝癌诊疗体系,显著提高肝癌病人的总体生存。

长久以来,甲胎蛋白(AFP)在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但在多年临床应用下,AFP的一些不足被逐渐发现,比如只有60%左右的肝癌病人AFP会升高,剩下40%的肝癌病人,哪怕肿瘤长得再大,他的AFP也是阴性,另外妇科肿瘤、慢性肝炎等疾病也会导致AFP升高。

樊嘉、周俭团队就想找到一个可以弥补AFP不足的分子标记物。考虑到肝癌是多基因、多组学、多步骤发展而来的疾病,AFP蛋白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它表现的一个方面,更多的可能是核酸水平的变化,于是决定从微小核糖核酸(miRNA)出发。

从基于实验的研究论文,到最后应用于临床的试剂盒子,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披荆斩棘的故事。“2011年,我们用7个miRNA组成一个判断组,发现小于等于2厘米的小肝癌也会呈阳性,再去做核磁进一步确认,确实发现了肝癌,诊断率达到80%以上。”周俭说。

据悉,miRNA和AFP是互补关系,不是取代关系,两者合在一起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准确度。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发文并述评:构建循环miRNA肝癌早期诊断模型,灵敏度较临床常用的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提高30%;该诊断模型有望成为肝癌筛查的首选手段。如今,这项研究成果已转化研制出国际首个肝癌miRNA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全国2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

除了早期诊断,上述获奖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还包括将癌症转移复发预警提前几个月,即建立了一个预警系统,通过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告诉病人手术后可能复发转移风险的高低,这是一项只要通过抽血就能完成的检测。

“癌和良性肿瘤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癌容易复发转移,如果把癌的复发转移控制住,生癌就不可怕了。这也是中山医院肝研所几代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周俭说,汤钊猷、余业勤等老一辈让肝癌从绝症变为部分可治,我们希望把肝癌变成一个可以治愈或控制的慢性病。

1991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上,汤钊猷邀请生存10年以上20位肝癌病人现场大合唱。同年,周俭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的周俭进入中山医院工作,30年来无论白天工作如何繁重辛苦,他一直坚持每日的晚间病区查房,耐心与病人交流,观察病人的细微病情变化。

2019年,中山医院肝研所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樊嘉和周俭邀请了40位生存超过20年的肝癌病人现场唱起《歌声与微笑》,其中,最长者已经肝癌术后生存了54年,会场中有些外国专家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我们的生产力就是要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提高病人生存率是硬道理!”周俭道出了自己在肝肿瘤领域不断攀登的信念来源。当下,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黄金期,周俭手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带着一支“精锐部队”不懈努力地寻求突破,以期找到战胜肿瘤的新方法。